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行政村隶属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永平镇,地处永平镇北边,距镇政府所在地15公里,到镇道路为弹石路,交通方便,距县70公里。
村情概况
全村辖23个村民小组。至08年底有农户1125户,有乡村人口4761人,农业人口4761人,劳动力2866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2623人。
全村国土面积26.29平方公里,海拔1,090米,年平均气温18.7℃,年降水量1,850毫米,适合种植粮食、甘蔗、桉树、桔子、茶叶等作物。
全村耕地面积8595亩,人均耕地1.9亩,林地30,785.6亩。2008年全村经济总收入111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798元,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为主。
自然资源
全村有耕地总面积8595亩(其中:田5027亩,地3568亩),人均耕地1.81亩,主要种植粮食、甘蔗、烤烟、茶叶等作物;拥有林地30785.6亩,其中经济林果地274亩,人均经济林果地0.06亩,主要种植桔子经济林果;荒山荒地0亩,其他面积0亩。
基础设施
截止2008年底,全村有1125户通自来水。有1125户通电,有922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922户;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675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460户。该村到镇道路为弹石路;进村道路为土路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未硬化的路面。
全村共拥有汽车34辆,农用运输车67辆,拖拉机285辆,摩托车470辆。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1,200亩,有效灌溉率为14%,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800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17亩。到2008年底,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388户;装有太阳能农户180户。
全村有19个自然村已通自来水;有19个自然村已通电;有19个自然村已通路;有19个自然村已通电视;有19个自然村已通电话。该村农户住房以砖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828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296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还有1 户居住于其他结构的住房。
农村经济
该村2008年
农村经济总收入1113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470万元,占总收入的42.2%;畜牧业收入186万元,占总收入的16.7%(其中,年内出栏肉猪1815头,肉牛181头,肉羊74头);渔业收入8万元,占总收入的0.7 %;林业收入188万元,占总收入的16.9%;第二、三产业收入151万元,占总收入的13.6%;
工资性收入42万元,占总收入的3.8%。
农民人均纯收入1798元,农民收入以种植业为主。
全村外出务工收入39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225人(占劳动力的7.9%),在省内务工167人,到省外务工58人。
人口卫生
该村至08年底有农户1125户,共乡村人口4761人,其中男性2385人,女性2376人。农业人口4761人,劳动力2866人。
该村以汉族为主(是傣、彝族混居地),其中傣族1787人,彝族175人。
到2008年底,全村参加农村合作医疗3994人,参合率94%。
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和镇卫生院,该村距离镇卫生院15公里。
文化教育
该村建有小学1所,校舍建筑面积1,299平方米,拥有教师22人,距离镇中学15公里。
目前整个行政村
农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345人,其中小学生200人,中学生145人。
人文地理
迁糯村委会驻地距永平集镇15公里,下辖19个自然村。农业总户数1125户,总人口4761人。耕地总面积8595亩。世居傣族、彝族、汉族、回族等多种民族,其中傣族1787人,彝族175人。长久以来,村民团结,安居乐业,凭着勤劳的双手,依靠发展粮食生产、甘蔗等经济林果、畜禽养殖等产业发家致富。位于永碧路17公里处东侧迁糯大寨内的“
迁糯佛寺”,属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傣族同胞求神拜佛的圣地。建于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是典型的
上座部佛教建筑,建筑结构及雕刻造型均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整个寺宇建筑古色古香、金碧辉煌,每年不同时节均有四海宾客来比旅游观光。这里的傣族热情好客,每逢泼水菜花节等活动,不论男女老少都身着盛装,以食物、鲜花、钱币献佛,欢庆、跳孔雀舞、白象舞,并祈求佛主降幅,迎接丰收。
村务公开
该村到2014年底,该村已签定农业承包合同1182份,农村土地承包面积8595.00亩,其中土地流转面积150.00亩。
是建立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制度,其中,“一事一议”筹资额0.00元(人均0.00元),“一事一议”筹劳0个(劳均0个)。
年末集体总收入2.00万元,有固定资产99.90万元,年末集体有收益0.00万元,农村财务管理实行委托管理,定期开展村务公开,是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主要以粘贴公告、黑板报、会议等方式公开。
新农村建设
2006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各地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施方案,积极组织、开展新农村建设的项目、规划。内容包括生产发展、村容村貌整治、农民增收、乡风文明、民主管理。
发展重点
该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发展产业单一,缺乏冬季农业开发项目和订单。
该村今后的发展思路和重点是:改善村民的生活环境。以水稻、甘蔗生产发展为主,辅以畜牧业生产和桉树、茶叶、松脂、水果等经济林果的发展,逐步引进冬季农业项目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