孛儿只斤·巴图孟克
北元时期蒙古大汗
孛儿只斤·巴图孟克(1474年—1517年),又译把秃猛可,北元时期蒙古大汗(1480年—1517年在位),巴彦蒙克济农之子。
人物生平
幼年登基
1478年,蒙古大汗满都鲁逝世,其夫人满都海摄政。把当时黄金家族唯一子嗣巴图孟克接来抚养,并按照北方民族收继婚的习惯,嫁与年幼的巴图孟克,在1480年辅佐他登上汗位,尊号达延汗。
1483年,亦思马因太师被汗廷军队击败后,逃至哈密北山地区,联合小厄鲁特部,在瓜、沙二州地区活动。1486年,达延汗派遣郭尔罗斯之托郭齐少师率兵征讨。亦思马因被托郭齐少师亲手射死。经过三年的艰苦征战,终于将亦思马因势力彻底消灭。
平定右翼
卫拉特出身的大汗也先之孙亦不剌和也里牙思兄弟二人率一万余众东进,占据原属亦思马因的蒙古右翼永谢布部领地,进而又占据右翼鄂尔多斯部的领地。亦不剌兄弟俩同鄂尔多斯部封建主满度赉相互勾结,反对达延汗的社会改革措施。他们不断挑衅闹事,扰乱社会治安,进而调遣军队发动叛乱。刚调任右翼三万户济农的达延汗次子乌鲁斯博罗特在战乱中遇害。右翼三万户驻牧于河套、鄂尔多斯高原、阴山南北及大同、宣府边外地区,这一地区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同时右翼三万户有数十万蒙古百姓,称得上是蒙古半壁江山。右翼发动叛乱及济农遇害的消息传到蒙古汗廷,使达延汗十分震惊。他认识到:右翼三万户的叛乱,是直接关系到统一蒙古事业的成败、汗权能否巩固、蒙古能否振兴的大问题。达延汗不得不倾全力与亦不剌、满都赉等封建主决战。达延汗传令诸部联军平息叛乱,举兵分进合击。
这个时期驻牧在东北方的蒙古科尔沁部是一个比较强大、人口众多的蒙古部落,该部是成吉思汗之弟哈撒儿的后裔,也是成吉思汗黄金家族的成员。达延汗很尊重科尔沁部并与之恪尽兄弟之礼。他们在统一和振兴蒙古事业的目标是一致的,为此科尔沁部积极支持达延汗的事业,派出主力部队参加平息叛乱的联军。达延汗的战斗部署是:以兀良哈、科尔沁与右翼鄂尔多斯部对阵,以咯尔喀部对抗右翼土默特部,以察哈尔部迎击右翼永谢布部。
1510年,达延汗亲自率兵征伐右翼。队伍穿过翁衮山(今呼和浩特北大青山蜈蚣坝)峡谷,在土尔根河(今呼和浩特市大黑河)畔扎营。夜间,达拉特部人驱赶着牛群骚扰达延汗营地,达延汗的队伍以为右翼军队攻杀过来,惊慌失措,乱了阵脚,仓皇撤退,第一次进攻以失败告终。
不久,达延汗又组织联军开始了对右翼的第二次征伐。前来帮助达延汗作战的科尔沁部首领鄂尔多固海携其子布尔海组成精锐部队参加了战斗。此时,双方在达兰特哩衮(意为“七十个山头”,一说在今呼和浩特北大青山,又说在今鄂尔多斯东北境达楞图鲁湖)展开鏖战,双方战斗极为激烈,战斗中,科尔沁部布尔海英勇阵亡。最后联军击败了右翼军队,亦不剌与满都赉双双逃往青海湖畔,这为以后达延汗之孙俺答汗进军青海埋下了伏笔。在科尔沁部的支持下,达延汗统一了东部蒙古各部。。
称汗去世
此后,达延汗在八白室(成吉思汗陵)前宣布自己的大汗称号,奖赏作战有功人员,真正把东蒙古左右翼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重振了衰微已久的汗权,重新确立了成吉思汗黄金家族对蒙古各部的统治,使蒙古得到了中兴,因此达延汗被称为“中兴之主”。
达延汗在位38年,于1517年逝世,终年44岁。有子11人,女1人。
为政举措
政治
