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河油田
中国陆上第九大油田
辽河油田是全国最大的稠油、高凝油生产基地,地跨辽宁省内蒙古自治区的12个市(地)、34个县(),勘探开发分为辽河盆地陆上、盆地滩海和外围盆地三个区域
基本介绍
辽河油区是一个具有多油品性质、多油气藏类型、多套含油层系、地质情况十分复杂的大型复式油气区。勘探总面积84566平方千米(18626),陆上面积12400平方千米(6660),滩海面积3506平方千米(3506),外围面积68660平方千米(8460)。
辽河油田。在辽宁省辽河下游的大型油气田。面积174平方千米,是我国陆上第九大油田,曾在1995年年产以原油1552万吨,天然气1.75立方千米雄踞中国第三大油田。供应以沈阳为中心的辽中工业区。
辽河油田石油地质勘探工作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1970年开始大规模勘探开发建设;1980年国务院正式向国内外公开辽河油田建成;1986年生产原油突破1000万吨,成为全国第三大油田;1995年原油产量达到1552万吨,创历史最高水平。2019年年原油生产能力1000万吨,天然气生产能力0.7亿立方千米。
历经分开分立、改制上市、重组整合等多次重大内部改革的阵痛与超越,企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持续优化,创新活力和发展潜力有效释放,形成了专业化管理、集约化经营、一体化发展新模式,整体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显著提升。截至2019年,累计生产原油4亿多吨、天然气80多亿立方千米,为国家经济建设、能源安全和地方繁荣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彰显了国有骨干企业的责任担当和时代价值。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中国企业管理杰出贡献奖”、“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中央企业先进集体”、“全国安康杯竞赛优胜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
辽河油田是我国最大稠油、高凝油生产基地。这里有着世界首座电热熔盐储能注汽试验站,标志着我国自主研发的电热熔盐新型储能注汽技术实现“从0到1”的突破。辽河油田通过独创研制的蒸汽发生系统,将油田回用软化污水与高温熔盐换热产生湿饱和蒸汽直接用于油田注汽生产,有效减少能量过程损耗,综合效率从熔盐储能发电系统的35%提高到90%以上。该项目成功攻克了电热熔盐储能换热循环工艺、蒸汽发生器干度精准调控等关键技术,自主研发熔盐加热直流式湿饱和蒸汽发生装置,形成了适合稠油油田的电热熔盐储热注汽工艺技术包,包括熔盐工艺技术、高温储罐技术等5类14项核心技术,申请国际发明专利1项,国内发明专利9项。随着该技术不断成熟,实现绿色能源规模化、产业化发展,预计未来每年可为辽河油田减耗天然气10.4亿立方米,减排二氧化碳225万吨,消纳谷时电、绿电108亿度。
发展历程
2024年3月25日,辽河油田采油工艺研究院消息,井下大功率电加热蒸汽提干装置在辽河油田超稠油蒸汽驱“杜84-33-69井”现场已连续平稳运行75天,加热功率达1兆瓦,井底蒸汽干度提高36%,标志着世界首套1兆瓦井下大功率电加热蒸汽提干装置在辽河油田投运成功。
2024年5月19日,中国石油辽河油田外部流转区块宜庆黄龙地区传来捷报, 3口预探井多个层系试气均点火成功,火焰黄红,高度0.5-5米。这是宜庆黄龙地区流转到辽河油田以来,天然气勘探首次试气点火成功,展示了该区多个层系均具有勘探潜力。
