车轱山遗址
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车轱山遗址,位于湖南省岳阳市华容县三封寺镇五湖村,面积约2万平方米,是一处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
历史沿革
1978年,发现车轱山遗址。
1982年、1983年冬,由湖南省博物馆主持在车轱山遗址东南部进行了考古发掘,发掘面积约500平方米,其中第一次发掘约100平方米,第二次发掘约400平方米。
2016~2017年,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车轱山遗址进行了第三次发掘,发掘面积为231平方米。发掘了属于堆子岭文化、屈家岭文化及石家河文化三个主要时期的遗存,其中年代最晚的遗存可以判定为后石家河文化时期。
遗址特点
综述
车轱山遗址是一处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距今约5500~3600年,为原始社会村落遗址。所在地为高出四周农田3~5米的台地,东西通长约180米、南北通宽约130米,面积约2万平方米。
文化时期
车轱山遗址具有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和石家河文化的叠压关系,又以屈家岭文化时期为主。该遗址不仅能说明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的直接承袭关系,而且也解决了屈家岭文化早、中晚三期的分期问题。车轱山遗址被确认为长江中游地区原始文化最重要的遗址之一。
房屋遗迹
车轱山遗址先民们会建造房屋,但居住条件比较简陋。车轱山遗址中,均发现呈长方形的房屋建筑遗迹,有固定的居住区,居住条件已经比穴居进化多了。遗址中的火烧土块多夹有竹木痕迹,说明那时房屋建筑采用编竹夹泥的方式,内外焙烧。地面烧土平整而坚实,用以隔潮。
墓葬遗迹
车轱山遗址有氏族公共墓地分布在遗址的西南区,其墓葬分布密集重叠,共发掘出380余座。骨架多保存完整,葬式基本相同,方向基本一致。2006~2007年发掘的墓葬,以瓮棺幕为多,也有部分土坑墓。瓮棺的形态主要为釜,还有少量大口圜底缸和矮领小平底缸,或有盖,或无盖,瓮棺盖均非与瓮棺为一体的专用盖,而是随意以1件盆、盘类器倒扣作为器盖。土坑墓随葬器物均不多。
窑遗迹
窑遗迹,有陶窑和红烧土窑两类。陶窑的窑床有两种形态:长形和圆形,均由密床和火膛构成。与以往发现的显著区别在于其结构异常明确,均由红烧土烧成完整的形态。
灶遗迹
灶,有用大口缸陶片垒砌的和烧制的红烧土灶两种。
红烧土遗迹
红烧土遗迹,数量较多,形状多样,有圆形、弧形、长条形及不规则形。为红烧土堆积面或红烧土烧结层,有较明确的分布范围。红烧土堆积或疏或密,或厚或薄,或大或小,或宽或窄,不一而足。用途暂不明。
文物遗存
综述
车轱山遗址出土文物有磨制精良的石斧、石钺,有制作细巧的玉璜、玉佩。陶器有黑陶小鼎、曲腹杯、簋、双腹豆、扁腹壶、蛋壳彩陶杯和带纹饰的纺轮。
生产工具
车轱山遗址先民从事生产,主要靠磨制的石器,有刀、锛、镰、铲、斧、锄、凿、钻、镞、弹丸、网坠、耘田器等,一般通体磨光,制作精良。车轱山遗址出土陶器,从出土的耘田器和刀斧锛来看,那时的原始农业已经发展起来,并已普遍种植水稻,这从车轱山遗址发现较多的稻谷遗存中可以得到证明,充分显示了洞庭湖区自然条件的特点。从出土的箭镞和网坠来看,那时狩猎和捕鱼业在生产中也占有重要地位。
生活工具
车轱山遗址先民的生活用具主要是陶器,车轱山遗址出土了碗、盘、杯、盖、罐、釜、鼎、缸、瓮等,形制多样。早期文化遗存以泥质红陶为主,晚期则以夹砂红陶为多。先民们不但精心烧制陶器,而且把它的表面加以磨光,涂上彩色,刻画各种几何图案纹饰,如水波纹、点线纹、重圈纹、绳纹、方格纹等,美观朴实,庄重大方。陶器制作从手捏发展到慢轮修整,进而出现快轮技术,这反映了当时社会生产的进步。车轱山遗址中还发现了陶塑人和陶塑鸟等原始工艺品。色彩鲜明的陶器,陶塑,美观的玉饰,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原始社会工艺美术发展的水平。
研究价值
车轱山遗址是东洞庭湖区发现的,是一处大的与大溪、屈家岭、石家河三种不同的考古学文化遗存有直接地层迭压关系的聚落遗址,对于研究长江中游地区诸原始文化的关系,探索南北原始文化的交流,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保护措施
2019年10月7日,车轱山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位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车轱山遗址位于湖南省岳阳市华容县三封寺镇五湖村。
交通信息
自驾:自湖南省岳阳市华容县人民政府开车前往车轱山遗址,路程约21.1千米,用时约32分钟。
最新修订时间:2023-08-30 23:19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遗址特点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