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辽宁全省各文化部门,根据中央及辽宁省委省政府的要求,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以宣传文化事业改革创新为突破口,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为动力,积极探索文化产业发展的新路子,努力推进文化产业部门的发展,初步形成了多门类、多品种,投资经营和消费层次多元化的产业格局,走上了产业化发展的轨道,有力地推动了全省两个文明建设。
辽宁的文化产业已初具规模。辽宁广播电视系统在全国省级广播电视综合实力排名中名列第八位,在全国率先实现“村村通广播电视”,辽宁电台、电视台第一套节目运用卫星传递,节目信号覆盖全国和世界范围内6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省广播电视系统产业总收入15.6亿元,在全国排名第六位。辽宁新闻出版行业总资产55亿元,年实现销售收入45.6亿元,实现总利润6.37亿元,在全国排在前列。
辽宁日报报业集团是东北地区影响力最大、实力最雄厚的报刊集团。
辽宁出版集团资产总额达22亿元,净资产6.85亿元,销售收入达到17亿元,利税2.3亿元。李岚清副总理视察时给予高度评价,说:“一个中国现代出版业出现了”。辽宁体育事业在全国名列前茅,不仅体育成绩显著,人才辈出,体育产业也发展迅速。电脑体育彩票在全省14个市联网。足球彩票发行量在全国居第二位,足球彩票和体育彩票发行总量在全国居第七位。辽宁旅游业稳步发展,已经成为第三产业中的一个大的产业。2.产业化进程走在全国前列。辽宁新闻出版业按政企分开,转变职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行国有企业战略改组,组建了辽宁日报报业集团、
沈阳日报报业集团、辽宁出版集团、辽宁党刊集团等4家集团,优化了资源配置,增强了市场竞争力。辽宁日报报业集团和沈阳日报报业集团于1999年12月15日经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成立,是在全国率先成立并迅速发展壮大的报业集团。辽宁出版集团作为中国第一家按照现代企业制度模式建立起来的出版集团,创造了中国出版界的多项“第一”,得到党和国家各级领导和部门及辽宁省委、省政府的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在全国出版界引起强烈反响,被辽宁省委命名为全省改革发展的五面红旗之一。辽宁省电影公司为迎接WTO的挑战,与沈阳、大连、鞍山等几家市公司联合组建了辽宁北方电影股份有限公司,在此基础上,又与
中国电影集团公司以资本为纽带,实行资产重组和资本运营,成立了辽宁北方电影院线股份公司,得到了国家广电总局的充分肯定,在全国产生了较好的影响。辽宁文化产业虽然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从总体而言,相比之下,还是弱势产业,占GDP的比重很小,依然存在着经济规模小,技术水平低,竞争力弱,缺乏国际国内市场拓展能力等问题。1.体制矛盾突出。一是条块分割严重。文化单位拥有的各种资源和市场范围还处于行政分割状态。资本资源、信息资源、人才资源、品牌资源不能充分有效地配置。在文化资源整合方面,还缺乏统一协调和总体规划。二是管办不分的现象很普遍。政府对文化事业单位的管理还没有摆脱旧体制、老办法,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规范化的管理模式还没有形成,文化产业发展缺乏良好的法制化环境。三是文化单位中有相当一部分尚处于由“事业”向“产业”的转制过程中,有些适合企业化运作的文化事业单位,市场主体地位还没有确立起来。2.竞争力不强。虽然报刊种类大幅度增加,广播和电视节目数量可观,并已实现了“上星”,但是他们都处于规模小、水平低的初步产业化阶段,和国际媒体的水平相比差距很大。有的报纸和出版社规模小,难以为继;有的刊物发行几千甚至不足一千份;电视台和广播电台尽管数目庞大,但有些仍覆盖面窄,节目水平低,有的台不能自己制作节目,仅仅依靠购买节目或引进电视剧维持。3.结构不合理。文化产品从总量到结构还都处于不适应需求的状态,文化产品和消费方式有待于进一步开发。辽宁作为文化资源大省,文化底蕴深厚,但是文化资源的商品转化率较低,还缺乏用市场的眼光、市场的机制来经营文化、发展产业的意识,存在着文化资源整合利用的不好、潜力尚未挖掘、经营管理水平不高、创新能力不足、技术手段和管理手段落后等问题。4.人才短缺。文化产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通过开发利用各种文化资源、创造文化附加值来体现的,它的发展不仅需要大量的创作性人才,而且需要大批既懂文化又有经营头脑的管理人才。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人才不足且流失严重,这也是文化产业发展相对缓慢的一个关键性因素。5.政策尚需完善。在文化产业发展问题上政策不完善、不配套现象还大量存在。在文化事业单位改革过程中所遇到的产权、集团化、社会保障、优惠政策、公益性事业发展和文化市场管理等各个方面政策性问题亟待解决。
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综合指标在全国居前的省份,辽宁的文化产业既有充分的发展基础,也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完全可以做到围绕建设文化强省的总体目标,立足辽宁的文化资源优势,依靠现代科学技术,加快文化产业的结构调整,发展重点文化产业和产业集团,形成与文化强省地位相适应、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门类齐全的文化产业体系,确保文化产业增加值总体增长高于全省
