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河群原称“辽河系”,属元古代地层。主要出露于吉林南部和辽宁的辽河以东,故名。本群厚度巨大,可分三部:①下部,以千枚岩、云母片岩和变粒岩为主,含有少量蛇纹大理岩、云母片麻岩、浅粒岩;②中部(或中下部)常为含迭层石的镁质大理岩,有时含菱镁矿和滑石等矿产,或含炭质、含磷层位;③上部(或中上部)以十字石片岩、石榴云母片岩和千枚岩为主,含板岩或大理岩夹层,局部有赤铁矿、菱铁矿层及透镜体。本群多为中级至低级区域变质,变质时代约为18.5±0.5亿年或更早。部分地区呈混合岩化、
花岗岩化作用。
斋藤林次1938年创名, 当时无系统剖面。1958年
长春地质学院正式测制剖面,剖面位于辽宁省辽阳市河栏沟乡亮甲村北约2km的苇子沟(浪子山组),辽宁海城市桦子峪镇里尔峪村北约1km山脊(里尔峪组),桦子峪镇高泉峪村北约1km山脊(高家峪组),辽宁大石桥菱镁矿北山从洛山至枣儿岭一带(大石桥组)。盖县组无完整剖面,通常指大石桥枣儿岭以东广泛分布的盖县组片岩。
斋藤林次(1938)创建辽河系,系指震旦系细河统(相当于现青白口组)之下,辽东系(现鞍山群)之上的一套变质地层,自下而上分为响水寺统、大石桥统和盖平统。斋藤林次(1943)又在吉林浑江和鸭绿江流域将辽河系自下而上划分为下部片岩层、中部大石桥统和上部盖平统,后者再分为花山层、临江层和大栗子层。1950年,宋叔和建议取消辽河系一词改称青城子变质岩系。1958年,长春地质学院在辽东、吉南开展的1:20万区域地质测量基础上,于1960年将辽河系改称为辽河群,辽东地区的辽河群自下而上划分为下辽河群的浪子山组、大石桥组和盖县组,上辽河群的榆树砬子组。吉南地区的辽河群自下而上划分为达台山组、珍珠门组、花山组、临江组和大栗子组。并认为该群与鞍山群呈整合接触,同属太古宙。1973年,辽宁地质局区测队将辽东地区辽河群分成下部和上部,下部为浪子山组、里尔峪组、高家峪组、大石桥组和盖县组;上部为榆树砬子组。同年,吉林地质局区调队将吉南辽河群改称老岭群,原中鞍山群集安亚群改名为集安群,均归属
古元古代。1975年,辽宁地质局区调队提出辽河群自下而上分为下亚群的浪子山组、里尔峪组及上亚群的高家峪组、大石桥组、盖县组(陈荣度,1975)。1975年,姜春潮提议将辽东地区辽河群解体为古元古代宽甸群、草河群和中元古代辽阳群。1981年,他又提出将吉南地区辽河群(老岭群)解体为草河群、大栗子群和辽阳群,各群之间皆为不整合。张秋生等(1984)提出存在两种同时异相的辽河群—优地槽相的南辽河群(集安群)和冒地槽相的北辽河群,其辽河群内部地层“组”的划分沿用辽宁区调队的方案。1988年,他们将辽河群分为下辽河群(浪子山岩组、里尔峪岩组、高家峪岩组)和上辽河群(大石桥岩组、盖县岩组),榆树砬子岩组归属步云山群。1990年,程裕淇等将辽河群改称为辽河岩群。白瑾(1993)将辽河群划分为两个岩系,即下部变质火山-沉积岩系和上部变碎屑岩-碳酸盐岩系。综上所述,目前对该群的划分主要存在三种意见:①将辽河群分成5个岩组,各组之间为整合关系;②划分成两个岩系,再分4个岩组,各组之间为整合接触,北辽河群置于南辽河群之上;③将辽河群解体为4个独立的岩群,各群之间为不整合。
广泛分布于辽宁东部的辽阳、海城、营口、盖县、岫岩、凤城、丹东、宽甸、桓仁及吉林南部的通化、浑江、集安等市县。自辽河群(辽东系)创建以来,各家有不同划分方案,现以辽宁区调队和吉林区调队的1:20万地质图为主要线索,将名称不同而所指地层可能为同一内容的地层单位特征自下而上综述如下:1. 浪子山组(响水寺统、草河群下部) 为黑云绿泥片岩、石榴十字二云片岩。厚约1000m。2. 里尔峪组(南辽河群、集安群、宽甸群,辽东中、上鞍山群,吉南中鞍山群、变质火山-沉积岩系等) 主要指辽东—吉南的含硼岩系,由各种变粒岩、浅粒岩、镁橄榄白云石大理岩和
斜长角闪岩组成。厚约8000m。含硼矿床及磁铁矿床(张秋生等,1984)3. 高家峪组 各地岩性特征有些不同,大体指含炭岩系,在海城桦子峪剖面上,该组为石墨透闪石岩、黑云变粒岩夹大理岩。厚约500m。含铅锌矿床。4. 大石桥组(珍珠门组、辽阳群) 主要为厚层白云质大理岩、透闪大理岩,夹二云片岩、炭质板岩。厚约2000m。含菱镁矿和滑石矿床。5. 盖县组(花山组、临江组、草河群上部) 主要为千枚岩、十字云母片岩、夕线二云片岩,夹石英岩和少量大理岩。厚约3000m。该群具有明显的递增变质带,属于区域动力热流变质作用。变质带由绿片岩相至高角闪岩相,以低角闪岩相分布最广, 北带十字石-蓝晶石组合表明为中压相系, 南带除该组合之外还有红柱石-堇青石组合为中低压相系(董申保等,1986)。经历了三幕褶皱变形:第一幕形成了枢纽近南北向展布的平卧层理褶皱;第二幕形成近直立水平片理褶皱和不对称歪片理褶皱;第三幕形成了一个枢纽近东西向的复杂褶皱系(白瑾等,1993)。其原岩是一套巨大的粘土—半粘土质、碳酸盐相堆积,有些地方还有厚的火山岩,火山岩主要 为富钠酸性火山岩,夹少量基性火山岩,中—酸性火山岩。其沉积岩相具冒地槽型,并具有某些陆台相特点(张秋生等,1984)。陈荣度(1984)认为辽河群沉积盆地属太古宙基底的古元古代裂谷盆地。微古植物主要产于千枚岩、板岩和大理岩中,主要分子有Asperatopsophosphaera umishanensis,Trematosphaeridium sp.,Leiopsophosphaera densa,Monotrema tosphaeridium sp.,Zonosphaeridium sp.,Leiominuscula minuta,Polyedrospha eridium hedusence,Trachysphaeridium sp.,和 Leiomarginata sp.大石桥组变碳酸盐岩含叠层石,主要种属有Conophyton, Dashigiaoella,Tielingella等(白瑾等,1993)。下部岩系变火山岩组合(斜长角闪岩类)和变沉积岩组合Sm-Nd等时线年龄分别为2191.3±29.51Ma、2063.24±37.9Ma(白瑾等,1993),变粒岩锆石U-Pb年龄为1965Ma(张秋生等,1988);上部岩系碳酸盐岩组合Sm-Nd等时线年龄为1829.3±59.6Ma,Rb-Sr等时线年龄为1892±50Ma(王集源,1984)、1860±124Ma(姜春潮等,1987)。与下伏太古宙鞍山群呈不整合或韧性断层接触(张秋生,1984),与上覆榆树砬子群呈不整合接触(程裕淇主编,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