轧制技术及连轧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东北大学)
国家重点实验室
轧制技术及连轧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简称RAL),前身是建于1950年代的东北工学院轧钢实验室,在老一代学长们的艰苦努力下,稳步发展,实力渐强。1989年得到世界银行的支持,踏上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之路。1995年通过国家验收,成为我国轧制技术及其自动化领域唯一的国家重点实验室。进入21世纪,RAL加快了发展步伐,规模扩大,水平提高,正在朝着成为本领域全球领跑者的目标前进。
科研领域
实验室围绕钢铁生产的国家目标,RAL确定了新的研究方向:金属材料高质量、低成本轧制过程;加工过程材料组织性能演变的模拟、预测与控制;材料成形过程综合自动化;材料的先进制备技术及高性能材料。
学术团队
RAL把建设一支结构合理、人员精干的高水平科技队伍放在重要位置。强调树立“团队精神”和“群体意识”。实验室现有教师55人,博士生导师12人,教授15人,副教授10人,博士后4名,在读博士研究生147名、硕士生114名。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国栋教授是实验室的学术带头人,现任实验室主任是袁国教授。
科研设施
RAL现有科研、办公、实验用房7000多m2,建有成形工艺过程模拟、材料组织性能检测与分析、过程控制与调试三个研究平台。现有板带钢强力热轧机、2/4辊可转换的品种开发冷轧机、工艺研究冷轧机、无缝钢管穿孔实验机、双辊铸轧机等特色轧制研究设备12套,热力模拟实验机、扫描电镜透射电镜、拉伸实验机、疲劳实验机等配套实验与检测设备齐全,能够满足高水平工艺研究、品种开发和控制系统研究的需求。
交流合作
RAL实行“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机制,通过设立开放课题、建立访问学者制度、与国内外知名公司及研究单位成立联合研究室,吸引国内外学者来实验室开展合作研究。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活动,每年邀请多名国内外专家来实验室交流讲学,派出人员出国访问、考察、出席国际会议,主持召开专题国际研讨会。实验室的知名专家教授经常深入现场,到企业举办专题学术报告会、技术讲座、开展学术技术交流,进行课题攻关。从生产实践中发现问题,上升到理论高度开展研究,促进研究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
项目成果
轧制技术及连轧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积极组织、承担各类国家重大、重点研究开发项目,近年来承担多项863计划项目、97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攻关计划项目等。这些项目体现了我国在材料冶金领域里的国家目标,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近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5项,国家技术发明奖1项,省部级科学技术奖36项,发表研究论文900多篇,出版论著30余部。正在申报发明专利 20余项,实用新型专利 10余项,已获授权专利31项。近年来取得的标志性研究成果主要有:
(1)超级钢开发及其产业化:本研究得到国家973计划和863计划的支持。通过对热轧过程中组织性能演变和强化机理的研究、热模拟实验、实验室热轧实验和现场工业实验,开发出400-500MPa级超级钢,实现普碳钢强度翻番。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等多项奖励。到2005年已在我国推广超级钢400多万吨。
(2)中厚板轧机核心轧制技术和关键设备研制:本研究得到国家发改委重大技术装备研制项目的支持。已首钢3500中厚板轧机工程为背景,开发和集成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实现了中厚板轧制技术和重大装备的集成和集成基础上的创新,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等多项奖励,研究成果已经在国内外10多家中厚板厂得到推广应用。
(3)系列实验设备的开发与研制:利用多学科交叉的优势,自主开发研制了系列研究设备。包括热模拟实验机,热轧实验轧机,冷轧实验轧机,控制冷却设备,退火模拟实验机等。RAL开发的一批实验设备已经用于宝钢,济钢,酒钢,鞍钢等企业的技术中心,为钢铁企业增添了强有力的实验研究手段。
(4)智能轧制技术及应用:本研究结合宝钢等大型骨干钢铁企业的现场需求,从改进板带钢轧制过程软件入手,以刚塑性有限元、组织性能预测和人工智能技术为支撑,建立我国自己的连轧过程数模开发工具和模型参数调优工具,并形成具有特色的轧制过程优化与数模调优理论体系和实用方法,优化轧制过程,提高轧制产品的质量和产量。该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等多项奖励,相关成果已经在多家钢厂得到应用。
RAL在国内外钢铁领域的影响不断加强,成为促进我国轧制技术发展和钢铁工业进步的有生力量。欢迎国内外同行学者,特别是有为青年到实验室交流访问,申报开放课题、开展合作研究,共同为我国钢铁事业的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参考资料
领导班子.实验室官网.
实验室简介.轧制技术及连轧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最新修订时间:2024-01-27 14:25
目录
概述
科研领域
学术团队
科研设施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