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西栗蘑
河北省唐山市迁西县特产
迁西栗蘑,河北省唐山市迁西县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产品特点
品质特性
迁西栗蘑子实体肉质,短柄,呈珊瑚状分枝,末端生扇形至匙形菌盖,重叠成丛,大的丛宽40厘米-60厘米,重3千克-5千克;菌盖直径2厘米-7厘米,灰色至浅褐色。有反射性条纹,边缘薄,内卷,菌肉白。有菌管,管孔,孔面为白色至淡黄色,管口呈多角形。孢子无色,光滑,卵圆形至椭圆形。菌丝壁薄,分枝,有横隔,无锁状联合。
营养价值
迁西栗蘑营养丰富,富含蛋白质、铁、硒、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E、氨基酸。蛋白质含量>1.06克/100克,维生素B1>60微克/100克,维生素B2>420微克/100克,维生素E>710微克/100克,铁>0.38毫克/100克,氨基酸总含量>705.9毫克/100克,干品硒元素>1.28毫克/100克。
产地环境
迁西县地处燕山南麓,高山丘陵交错起伏,川谷纵横。土质多为片麻岩风化土质,富含铁、硒等元素。片麻岩风化后形成土壤土层较厚,结构疏松,具有一定的粒状结构,土壤中腐殖质含量低,粘性小,不易板结,透水、透气、保湿性好;适合迁西板栗的生长。
迁西县属暖温带大陆性半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干湿季节明显,热量充足,全年降水量在600毫米-800毫米左右,是冀东地区一个多雨中心,大部分降雨集中在6月-8月,该季节正是野生栗蘑生长旺季。
迁西县县内水资源丰富。除潘家口、大黑汀两座大型水库外,还有几十座中小型水库和滦河、长河、洒河、青河、还乡河、沙河6条主要河流。县内地下水丰富,水质呈中性。适合迁西栗蘑生长的酸碱度要求。生产用水主要为地下水,水质优良,符合人畜饮用水标准。
因此,该地具有适宜迁西栗蘑生长的土质、气候条件及栽培用原料,适合迁西栗蘑仿野生栽培。
历史渊源
迁西是京东板栗的最佳适生区,著名的“中国板栗之乡”。迁西也是栗蘑人工栽培的发源地,已有20多年栗蘑栽培历史。
1991年,迁西县承担了河北省“八五”攻关课题《栗蘑人工驯化栽培技术研究》。
1992年,迁西县开始小片区试验取得较大进展。
1993年,栗蘑仿野生人工栽培获得成功。
1994年,栗蘑仿野生人工栽培通过省级技术鉴定,同年被国家科委列入“星火计划”,并推广到全国各地。
1996年,栗蘑仿野生人工栽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1997年,栗蘑仿野生人工栽培获国家开发新产品优秀奖。
2013年,迁西县荣获“中国栗蘑之乡”称号。
生产情况
2012年,迁西栗蘑保护面积约15万亩,常年种植迁西栗蘑面积2000亩,年产量约1万吨。
2013年,迁西县17个乡镇都建立了栗蘑栽植基地,栗蘑特色村达到50多个,示范园达到120多个。建成栗蘑菌厂22家,成立食用菌专业合作社6家,鲜栗蘑产量达到6000吨,产值1.2亿元。
产品荣誉
2013年04月15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迁西栗蘑”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地理标志
地域保护范围
迁西栗蘑的地理标志保护的区域范围为迁西县汉儿庄乡、滦阳乡、洒河桥镇、三屯营镇、白庙子乡、渔户寨乡、上营乡、金厂峪镇、太平寨乡、东荒峪乡、旧城乡、罗家屯镇、兴城镇、尹庄乡、新集乡、新庄乡、东莲花院乡共17个乡、镇,辖400个行政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18°06′49″-118°37′19″,北纬36°57′15″-40°27′48″。
质量技术要求
(1)产地环境选择
栗蘑产区应选择要求腐殖质较低的土壤,以山坡土或生地土壤为宜。适宜土壤pH值为5.5-6.5;选择含病、虫害和和杂质少土壤为宜;土壤透气、保湿性要求较好。
(2)品种选择
根据迁西栗蘑的生长环境及市场消费需求,栽培菌种首选取迁西3号。该菌种具有:优质、高产、抗逆性强、薄叶片、色偏黑、香味浓的特点;反季节栽培选择迁西4号,该品种具有喜低温的特点。
菌种选择的标准为:菌丝粗壮,浓密洁白,健壮无污染,菌种表面有小原基形成,闻之有栗蘑香味的适龄菌种。
(3)根据迁西栗蘑的地理和气候特点,全县形成了冷棚设施栽培、暖棚温室栽培、仿野生栽培三种栽培方式。冷棚设施栽培和仿野生栽培一般为正季栽培,选择在3月-4月播种,7月-10月出菇;暖棚温室栽培为反季栽培,选择在10月播种,春节前后至次年5月出菇。
(4)栽培管理
迁西栗蘑栽培过程主要分为备料、配料、装袋、灭菌、接种、发菌、做畦覆土、出菇、采收、转潮出菇等环节。
A备料。将栗蘑树枝条碎粉成木屑,粒径为3毫米-5毫米为宜。其它材料从市场采购。
B配料。配料的配比为:栗木屑78%、麸皮20%、红糖1%、石膏1%。最终配料含水分为60%左右、pH值为5.5-6.5。
C装袋。装袋选用耐高温聚乙烯塑料袋,人工或机械装袋,装料要松紧适度,使用套环棉塞或橡皮筋扎口。
