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家村
河南省南阳市邓州市裴营乡下辖村
辛家村隶属于河南省南阳市邓州市裴营乡,位于湍河北岸,东临和平村,北至胡丁村,南至屈湾村,全村辖15个村民小组,8个自然村,总人口3078人,总耕地面积95151亩,党员26人。
行政区划
一、发展上规模的养殖大户3家,全村养牛、羊、猪、禽年创效益280余万元。 二、发展林业,全村共有林业大户26户,种杨树1200亩。经济种植大户10家,生态林大户16家,有效改善生态平衡。 三、发展烟叶,全村种烟124亩,棉花450余亩。有效地增加了农民收入。 近年来,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我村先后办起了4家灰沙砖厂、解决了村部分闲散劳动力,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争取上级改造改建资金,在村主街道西侧建体育游乐广场,村庄整治中,在贾庵组已硬化道路1.2公里,建沼气池8个,安装太阳能50台,在各项工作中,积极完成任务,深受乡党委政府的多次表彰。
经济
辛家村位于滨州市市区东郊,西距市府驻地3公里。村落占地3万平方米,夹于黄河五路东首与黄河六路东首中间,西与任铁匠村毗邻,东为规划中的环城公路,遥对梁才乡的周马、崔魏二村。处市东开发区规划内,隶滨州市市东街道办事处。 辛家村旧有黑、许两姓“坐地户”,村名失考。明洪武二年,辛姓先人从河北枣强迁来立居。辛姓繁衍生息,人口众多;而许姓绝嗣,黑姓迁崔傅刘,遂以辛姓为村名。另有高、王、刘、边、孙等姓村民,皆为附亲迁入,其中,高姓从高杜迁来,王姓从原廉家庙(村址位任铁匠村南,村名注销)迁来,两姓迁入时间较早,户数较多,余为单姓单户。 辛家是一个闻名遐迩的木工专业村,旧村有一条东北、西南走向的街道,一户错一户,形如锯齿,象征着祖祖辈辈从事木工专业。自1990年实施村民住宅的统一规划后,首先开通南北大街,并在原村以北开始新的住宅安排,现已按统一规格建成80多户砖瓦新房,呈现一派新农村景象。 自改革开放以来,辛家村在各级党委和本村党支部的领导下,依靠党的富民政策,坚持走以农为主、工副业为辅的路子,发挥了木工专业村的优势,改变了村的穷困面貌,走上了小康之路。 辛家村128户, 477口人, 党员15名,预备党员4名,有可耕地350亩,人均0.75亩,村民除从事农业生产外,户户从事木工业个体经营,近年转向运输、饲养、商业等多元化个体经营活动。1995年全村实现社会总产值1192万元,利润61.4万元,人均纯收入2297元,实现小康生活标准。1996年又有新的增长。 辛家村自1994年以来,为地、市两级“精神文明先进单位”。辛家村党支部亦多次被市委授予“奔小康红旗党支部”荣誉称号。
发展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改革开放,对内搞活的方针政策给农村带来新的转机,注入新的活力。辛家村党支部认真贯彻执行了党对农村体制改革的具体政策,率先于1980年实行了农业承包责任制,把全部可耕地按人口承包给农户自主经营。党支部、村委会由领导型变服务型,在粮、棉种植上,推广优良品种,科学种田上给以指导,对提水工具、水渠运用上给以统一调配,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经济发展。1981年是实行农业生产责任承包后第一个丰收年,全村有粮田377亩,平均亩(小麦、玉米两季) 达720斤,较承包前1979年的亩产220斤翻了三番;有棉田320亩, 亩产皮棉72斤,较1979年的亩产皮棉10.5斤,翻了近十番。党的富民政策充分调动起了村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困挠了十几年的吃饭问题一年就得到了解决,并开始向国家做出了贡献。在农业持续增长的同时,由于兴修水利、公路、企业征用等原因, 辛家村的可耕地也不断下降,至1995年已下降为350亩,较1980年的697亩, 将近少了一半,而人口稍有增长,这就迫使在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基础上,保证稳产、高产。村党支部为使全村农田的灌溉不受黄河水断流的制约,遂于1992年投资2.5万元, 动土3万多立方米,将村东的碱洼地改造成一座可蓄水3万立方米的水库,就是在黄河水断流的情况下,也能保证全村的农田普灌一遍,从而保证了粮作物的稳产、高产。 1990年, 粮田280亩,亩产400公斤,总产112吨;1992年,粮田309亩,亩产622公斤,总产132.6吨;1994年,粮田310亩,亩产557公斤,总产173.7吨;1996年,粮田300亩,亩产684公斤,总产205.2吨。
地图信息
参考资料
辛家村.山东省情网.
最新修订时间:2024-11-29 18:18
目录
概述
行政区划
经济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