达延汗主政后,一改历任蒙古大汗受权臣控制的局面,开始铲除擅权的封建领主,废除太师、丞相、知院和御史台等职务,重新恢复了蒙古传统的济农制,相当于副汗,是大汗的助手,其职责是秉承大汗旨意管辖蒙古右翼政务。济农这一职务,一般都由大汗的嫡长子担任。这样做主要是为了确保济农同大汗之间政治上的一致和协同统治。这就确立了黄金家族对蒙古各部的直接统治,为后来蒙古各部落的重新组合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达延汗的分封制是利用济农和万户制度,把各个鄂托克和小部落合并为万户,按传统习惯分为左右两翼。左翼三万户为察哈尔、咯尔喀、兀良哈,大汗驻牧于察哈尔万户境内,直接统辖左翼三部。右翼三万户为鄂尔多斯、土默特、永谢布,由大汗派驻于鄂尔多斯万户境内的济农行使管辖权。除兀良哈万户外,其余五个万户全部分封给自己的九个儿子。此外,在蒙古西部的卫拉特地区,保留了太师制度,允许其封建主有较大的自主权。保持黄金家族同卫拉特联姻的传统,加强汗廷对四卫拉特的管辖。六万户以东,保留了科尔沁万户,使之同六万户并立。
外交
达延汗起初与明朝保持了相对和平的关系。为了从中原内地获得草原地区短缺的物资,达延汗在明弘治元年(1488年)五月遣使投书大同,自称“大元大可汗”,要求“入贡”(即与明通商),明廷同意他的要求。当年达延汗就派出了一千五百多人的庞大使团“入贡”,明廷只允许500人进京。此后在1490、1491、1496(未成行)、1498年遣使“入贡”。另一方面,达延汗及其部众仍不时骚扰明边,如1495年达延汗与火筛三次攻入辽东,到处杀掠,第二年又骚扰宣府、大同、延绥。1498年嫌回赐少,攻宣府、密云、宁远等地,此后到达延汗去世,明蒙战争绵延不断。在此期间,达延汗也曾尝试恢复“通贡”关系,在1504年曾派遣6000人的庞大使团,明廷认为“贡书”中年月有误,要求更改,使臣阿黑麻解释称时往年要入贡却未能成行,而蒙古地区纸张难得,因此将就使用往年贡书,并无他意,等明廷同意其入贡时,使臣却离开了。此后达延汗再未遣使入明。
人物评价
达延汗在蒙古历史上是一位具有重大影响的大汗。颇有雄才大略,为振兴北元蒙古社会,其权威深入到蒙古各地,能够号令天下蒙古,使分崩离析的北元部众重新得到了统一,使停滞状态的蒙古社会,又得到了发展。
人物影响
达延汗对蒙古历史的功劳在于,结束了元亡后一百多年间异姓领主们在各个领地上专横跋扈称雄称霸的历史。使过去居于统治上层的太师们,由封建主的身份转变成黄金家族台吉领主们的僚属。达延汗的分封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形成了漠南、漠北、漠西的各个蒙古部落,并成为清代在蒙古地区设立盟旗制度的基础,这种格局一直保持到今天。也许,没有达延汗,蒙古社会会在无休止的混战中彻底沉沦,消失在历史长河中。
人物考证
蒙古史料一致记载达延汗即位时年仅七岁,汉文史料也同样证明达延汗只是一个幼童。郑晓《皇明北虏考》云:“弘治初,把秃猛可死,阿歹立其弟伯颜猛可为王。虏中以太师官最尊,王幼,恐太师专权,遂不复设太师。这里的把秃猛可与伯颜猛可实为一人。达延汗本名把秃猛可,其父孛罗忽济农名巴延蒙克亦即伯颜猛可,无论如何没有父子同名的道理。留心边防并留下宝贵记录的郑晓在他的《今言》中再次重申了这个记载;《殊域周咨录》全部照此抄录;《四夷考》《王享记》《万历武功录》也都认为伯颜猛可(应为把秃猛可)是一位幼王。七岁的达延汗于成化十六年庚子(1480)即位,那么他的生年应由此上溯七年,为成化十年甲午(1474)。
亲属成员
女儿:图鲁勒图公主(满都海哈屯所生,下嫁征兀良哈有功的喀尔喀扎鲁特之巴噶逊达尔罕)
艺术形象
戏剧形象
参考资料:
影视形象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11 18:35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