辘轳把胡同
山东省博兴县境内古建筑
辘轳把胡同位于山东省博兴县纯化镇东王文村,建于清代,布局奇特,对于研究民风民俗及村庄建筑具有重要意义。其特殊的街巷结构,在我国战争史上具有重要的纪念意义。1940年,著名的“王文战役”就发生在这里,2011年,八一电影制片厂以此为故事原型拍摄了电影《血色清河》。辘轳把胡同已于2010年4月20日被确立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博兴县人民政府2010年5月10日将石碑立于此处。
历史沿革
1940年以少胜多的“王文战役”让“辘轳把”立下战功。“辘轳把”是博兴县纯化镇东王文村村民对如迷宫般街巷的称呼。如今除街巷还在外,多数房子已破旧,甚至部分坍塌。如果要保留这些“辘轳把”,需要50万元的修缮费。有村民则提出,将其拆除,把100多亩土地腾出来另作他用。最终该村决定,抢救保护古街,激励后人。
“辘轳把”不是村名,也不是地名,是博兴县纯化镇东王文村村民对该村如迷宫般街巷的称呼。
东王文村的街巷确实与众不同。据该村党支部书记孙华英介绍,从巷口,甚至是巷子的深处看过去,该村的街巷没有一条是有出口的,但实际上每条街巷又是互通的。因为没有一条街巷从这头到那头直来直去,所以当地人称之为“辘轳把”,又叫“棋盘街”。
胡同文化
“辘轳把”始建于何年,当初为何要建成这种风格,就连村中年龄最大的老人也说不清原由。老人们说,原来相邻村庄的街巷风格和东王文村是一样的。只有2米宽、拐来拐去的小街小巷,在生活中带给群众诸多不便,各村便将小巷都通开,成了从这头能一眼望到那头的大街。只有东王文村还保留着原始风格。
在东王文村,对于“辘轳把”是拆是留,村民们的意见也不统一。有的村民认为,这些街巷太窄,已不符合村居需要,而且大多房屋都已破旧,有些甚至已经坍塌。如果保留,部分村民必须搬迁,还需要50万元的维护费用,该村是一个纯农业村,费用的筹措是个问题。坚持保留“辘轳把”的村民则认为,“辘轳把”曾立战功,不能轻易拆除,村里可以以此为依托,发展红色旅游业。最终,东王文村80余名党员和村民代表联合签名,作出永久保留“辘轳把胡同”以教育后代的决定。
村民们所说发生在该村的战役,史称“王文战役”。1940年3月3日,我军两个排共70余人,被2000多日伪军包围在村内。我军利用村内有利地形与敌人激战一天一夜,敌人付出惨重代价,却始终无法攻入村中,最后被迫撤退。纪念在此次战役中牺牲的21名烈士的纪念亭就建在村旁。村中经历过那场战役的老人认为,正是村中特殊的地形,帮助我军以少胜多。如今每年都会有人前来参观,其中包括曾经参加过“王文战役”的老军人。
孙华英说,“虽然面临诸多困难,但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我们会想办法筹措资金,对古街进行抢救保护,永久保留,激励后人”。至此,“辘轳把胡同”是拆是留在进行了大半年的争论后,终于尘埃落定。
“红色辘轳把”声名远播,一年中共接待各地前来参观学习的干部群众1000多人次,当地政府也利用此红色基地进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组织党员干部来此缅怀先烈,重温历史。这块“红色遗址”成了教育后人、铭记历史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该基地正在申报滨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2-09-27 11:28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