D灭菌。采用常压或高压方式灭菌。常压灭菌温度为100℃,连续保持12小时以上;高压灭菌温度为121℃,压力为1.5千克/厘米,时间为2小时-2.5小时。要求灭菌彻底,菌袋中无杂菌。
E接种。按无菌操作接种,一般每袋菌种用量1%-3%左右。
F发菌管理。发菌室要求彻底清理,消毒灭菌,预防虫和鼠害;温度在25℃-28℃,空气相对湿度在55%-65%,空气新鲜。对发菌室每天进行检查,及时处理污染菌棒。
G做畦覆土管理。根据栽种棚的宽度调整菌畦的大小,做成畦。畦长2.5米-3米,宽45厘米-55厘米,深25厘米-30厘米,间距60厘米-80厘米,最后搂平,栽种前用石灰粉消毒。菌棒脱去塑料皮,顺畦摆放,横竖对齐,菌棒上表面平齐,每隔50厘米-100厘米长留10厘米空隙,畦面填土,土厚1.5厘米-2.5厘米浇水,用土填平坑后覆土厚度1厘米-1.5厘米。将畦埂用地膜包裹,防止栗蘑遇雨粘上泥土。采收重点防止泥沙等杂质粘附在栗蘑表面。
H出菇管理。出菇时温度要求为8℃-32℃,最适宜温度17℃-25℃,若温度过高应采取喷雾淋水降温措施。出菇时空气湿度要求在85%左右,每天采用喷水成雾状,以保证棚内湿度。出菇时要求棚通风良好,保证栗蘑呼吸作用。栗蘑出菇时要求光照强度在10LUX-50LUX,生长阶段光照强度为300LUX-1000LUX,光线过强或过弱易影响栗蘑的品质。
I栗蘑转潮管理。每潮菇采收后,要立即清理好菇片和菇根,用深层干净湿土盖好填平,2-3天内禁止浇水,让菌棒愈合伤口,此时棚内温度控制在25℃左右。2-3天以后浇一次大水,继续按出菇方法管理,20天左右可出下一潮菇。栗蘑年均出3-4潮菇。
(4)采收
栗蘑生长至七、八分成熟便可采摘。判断标准为:实体菌盖边缘生长点由白变暗,与其他处界限不明显,边缘稍向内卷或菌盖背面子实体层出现针尖状细小菌孔。
栗蘑采收方法为:用两手伸平,插入于实体底部,用力向一侧抬起,其根即可断开,然后用小刀将于实体上粘有的泥沙等杂质去掉,便可分级鲜销或加工处理。
(5)加工包装
迁西栗蘑销售分为鲜品、干品两种。鲜品销售采用简易包装,方法是:栗蘑采收后立即去杂、除虫等处理,然后放入保鲜袋内,每袋4千克-5千克,排尽袋里的空气,扎紧袋口,放入适宜的泡沫箱,一箱放入两袋。在两袋中间放入2-3瓶冰冻矿泉水瓶,将泡沫箱封严,放在1℃-2℃的保鲜库中,可保存15天-25天。干品加工包装方法是:栗蘑鲜品经过处理后,采用自然风干或烘干,脱去子实体中的游离水,使含水量在10%-12%。干制后立即用无菌双层塑料袋密封包装,常温贮藏。
A做好厂区环境卫生工作。选择交通、能源方便、水源干净、空气清新、利于排水的地方。不与污染严重的工厂、酱油厂、畜牧场、饲料仓库相邻,同时做好防虫、防蝇、防鼠工作。
B使用具有旺盛生命力的适龄菌种。菌种的选择标准为:菌丝粗壮,浓密洁白,健壮无污染,菌种表面有小原基形成,闻之有栗蘑香味。
C使用合格的主、辅料,严禁使用不明物,按比例投料。主料有:栗树木屑、橡子树木屑;辅料有:麸皮、玉米粉、蔗糖等。所有主、辅料均要求新鲜、洁净、无虫、无污染、无异味。
D严格控制菌袋灭菌、接种、发菌的作业要求。常压灭菌温度为100℃,连续保持12小时以上;高压灭菌温度为121℃,压力为1.5千克/厘米,时间为2小时-2.5小时。接种量为1%-3%左右,同时确保接种过程中无杂菌污染。发菌室保持黑暗,温度控制在25℃-28℃,空气相对湿度55%-65%。定时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定期对发菌室进行消毒。
E栗蘑栽培过程中,严格控制温度、湿度、通风、光照等因素。出菇时温度25℃-30℃为宜,空气相对湿度85%-95%为宜,加强通气,适宜增强光照。栽培场地应及时清除菇根、烂菇等废料,消除杂菌对栗蘑菌产生污染。
F做好病虫害防治,采用物理防治。用生物制剂、黑光灯、防虫网、灭蝇灯等物理方法诱杀除虫;严格执行国家绿色食品标准,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产品质量符合《NY5095-2006无公害食品食用菌》国家农业行业标准执行。
(1)标志使用范围。迁西县地域范围内的迁西栗蘑生产者、经营者,经审核符合条件的单位和个人可以向登记证书持有人申请使用迁西栗蘑地理标志。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应当按照生产经营年度与登记证书持有人签订农产品地理标志使用协议,在协议中载明使用数量、范围及相关的责任义务。
(2)标志使用要求。可以在产品及其包装上统一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迁西栗蘑”名称和公共标识、图案组合、标注等。可以使用登记的“迁西栗蘑”地理标志,进行宣传和参加展览、展示及展销。
(3)标志使用人应当履行相关义务。自觉接受登记证书持有人的监督检查;维护地理标志的品质和信誉;正确规范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不得伪造和冒用地理标志和证书;鼓励单位和个人对地理标志的使用进行监督。
参考资料
农业部第1925号公告.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
最新修订时间:2023-01-08 09:31
目录
概述
产品特点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