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地水族乡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辖乡
达地水族乡,隶属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地处雷山县南部,东邻榕江县塔石瑶族水族乡、三江水族乡,南靠黔南州三都水族自治县巫不乡、羊福乡,西连丹寨县雅灰乡,北与永乐镇毗邻,行政区域面积71.93平方千米。截至2020年末,达地水族乡户籍人口为11500人。
历史沿革
清代时期,属都江厅。
民国二年(1913年),置达地乡。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为达地联保,属三都县。
1952年12月,划归丹寨县,属第二区,区公所驻排调。
1957年3月29日,达地乡改达地水族乡。
1958年10月,改达地公社。
1958年12月,丹寨、炉山、雷山、麻江4县合并建凯里县,达地属凯里县永乐公社。
1961年8月28日,恢复麻江县和雷山县建置,达地仍属雷山县永乐区。
1992年9月8日,达地镇改为达地水族乡。
行政区划
2011年末,达地水族乡辖达地1个居民委员会,达勒、乌达、小乌、排老、也蒙、背略、里勇、乌空、高车、达地10个村民委员会;下设97个村民小组。
截至2021年10月,达地水族乡辖1个社区、10个行政村:达地水族乡社区、达勒村、小乌村、达地村、排老村、里勇村、背略村、乌达村、高车村、乌空村、也蒙村,乡人民政府驻达勒村河边组。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达地水族乡地处雷山县南部,东邻榕江县塔石瑶族水族乡、三江水族乡,南靠黔南州三都水族自治县巫不乡、羊福乡,西连丹寨县雅灰乡,北与永乐镇毗邻,行政区域面积71.93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达地水族乡地处贵州高原向湘西丘陵盆地过渡的斜坡地带,地形起伏较大,切割强烈,垂直分布明显,平均海拔903米。境内最高点位于大坪山顶,海拔1322.1米;最低点位于达地鸦麻河口,海拔484米。垂直高差838.1米。
气候
达地水族乡多年平均气温15℃。无霜期年平均230—250天。年平均日照时数1225小时。年平均降水量1400毫米,降雨集中在每年的4—8月,约占全年降水量的70%。
自然灾害
达地水族乡主要自然灾害有暴雨、雪凝等。暴雨灾害年均发生3次,主要发生在5—7月,最严重的一次暴雨灾害发生在2008年5月30日小乌村地区,受暴雨袭击,受灾民房57户105间,238人,其中地基塌陷8户;便民桥损毁15座;沟渠损毁35米;公路损毁35处3500米;农作物受灾499.5亩,耕地损坏49.5亩;直接经济损失55.3万元。
自然资源
2011年,达地水族乡有耕地面积7486亩;可利用草地面积6500亩,林地面积8.33万亩。
人口
2011年末,达地水族乡总人口10076人。另有流动人口2511人。总人口中,男性5554人,占55.12%;女性4522人,占44.88%;14岁以下2565人,占25.45%;15—64岁6821人,占67.7%;65岁以上690人,占6.85%。总人口中,以水族为主,达4246人,占42.14%;有苗、汉、瑶等民族,共5830人,占57.86%。2011年,人口出生率12.88‰,人口死亡率6.44‰,人口自然增长率6.44‰。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138人。
截至2020年末,达地水族乡户籍人口为11500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达地水族乡财政总收入318万元。
2020年,达地水族乡有工业企业2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28个。
农业
2011年,达地水族乡农业总产值5260万元,比上年增长6%。粮食作物以水稻、玉米为主。2011年,生产粮食2834吨,其中水稻1911吨,玉米223吨。主要经济作物有油菜籽、芭蕉芋等。2011年,油菜籽种植面积732亩,产量71吨,可向社会提供10吨的商品油;芭蕉芋种植面积68亩,产量166.6吨。
达地水族乡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牛、羊、家禽为主。2011年,生猪饲养量8350头,年末存栏8732头;羊饲养量543只,年末存栏612只;牛饲养量4211头,年末存栏3533头;家禽饲养量4.6万羽,上市家禽2.6万羽。2011年,生产肉类511.6吨,其中猪肉383吨,牛肉86吨,羊肉10.86吨;禽蛋2.5吨。
截至2011年末,达地水族乡累计造林3.3万亩,其中经济林930亩,竹林860亩,农民住宅四旁树木1.6万株,林木覆盖率57.5%,活立木蓄积量112.5万立方米。
金融业
2011年末,达地水族乡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2500万元,比上年增长0.85%;各项贷款余额3300万元,比上年增长1.25%。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11年末,达地水族乡有小学7所,在校生1098人,专任教师51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98.21%;初中1所,在校生536人,专任教师30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91.52%,小升初升学率100%,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达99%。2011年,教育经费达163.4万元。
医疗卫生
2011年末,达地水族乡有乡卫生院1所;病床11张,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1.1张。专业卫生人员11人,其中执业医师1人,执业助理医师1人,注册护士2人,平均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1.1人、执业(助理)医师0.2人、注册护士0.2人。2011年,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1.8万人次。
2011年,达地水族乡有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为1/10万,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99%;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98%,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8845人,参合率96.05%;孕产妇死亡率2/10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婴儿死亡率、新生儿死亡率分别为0.5‰、2‰、2‰。
社会保障
2011年,达地水族乡有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26户,人数44人,支出10.09万元,比上年增长78.64%,月人均191元,比上年增长22%。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062户,人数3267人,支出197.12万元,比上年增长27.99%,月人均50.28元,比上年增长28.13%;农村五保集中供养19人;农村五保分散供养60人;农村医疗救助9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3213人次,共支出16.07万元,比上年增长63.71%;农村临时救济1850人次,支出8.7万元,比上年增长45%。自然灾害受灾人口4208人,紧急转移安置13人,农作物受灾面积4827亩,倒塌房屋23间,直接经济损失579.9万元,救灾支出7500元,比上年减少86.11%。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17人,抚恤事业费支出6.573万元,比上年增长4.16%。社会服务单位(敬老院)1个,床位40张,其中收养床位19张。新增就业人员53人,有2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9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1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全年共帮助3户零就业家庭实现每户至少一人就业,组织5名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三支一扶”的工作。2011年末,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农民工21人,比上年末增加12人。6户企业建立了企业年金,参加职工14人,年末企业年金基金累计结存7000元。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39人,比上年末增加11 人。
邮政电信
2011年末,达地水族乡有邮政网点1个,投递路线单程总长度150千米,投递点2个,乡村通邮率80%。电信企业1家,服务网点1个。
交通运输
达地水族乡已形成由公路构成的交通运输网络。2011年,客运总量10万人次,货运总量5000吨。主要公路为塔(石)至达(地)公路,全乡公路已实现村村通,组组通。
历史文化
达地水族乡原乡公所驻地在现达地村达地组,清末以来一直作为周边方圆百余里的交易场所。解放后设立达地公社,驻地在达地老街,由此得名。
参考资料
达地水族乡2021年区划.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最新修订时间:2023-06-14 20:58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行政区划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