国内生产总值和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使文化产业成为辽宁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和支柱产业。1.优先发展传媒业。继续重点发展辽宁出版集团、辽宁日报报业集团、沈阳日报报业集团等,使之迅速成为文化产业支柱。尽快组建辽宁广播影视集团。同时,以资产为纽带,加强广播影视业、报刊业、出版业、网络传播业、文艺演出业等多方面的相互渗透和相互联合,实现资产整合,逐步发展成为跨地区、跨行业、多媒体的大型文化传媒集团。“十五”期间,要进一步增强广播电视的专业化、对象化程度,为群众提供更多有特色的专业频率和频道,全省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继续保持全国省级前列。有线电视用户年递增10 %以上,到“十五”期末,用户总数突破1000万,辽宁广播电视综合实力力争在全国位居前列。“十五”期末,出版业形成覆盖全省、辐射省外、影响全国的出版物及相关产品的发行销售体系,产业规模、经济效益、人才数量和质量、优秀图书出版数量等综合实力指标居于全国领先水平。2.重点发展文化旅游业。充分发挥辽宁自然风景秀丽,
历史文化遗产丰富,文物景点星罗棋布的优势,将发展文化旅游纳入全省旅游业发展的总体规划和区域布局规划,重点建设辽西太湖文化旅游区,力争推出一批在国内外有影响的文化旅游区域、旅游线路和文化旅游产品。加大高科技旅游、地方文化特色旅游开发力度,加快文化旅游配套设施、服务设施和旅游标准化建设步伐,提高旅游商品的文化含量,不断丰富旅游文化内涵。采取多种方式,积极引导社会力量以各种方式参与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和经营。文化旅游要规范管理,优化服务,提高整体水平,以此带动餐饮、宾馆、交通、商业、娱乐等配套服务的发展。“十五”期间,文化旅游人数、旅游收入力争比“九五”翻一番。3.大力发展文化信息业。推进文化产业信息化进程,实现文化产品制作和传播方式的优化升级,使之成为文化产业中新的增长点。省级新闻网站建成以新闻发布、电子公告、信息传输为主业,兼顾电子商务、网络服务的现代化信息港和国内知名网站。充分利用现有有线电视光缆传输网络的资源,实现有线网络多功能业务拓展,为广大用户提供包括国际互联网接入服务、家庭影视点播服务、可视电话系统服务和电子商务服务等增值项目。初步建立以文化资源数据库和公用电信网为基础的文化信息网络,实现文化资讯上网运行。重点抓好网上图书馆、博物馆、电影院、剧场、艺术教育、文化电子商务等项目建设,以商业服务方式实现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大力发展电子音像和多媒体产业,建设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的电子读物出版基地。培育和发展电子音像出版物的发行网络,使之成为辽宁出版物销售的重要支柱。“十五”期间,电子音像制品销售总额居全国前列,年均增长速度达到15—20%。4.积极拓展会展业。会展业作为新兴产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要在发挥政府引导作用的同时,引入市场机制,促进会展产业化。努力搞好会展业的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现有会展场馆的功能,加快建设一批高档次、多功能的现代化会展场馆。重视展览硬件设施和综合配套服务,努力提高会展业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形成综合竞争优势。大力开拓国内国际市场,积极承办全国性、国际性重大会议、展览及文化活动。整合民间艺术等优势文化资源,创办有国际影响的文化节庆、会展活动,逐步形成若干个有辽宁特色的高质量的国际性文化艺术节。在政府加强规划管理的前提下,明确文化节庆活动的运作主体,逐步把重点文化节庆活动作为一项有巨大潜力的文化产业资源来开发,通过常设机构、中介服务机构具体承办,独立核算,市场运作。5.加快发展文艺演出业。积极推进重点艺术表演院团、中介机构、剧场等强强联合。充分发挥名人、名团、名剧的品牌效应,加强多方面的联合运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推动演出业的发展。运用政策法规引导、规范文艺演出业健康发展。鼓励社会资金以各种方式投入文艺演出业,加强演出单位与传媒业、旅游业及大型企业集团的联合,增强演艺业的活力和发展后劲。加强全省文艺演出业结构布局调整,使艺术生产规模、种类、数量与市场需求相适应。艺术表演院团在坚持正确导向的前提下,要面向市场、面向大众,开拓演出市场。加快文艺演出中介机构建设,积极推动艺术经纪人制度的建立。力争“十五”期间,演出业收入以年均10%的速度稳定增长。6.扶持发展艺术品业。辽宁艺术品创作生产实力雄厚,传统民族民间工艺产品丰富,人民群众的购买、收藏需求不断增强,发展艺术品业的潜力较大。应该遵循艺术品创作生产规律,扶持培养工艺品大师和特殊优秀人才,扶持建立工艺品研发机构,继承创新,开发名品新品。建立多种所有制的艺术品生产企业,大力开发现代艺术产品及传统工艺品,扩大生产规模,形成畅销品牌。建立健全艺术品经纪人制度,规范艺术品交易行为,保护国家、企业、个人的合法权益。7.引导规范文化娱乐业。现有经营性娱乐场所在满足人民群众文化娱乐消费的前提下,通过政府宏观调控和政策法规引导,做到布局合理、总量平衡、经营规范。鼓励多渠道投资兴建、改造各类健康的娱乐场所。积极吸引民间资本和外资建设新兴的娱乐项目和场所。对各市重点影剧院进行多功能服务的改造,使之能够适应现代数码音影放映和观众点播放映的需要。在中心城市大力发展集娱乐、休闲、旅游、健身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娱乐设施,同时完善社区配套文化娱乐设施功能,提高服务质量。按照城市现代化水平进行布局规划,条件好的县级市要在“十五”期末率先形成完备的文化娱乐设施结构和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