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故里位于山东省
济南市历城区东北的遥墙街道办事处四风闸村。1140年(
宋高宗绍兴十年)民族英雄、杰出的词人
辛弃疾就出生在这里。整个建筑位于四风闸村东南,总面积29亩;其中建筑面积4000平方公尺,绿化、停车场6000平方公尺。
故居简介
在
济南小清河畔,有一个乡镇,名叫
遥墙镇。
遥墙镇偏东南3.5公里处,有个百多户人家的村庄
四风闸。相传建村于宋代。原名四横闸,因地处
赵王河建有四个闸口而得名。后沿称
四风闸。这里一片平川,风光秀丽;人杰地灵,文化灿烂,名胜古迹众多。闻名遐迩的宋代杰出词人
辛弃疾,就出生在这里。
建筑简介
沿着村东公路,有新修的大首西向,直达坐北朝南的“辛弃疾故里”建筑群。当人们从南面进入,首先看到的是巍壮观的石坊,它的样式是根据群众回忆设计的四柱三门石坊,石坊正门的横额上由中国著名书法家武中奇书写的“辛弃疾故居”5个大字。
穿过石坊是仿宋六角亭,踏上石阶走进亭,会见到在高大的石正面上方是按照铅山辛谱载放大刻制的“稼轩公遗像”;下方文是“辛公稼轩名弃疾、安幼安,宋高宗绍兴十年五月十一日卯时出生于济南府历城县四风闸村。”
石背面撰刻有铅山辛谱刊载的《宋兵部侍郎赐紫金鱼袋稼轩历仕始未》,该文详实地概述了辛弃疾经历,由著名书法家李临书写。 走出亭就可望见雄伟的辛弃疾塑像,塑像高2.8公尺,底座高1.6米,由山东省著名雕塑家张玉林设计。在百花争艳的花坛簇拥中,辛弃疾的塑像头载儒巾,身披战袍,内穿护甲,腰跨宝剑,昂首挺胸,目视远方,像是在瞭望金戈铁马的沙场,运筹策划,整装待发。塑像用济南锦绣川特产的“绣川绿”花岗石雕刻,整体设计较好地再现了青年辛弃疾胸怀壮志,意气风发的英雄形象。
瞻仰辛公塑像后,从仿宋的山门进入第一进院落,迎面正北是三座展室,正中的主展室将集中展示辛弃疾英雄豪迈的一生。该展览已于1996年4月12日在
历城区博物馆(仲宫)展出,整个展带长62公尺,总计展版46块,其中有山东省著名中青年国画家多人通力创作的反映辛弃疾生平的国画佳作,并有珍历史照片、手迹30余幅,还展出有学术专著、稼轩词多种版本等77件。这个展览综合运用书法、绘画、摄影、木刻、雕塑等造型艺术手段,内容集中、浓缩、形象,取得良好收效。江西省铅山县人大副主任张明正看过展览后说:“参观这个展览既是上了一堂生动的
爱国主义教育课,又是一次高品位的艺术享受。”主展室两侧是书画展室,将展出中国当代书画家有关辛弃疾的书画佳作。展室东、西两边厢房是小卖部,茶社等服务设施,游人在这里将看到精巧的纪念品。
在展室后面的第二进院落是一组典型的仿宋民居,这里将再现辛弃疾故居,运用彩塑形象地反映“聚抗金”、“幼承祖训”等历史画面。在民居院落外面东两侧将仿建“铅山瓢泉”和带湖植亭等景点,使游人领略辛弃疾南归故地。
在第三进院落内坐北朝南正中是二层小楼,楼下是多功能活动室,可供召开会议,学术交流;楼上设画室,为稼轩书画院的书画家提供吟诗作画、切技艺的场所。小楼两侧是资料室和接待室。为了向游人介绍辛弃疾词作,同时展现中国书法艺术成就,在石坊内,亭、塑像两侧将修建廊,集中展示有明代大书法家董其昌以及当代全国各地书法名家的辛词书法佳作刻,这些书法作品将用济南特产“济南青”大理石雕刻,书法爱好者到此将流连忘返。修缮辛弃疾故里这一义举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全部建成后将向游人开放。
遗迹修整
辛弃疾(1140—1207年),字幼安,号稼轩。宋高宗绍兴十年(1140年)出生于历城区遥墙镇四风闸村,是中国杰出的爱国词人和民族英雄,写下长短句六百余首,与苏轼并称“苏辛”,在词坛产生巨大影响。宋宁宗开禧三年(1207年)去世于江西铅山。
为纪念先贤,弘扬辛公遗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历城区于1996年在四风闸村恢复修建辛弃疾故里及遗址。1998年成立了辛弃疾纪念馆。
辛弃疾纪念馆位于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风闸村南,占地总面积31亩,由纪念馆和辛家坟两部分组成,总建筑面积4000多平方米。建有石坊、六角碑亭、辛弃疾塑像、辛弃疾纪念祠、稼轩词书法艺术刻石碑廊等景观以及文物、书画、民俗、图片、“一代词宗”、“义胆忠魂”6个展室,并设立了“稼轩故里”碑,由书法名家欧阳中石先生题写。为纪念辛弃疾逝世800周年,2007年8月,历城区政府投资30多万元对故居院落进行了全方位的维修,9月成功举办了辛弃疾国际学术研讨会,与会学者对故居进行了参观考察,并结集出版了《纪念辛弃疾逝世80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辛弃疾纪念馆作为历城区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先后在此组织了多次青少年爱国教育活动。附近的稼轩中学每年都会组织学生到辛弃疾故居来吟诵诗歌,缅怀先人。相约稼轩故里诗词朗诵会、稼轩书画联谊展、小导游竞聘会、感受传统文化主题教育活动的开展,为同学们提供了施展自身特长、展现道德修养的平台,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为青少年的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人物生平
辛弃疾是
济南历城人,生于1140年。当他21岁时,金兵大举南侵,山东人民纷纷起来抗金,
辛弃疾集合了两千人的队伍,加入了耿京为首的农民起义军,担任“掌书记”的职务,和金兵展开了英勇顽强的斗争。
他到南宋后,朝廷不让他从事抗金事业,遭到主和派的排斥和打击。他便闲居江西铅山、上饶二十年之久,后忧愤而死。
辛弃疾一生抗金抱负不得施展,就用词这一文学形式作为斗争武器。作者通过词来抒发自己的爱国热情,激励人民的抗金意志。辛词题材广阔,内容丰富,意境深远,风格多样,爱国主义则是他词的基调。艺术风格的特点是雄浑豪放,在词坛上向来是和
苏轼并称,他继承了苏轼豪放词的风格,并予以发扬光大,使之成为词坛的主流。
地图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