2024年11月,从中国石油辽河油田采油工艺研究院获悉,国内首创“射孔-负压测试-气举排液-压裂四联作快速试油工艺技术”在辽河油田成功实施。
地理位置
辽河油田位于辽河下游、渤海湾畔,被沈阳辽阳鞍山营口大连环抱,交通便利,物产丰富,气候宜人,人文和地理环境十分优越。
辽河油区(括陆上辽河下游平原和渤海海上辽东湾)位于辽宁省及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北起内蒙的阿鲁科尔沁旗,南临辽东湾,西起赤峰市,东至新宾县,地跨辽宁、内蒙古两省区13个市(地)、34个县(旗)。
油田地质
辽河坳陷为中、新生代大陆裂谷型盆地,位于渤海湾盆地的东北隅,大地构造上属于华北板块的一部分,分为7个次一级的构造单元,分别是西部凸起、西部凹陷、中央凸起、东部凹陷、东部凸起、大民屯凹陷以及沈北凹陷。陆上面积12400平方千米,划分出3个凹陷,1个中央凸起——西部凹陷、中央凸起、东部凹陷。东部凹陷虽然是辽河坳陷最大的凹陷,但探明石油储量在坳陷总储量中不足10%,资源探明程度仅为22.3%,2019年探明储量最多的茨榆坨油田储量不到5000万吨。辽河西部凹陷面积约2530平方千米,是辽河坳陷中油气资源最为丰富的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和东营组烃源岩多层段、大面积分布。
辽河油田位于渤海湾盆地,其地层特征受到盆地演化的制约。渤海湾盆地沉积构造演化具多旋回性。形成多套烃源岩层系、储集岩系和封盖岩系,也随之构成了多样式的生储盖组合。大体上讲,渤海湾盆地经历了太古代和早元古界地台基底的形成阶段、中元古代至二叠纪地台盖层沉积阶段和中、新生代大陆裂谷发育阶段。早古生代自寒武纪至早—中奥陶世,该区为典型的陆表海环境,沉积浅水碳酸盐岩,中奥陶世峰峰组沉积末期,全区整体上隆,结束了早古生代的沉积历史,华北地台的加里东运动表现为整体抬升,长期遭受剥蚀,缺失晚奥陶世至早石炭世沉积。并开始了晚古生代石炭—二叠纪海陆交互相含煤岩系的沉积,沉积具东西展布、南北分异的基本格局。中生代中三叠世末期的印支运动结束了该区大规模海侵的历史,进入以陆相沉积为主的演化阶段,构造一沉积的分布格局也由近东西向展布转化为北北东向与东西向展布并存的复合。
中生代燕山期(侏罗纪白垩纪)的构造运动以拉张—挤压、伴以剪切交替出现,早期以挤压作用为主,形成一系列呈北东—南西方向展布的褶皱,构成了渤海湾盆地的雏形。早中侏罗系盆地以张陷盆地为主,充填了一套河湖沼泽相含煤碎屑沉积。燕山晚期,地壳活动加剧,裂陷作用加强,伴有强烈的中酸性岩浆活动,盆地充填以夹有大量火山岩的河湖相红色碎屑岩为主。在此基础上,开始了新生代裂陷作用旋回。喜山运动可分为早第三纪裂陷沉降和晚第三纪坳陷热沉降两个阶段。早第三纪裂陷作用构成了三个由张裂沉陷充填一湖侵扩张和深陷~抬升收缩的过程,即孔店组沉积时期,沙四和沙三沉积时期,以及沙二段至东营组沉积时期。晚第三纪为后裂谷阶段,沉积了一套以河流相为主的碎屑岩建造。 综述, 寒武纪至早—中奥陶世陆表海环境,沉积浅水碳酸盐岩。石炭—二叠纪海陆交互相环境,以含煤岩系的沉积为主。中三叠世末期印支运动结束了该区大规模海侵的历史,进入以陆相沉积为主的演化阶段,中生代盆地以张陷盆地为主,河湖沼泽相环境,含煤碎屑沉积。新生代则沉积以河流相为主的碎屑岩建造。
