辐散
大气学用语
辐散,气流从中心向四周流动。
定义
水平气流的辐合与辐散空气运动的方向和速度常不一致。有时运动的方向相同而速度不同,有时速度相同而方向各异,也有时运动的方向、速度都不相同。这样可能引起空气质量在一些地区流散。
图1表示了各点的空气都背着同一线或同一点散开,而且前面空气运动速度快,后面的运动速度慢,显然这个区域里的空气质点会逐渐向周围流散,引起气压降低,这种现象称为水平气流辐散。
实际大气中空气质点水平辐合、辐散的分布比较复杂,有时下层辐合、上层辐散,有时下层辐散、上层辐合,在大多数情况下,上下层的辐散、辐合交互重叠非常复杂。
对外界的影响
对反气旋形成的影响
反气旋是指中心气压比四周气压高的水平空气涡旋,也是气压系统中的高压。北半球反气旋中,低层的水平气流呈顺时针方向向外辐散,南半球反气旋则呈逆时针方向向外辐散。
从温带气旋形成的垂直方面看,气旋的高层是高空槽前气流辐散区,低层是气流辐合区。按质量守恒原理,空气如在高层辐散、在低层辐合,则其间必有上升运动。因而在气旋前部和中心区有上升气流,气旋后部有下沉气流从而形成一办冷一半暖的温带气旋
对系统性垂直运动的影响
是指由于水平气流的辐合、辐散、暖气流沿锋面滑升以及气流受山脉的机械、阻滞等动力作用所引起的大范围、较规则的上升或下降运动。这种运动垂直速度很小,但范围很广,并能维持较长时间,对天气的形成和演变产生着重大影响。大气是连续性流体,当空气向四周辐散时,在垂直方向上也会产生下沉或上升气流以补偿辐流气流的流散。
对锋的影响
实践证明,在对流层低层气流水平辐散是锋消的一种主要因素;在对流层高层,垂直运动是一个重要因素,而水平气流辐散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在对流层中层,气流水平辐合、辐散和垂直运动往往同等重要,但两者所起作用相反。凝结潜热释放对锋生也起着一定作用。水平气流辐合、辐散相向或同向速度不同的气流,水平气流辐散则促使冷、暖气团远离,水平温度梯度减小,利于锋消。图2表示在直线等压线中水平气流的辐合、辐散对锋生锋消的作用。T1、T2、T3 表示等温线。t0 时表示锋尚未形成时两气团间有宽阔的过渡区,等温线稀疏,气温梯度较小。,在锋区里出现水平辐散气流,等温线愈来愈稀疏,减弱以至消失。
对台风的影响
大气中积蓄的大量不稳定能量能否释放出未转化为台风的动能,是同有利流场的起动和诱导关系甚大。卫星云图资料表明,台风发生之前都有一个扰动系统存在,并由扰动发展、演变成台风。这是因为大气低层扰动中有较强的辐合流场,高空有辐散流场,利于潜热释放,尤其当高空辐散流场强于低空辐合流场时,低空扰动就得以加强,逐渐发展成台风
对预报天气的影响
在大气中,空气的水平辐合辐散的分布是比较复杂的,有时下层辐合,上层辐散;有时下层辐散,上层辐合。从图3可见,当对流层上层有水平辐合、下层有水平辐散的区域会引致下沉运动,下沉的空气会带来晴天;反之,则会出现上升运动,形成云层甚至下雨。辐合和辐散这两个概念,在天气预报上非常重要。预报员一般都会在天气预报图上,找出辐合和辐散的区域。
影响因素
地形起伏
地形起伏会对辐散造成影响尤其是大范围的高原和高大山脉对大气环流的影响非常显著,其影响包括动力作用和热力作用两个方面。当大规模气流爬越高原和高山时,在高山背风侧,则利于空气辐散,形成低压槽。
风生洋流
由于海洋不是无界的,风场也是不均匀的,风生洋流会产生海水质量的辐合和辐散,特别是在海岸附近,由于侧边界的作用这种辐散作用尤为明显。例如在热带、副热带大陆西岸,因离岸风的作用,把表层海水吹流而去造成海水质量的辐散,必然引起深层海水上翻(Upwelling),由于深层海水水温比表层水温低,因此在上翻区海水水温要比同纬度海洋表面的平均水温为低
纬向风带
在偏转力的作用下,理想的单一的经圈环流,既不能生成也难以维持,因而形成了几乎遍及全球(赤道地区除外)的纬向环流。纬向风带的出现,阻挡着经向气流的逾越,引起一些地区空气质量的辐散,使一些地区的高压带和另一些地区的低压带得以形成和维持。
