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扁斫轮
汉语成语
轮扁斫轮(拼音:lún biǎn zhuó lún)是一个汉语成语,最早出自于战国·庄子及其后学《庄子·天道》。
成语出处
战国·庄子及其后学《庄子·天道》:“桓公读书于堂上,轮扁斫轮于堂下。释椎凿而上,问桓公曰:‘敢问公之所读者何言邪?’公曰:‘圣人之言也。’曰:‘圣人在乎?’公曰:‘已死矣。’曰:‘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粕已夫!’”
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轮扁斫轮”。
成语典故
轮扁是春秋时期齐国的木工,齐桓公召其入宫打造物件。有一天,齐桓公在堂上看书,轮扁在堂下用椎、凿等工具做车轮。
齐桓公看书看到得意处,不由得读出声来。轮扁听到读书声,想了想,放下手里的工具,走上堂来,在齐桓公面前几步远的地方停下,恭恭敬敬地说:“请恕臣斗胆问一下,君王读的是什么书?”齐桓公没想到这个老木匠会走上堂来,倒有点意外。不过看在他年纪大的份上,倒也不去斥责他,就回答说:“寡人读的是圣人写的书。”轮扁问:“圣人还在吗?”齐桓公说:“已经死了。”轮扁说:“这样看起来,君王所读的,不过是古人的糟粕而已!”齐桓公勃然大怒,说:“寡人读书,你一个做车轮的怎么敢议论?你说,这书上怎么会是古人的糟粕?说出道理便罢,说不出道理便难逃一死!”
轮扁不慌不忙地说:“臣是根据臣所从事的活计而明白这个道理的。砍削轮子,榫头做得宽了则松滑而不牢固,做得太紧就必然涩滞而安不进去,臣制作的榫头松紧适宜,是因为心里怎样想的手便怎样去做。然而尽管所需要的分寸度数心里都明白,要把它用言辞表达出来却实在不可能,全靠自己手与心的配合。所以,臣无法将其中的奥秘传授给儿子,臣的儿子也无法从臣这里学到其中的奥秘。因此,臣如今七十多岁了,还只好亲手去干制作轮子的活。这样看来,古人之道的精华都已随着古人死去而无法传世,那么君王所读的,不就是古人的糟粕了吗?”
典故寓意
庄子借助轮扁的话说明高妙的东西是不可言传的,道是最高超的,在虚无之间,在言辞之处。轮扁一番话本意在强调直接经验的重要性,从实践中产生的技能经验,只能靠亲身的实践才可获得,只重书本而忽视实践是错误的。成语告诉人们,在生活和工作中,要勇于实践,坚持知行合一。由于知识是人们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要让它活起来,就应让它再回到实践中。无论做什么事,都要重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而不能食古不化,生搬硬套。
轮扁敢于斥圣人之言为“古人之糟粕”,其所透射出的敢于质疑的胆量与精神也值得人们学习。宋代学者朱熹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大科学家爱因斯坦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都说的是质疑的重要性。在现代社会中,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现代人应具备的素质。而质疑是创新的起点,因此,培养质疑精神,敢于质疑,善于质疑对于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至关重要。培养质疑精神,就要树立敢为人先的精神,就要不轻信,不盲从,不唯上,不唯书,遇事多动脑筋,勤于思考,善于质疑,敢于向传统挑战、向权威挑战,敢于追求和坚持真理。只有具有这种敢于质疑、大胆创新的勇气以及善于质疑问难的精神,才能不断实现创新、突破和超越,也才能在未来发展中不断开辟新的天地。
成语运用
“轮扁斫轮”指精湛的技艺,多用于比喻技艺高超。主谓式结构,含褒义;在句中一般作宾语、定语。
宋·黄庭坚《戏题小雀捕飞虫画扇》:“丹青妙处不可传,轮扁斫轮如此用。”
佚名《清代四大诗说》:“‘自然’是‘兴会’即‘不以力构’,‘自然’也是功力纯熟的表现,若轮扁斫轮,庖丁解牛,举重若轻而无斧凿之痕。”
成语辨析
轮扁斫轮—各擅胜场
“轮扁斫轮”与“各擅胜场”意义相近,两者都可形容人的技艺高超。区别在于“轮扁斫轮”强调的是自己擅长的技艺精湛高超;“各擅胜场”强调的是每个人都有所长。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11-21 08:17
目录
概述
成语出处
成语典故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