渤海湾盆地是一个复式叠加型沉积盆地,具有多旋回、多层系和多油气藏类型的含油气盆地的特色。其沉积史可划分以下几个时期:1.晚元古代(震旦亚代)准地槽沉积发展时期沉积了晚元古代震旦亚界最厚9400米以碳酸盐岩为主的巨厚沉积。2.早古生代(下寒武世—中奥陶世)地台沉积发展时期 碳酸盐岩为主夹少量泥质岩和蒸发岩的沉积。3.晚古生代(中石炭世—二叠纪)地台含煤建造沉积发展时期中石炭世海陆交替相沉积含煤地层 ; 二叠纪后期的海西运动,使全区变为山区。4.中、新生代断陷与坳陷沉积时期渤海湾盆地的中、新生界剖面内可能有过多次“断—坳型”沉积发育阶段。侏罗世、白垩世、第三纪各为一次断陷—坳陷发育期。但只有第三纪—第四纪的断—坳盆地在渤海湾盆地全区保存得比较完整。
生产情况
2019年原油生产能力1000万吨,天然气生产能力0.7亿立方千米,形成了油气业务突出,工程技术、工程建设、燃气利用、炼油化工、生产辅助和多种经营等各项业务协调发展的格局。
在持续、稳定、高效发展油气生产的同时,辽河油田实施“一业为主,多元发展”战略,石油化工、建材、机械制造、现代农业、第三产业五大支住产业初具规模。形成了一批骨干企业和拳头产品,原油年加工能力达到250万吨,一些油气深度加工装置相继建成,能够生产柴油、汽油、聚乙烯、聚丙烯、四醇、甲醛、溶济油、石脑油、轻烃及高速道路沥青等多种石油化工原料及产品。合资企业、多种经营企业迅速发展,生产产品200余种。在全国主要城市和沿海地区建立了10个工贸公司,在美国、加拿大等国设有驻外公司,扩大了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
2023年2月,中国石油辽河油田在致密油藏沈273块部署的水平井,投产后自喷生产,日产油20吨,展现了该区效益建产的良好前景。
2023年,中国石油集团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工程技术研究院”)自主研发的磁导向钻井技术 (MGD)井下雷达探测新技术,在辽河油田老井井口找寻中首次应用成功,在强干扰环境下,实现了靶区半径0.5米的精准定位,一次性准确找到老井口位置。 
2023年,辽河油田曙光采油厂“曙3-05-005井”纳米成膜加固井壁防砂技术试验获得成功。
2023年11月,由中国石油长城钻探井下作业公司S06299队负责试油(气)施工的辽河油田最深探井居探1井,在4000米以下深层试油出气,刷新了辽河油区东部凹陷最深出气纪录。
参考文献
1、张厚福主编,《石油地质学》,石油工业出版社,1999年。
2、陈荣书主编,《石油及天然气地质学》,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4年。
3、《中国石油地质志》系列丛书。
4、林小云、刘建等编,《石油及天然气地质学实验实习指导书》,长江大学(校内),2008年。
5、 孟卫工;陈振岩;李湃;郭彦民;高先志;回雪峰;张亚丽;潜山油气藏勘探理论与实践——以辽河坳陷为例[期刊论文]—石油勘探与开发2009(2)
6、刘立峰;姜振学;周新茂;马中振;王乃军;张凤奇;林世国;烃源岩生烃潜力恢复与排烃特征分析—以辽河西部凹陷古近系烃源岩为例[期刊论文]—石油勘探与开发2010(3)
7、李潍莲;代春萌;于水;辽东湾断陷与下辽河坳陷油气成藏条件及油气分布特征的差异性分析[期刊论文]—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4)
8、李晓光;刘宝鸿;蔡国钢;辽河坳陷变质岩潜山内幕油藏成因分析[期刊论文]—特种油气藏2009(4)
9、方炳钟;杨光达;辽河油田东部凹陷火成岩分布及油气成藏组合[期刊论文]—石油天然气学报2010(5)
10、孟卫工;富油气坳陷深化勘探做法和体会[期刊论文]—中国石油勘探2005(4)
11、单俊峰;陈振岩;回雪峰;辽河西部凹陷岩性油气藏展布特征及有利勘探区带选择[期刊论文]—中国石油勘探2005 (4)
最新修订时间:2024-11-25 15:33
目录
概述
基本介绍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