相关报道
莫兰蒂台风受高层辐散而加强
台风“莫兰蒂”有什么特点?张玲说道台风“莫兰蒂”共有五个特点。一是路径稳定。“莫兰蒂”自生成后,一直以20-25km/h的速度稳定向西偏北方向移动。二是强度发展快。“莫兰蒂”从12日凌晨到上午11时,经历了从台风加强为超强台风的过程。在24小时内,风速由28米/秒增加到62米/秒,属于快速增强台风。三是登陆强度强。“莫兰蒂”登陆我国时,强度将达强台风级,可能成为今年登陆中国大陆最强的台风。四是影响范围广。“莫兰蒂”将先后影响台湾、福建、广东、江西、浙江、上海、江苏等地,为我国东南沿海及内陆地区带来较强的风雨天气。五是具有双台风作用。今年第16号台风“马勒卡”已于13日上午8时在台湾省花莲市东偏南方大约2010公里的西北太平洋洋面上生,预计“马勒卡”生成后将继续向西偏北转西北方向移动,可能与“莫兰蒂”产生一定的双台风效应,两者产生明显的路径互旋的可能性较小,但是“马勒卡”的存在对“莫兰蒂”的水汽输送非常有利。
“莫兰蒂”的强度为何如此之强?张玲:从热力条件来看,“莫兰蒂”增加为超强台风级的海域暖海水厚度厚,海表温度达到了30℃,热力条件非常有利于台风的增强。从动力条件来看,高层的辐散抽吸作用强,低层又有源源不断的充沛水汽输入,这就导致台风增强的速度加快。此外,台风的垂直切变很小,具有很好的对称性,这种条件也有利于台风强度的增强。
雨水远走,在强悍的副热带高压主控下,昨日斗门上横最高气温达到了36.1℃,主城区香洲的最高温为33.4℃。酷热高温下,极易发生中暑,请大家做好防暑降温措施。在高温天气下依旧坚持作业的劳动者们,请注意查看下月工资单上是否有150元的高温津贴这一项。
厄尔尼诺要走了,影响还会持续吗
入汛以来,我国南方地区的暴雨天气过程接连不断。国家气候中心预计,此次厄尔尼诺事件将在5月结束,但它对大气的影响还会持续,会在今年主汛期尤其是6月至7月梅雨季进一步显现或放大。厄尔尼诺影响我国天气气候的过程,是通过上游效应实现的。一般来说,当厄尔尼诺事件发生后,赤道中东太平洋地区由于海温升高,导致对流活动增强,上升气流变得异常强。气流上升到高层以后向外辐散,在赤道太平洋上空高层的西风减弱,盛行异常东风。异常东风在赤道西太平洋地区下沉,在西太平洋上空低层激发异常反气旋性环流,使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加强并向西延伸,有利于副热带高压西侧的西南暖湿气流向我国南方地区输送,使得南方地区降水偏多。另外,在厄尔尼诺事件发生后几个月,热带印度洋会开始增暖,也会在西太平洋附近激发或加强异常反气旋,加强西南暖湿气流向我国南方地区输送。
周兵强调,“超强厄尔尼诺事件虽然即将结束,但大气对超强厄尔尼诺事件的响应还会持续,由于夏季水汽输送量增大。在主汛期尤其是6月至7月梅雨季气候响应可进一步显现或放大,因此,防灾减灾形势不容乐观。”国家气候中心专家介绍,从历史统计规律来看,厄尔尼诺事件达到峰值后的第二年,夏季长江流域和江南容易出现洪涝灾害。1982/1983年的超强厄尔尼诺事件,导致1983年6—7月,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持续性暴雨,长江许多测站水位达历史最高;1997/1998年的超强厄尔尼诺事件,导致1998年夏季我国长江流域和嫩江、松花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涝灾害。
“此次厄尔尼诺事件将对我国今年汛期的降水分布产生影响。预计汛期主雨带位于长江流域,梅雨量偏多,易发洪涝灾害。”国家气候中心首席预报员高辉说。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2-08-25 12:53
目录
概述
定义
对外界的影响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