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战陕北
石鲁国画作品
《转战陕北》是现代画家石鲁1959年创作的一幅中国画,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画作内容
该画刻画毛泽东在20世纪40年代转战陕北时作为一个政治家、军事家的形象,初升的太阳染红了整个群山,领袖置身于雄浑壮观的高山之巅,而且是一个很简略的侧影,迎风伫立,面对壮美的黄土高原眺望凝思。
创作背景
中共中央自1947年3月18日撤离延安到1948年3月23日离开陕北,是中国共产党党中央和毛主席在中国人民解放战争西北战争艰难的战略决断,中国共产党党中央和毛主席在安塞的王家湾指挥人民解放战争,彻底粉碎了国民党对陕北的重点进攻。
《转战陕北》创作于1959年,是石鲁为新中国成立十周年而创作的。
艺术鉴赏
构思
此画构思非常独特,且意境深远,石鲁用传统山水画的形式表现了革命历史重大题材,令人耳目一新。石鲁在这幅画中采用了间接描绘的方式,核心的表述还是叙事性的,但画面的主体构成却是山水。他通过描绘西北的壮阔山水,塑造了一个大气磅礴的空间,把观者带到了一个具体的历史情景之中,唤起了观者的联想。在石鲁的画面上虽然看不见千军万马,但给人的感觉却是在大山大壑间隐藏着千军万马,画家用间接的方式暗示出一个宏大的历史场面。
构图
这幅画在空间处理上融合了高远和深远两种方法,通过独特的构成方式,塑造了毛主席的革命胸怀和英雄气概。画面的近景是高远法,山体巍峨雄壮,用了纪念碑式的构图方法,再加上笔墨十分厚重,给人以素高伟大的感受,很好地衬托出了毛主席雄才远略、气吞山河的伟人形象。近景山体上竖直的墨线压住厚重的色调,显示出直冲云霄的势头,而这种势头又被长短不一的横线多层次地截断,遏制了上冲的感觉。 在山体中就积聚了一股沉厚的待发之力, 而位于中心位置的毛主席侧立像则是条未被截断的竖线,所有蓄积于山体中的上冲力在这里得到了爆发,人物所占空间虽小,却有天地人、统领山河之气魄。人物设置扁向画面的右侧,又面向画外,这样就将画面之势引向画外,冲向更广阔的天地,形成画面宏大的精神气度。远景以深远法构图,由浓而淡、再浓再淡的墨色,使画面向远处无止境地延伸,创造出辽阔的意境。这样高远和深远的结合,在横与纵的空间中,以有限的画面表现了无限的意境,使这幅作品具有了雄健博大的风神气度。石鲁以其独到的眼光和创造性,把这一原本壮阔的自然形式转换为艺术形式,使《转战陕北》意境开阔、气势逼人。
名家点评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员傅琳:该幅作品构思独特,意境深远,是用传统的山水画形式来表现革命历史重大题材,令人耳目一新。该画巧妙运用“以一当十”的表现手法,有机融合了高远和深远的表现手法。巧妙的以有限的画面来表现无限的意境,把观者带入到一个具体的历史场景之中。
重要展览
2016年1月13日,该画在中国国家博物馆“领袖·人民——馆藏现代经典美术作品展”中展出。
2019年8月,该作品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的“屹立东方——馆藏经典美术作品展”中展出。
2019年12月10日至2020年2月9日,该作品在中国国家博物馆“艺道长青——石鲁百年艺术展”中展出。
作品影响
2022年5月,入选中国艺术研究院发布的在“讲话”精神的照耀下百部文艺作品榜单。
作者简介
石鲁(1919年—1982年),原名冯亚珩,四川省仁寿县人,与赵望云、何海霞一起被誉为“长安三杰”,是20世纪中国书画领域的革新家。1934年入成都东方美专研习中国画。1938年投身抗日救亡运动,1940年赴延安入陕北公学,开始以画笔宣传革命。因仰慕石涛和鲁迅,易名石鲁。曾任西北美协副主席,西北画报社社长,中国美协第一届理事,中国美协第二、三届常务理事,中国美协陕西分会主席,中国书协陕西分会主席。主要作品有《家家都在花丛中》《转战陕北》《南泥湾途中》《寒鸦图》《高原行》《早春》《激流》《李世南》《田间小景》《收工》《林山重重》等。
参考资料
转战陕北.中国国家博物馆.
最新修订时间:2024-06-27 11:48
目录
概述
画作内容
创作背景
艺术鉴赏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