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甜)椒疫病
植物疫病
辣(甜)椒疫病主要为害叶片、果实和,特别是茎基部最易发生。幼苗期发病,多从茎基部开始染病,病部出现水渍状软腐,病斑暗绿色,病部以上倒伏
症状
成株染病,叶片上出现暗绿色圆形病斑,边缘不明显,潮湿时,病斑扩展迅速,其上可出现白色霉状物,叶片大部软腐,易脱落,干后成淡褐色。茎部染病,出现暗褐色条状病斑,边缘不明显,条斑以上枝叶枯萎,病斑呈褐色软腐,潮湿时斑上出现白色霉层。果实染病,病斑呈水渍状暗绿色软腐,边缘不明显,潮湿时,病部扩展迅速,可全果软腐,果上密生灰绿色霉状物,干燥后变淡褐色枯干。
病原
辣(甜)椒疫病是由辣(甜)椒疫霉真菌侵染所致。病菌以卵孢子在土壤中或病残体中越冬,借风、雨、灌水及其他农事活动传播。发病后可产生新的孢子囊,形成游动孢子进行再侵染。病菌生育温度范围为10-37℃,最适温度20-30℃,空气相对湿度达90%以上时发病迅速。重茬、低洼地、排水不良,氮肥使用偏多、密度过大、植株衰弱均有利于该病的发生和蔓延。
防治
防治辣(甜)椒疫病,必须”认真执行“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全面搞好农业、生态、化学等防治措施。
(1)实行轮作、深翻改土,结合深翻,土壤喷施“免深耕”调理剂,增施有机肥料、磷钾肥和微肥,适量施用氮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保肥保水性能,促进根系发达,植株健壮。
(2)选用抗病品种,种子用10%磷酸三钠或200倍多菌灵药液严格消毒,培育无菌壮苗;定植前7天和当天,分别细致喷洒两次杀菌杀虫剂,做到净苗入室,减少病害发生。
(3)栽植前实行火烧土壤、高温闷室,铲除室内残留病菌,栽植以后,严格实行封闭型管理,防止外来病菌侵入和互相传播病害。
(4)结合根外追肥和防治其它病虫害,每10—15天喷施1次600—1000倍“天达-2116”,连续喷洒4—6次,提高辣(甜)椒植株自身的适应性和抗逆性,提高光合效率,促进植株健壮。
(5)增施二氧化碳气肥,搞好肥水管理,调控好植株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关系,促进植株长势健壮,提高营养水平,增强抗病能力。
(6)全面覆盖地膜,加强通气,调节好温室的温度与空气相对湿度,使温度白天维持在25-30℃,夜晚维持在14-18℃,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70%以下,以利于辣(甜)椒正常的生长发育,不利于病害的侵染发展,达到防治病害之目的。
(7)注意观察,发现少量病株立即拔除深埋,轻微病株,立即用200倍70%代森锰锌药液涂抹病斑,铲除病原。
(8)在化学防治上,定植前要搞好土壤消毒,结合翻耕,杀灭土壤中残留病菌。
定植后,每10--15天喷洒1次1:1:200倍等量式波尔多液,进行保护,防止发病(注意喷药时要细致周密,并要全面喷洒地面)。
如果已经开始发病可选用以下药剂: 72.2%普力克800倍液,72%克露700-800倍液;70%甲霜灵锰锌或70%乙磷铝锰锌500倍液,25%瑞毒霉600倍+85%乙磷铝500倍液,64%杀毒矾500倍+85%乙磷铝500倍液,天达裕丰1000倍液,70%新万生或大生的600倍液,特立克600-800倍液,70%代森锰锌500倍+85%乙磷铝500倍液,75%百菌清800倍液。以上药液交替喷洒,每5天1次,连续喷洒2—3次将病害扑灭。阴雨天气改用百菌清粉尘剂喷粉,或克露烟雾剂熏烟防治。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1-09-08 09:15
目录
概述
症状
病原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