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生命》是
周作人的唯一一本新诗集,收录作者的新诗26首,小品文2篇,出版于1929年11月。
周作人,现代散文家、诗人。文学翻译家。原名栅寿。字星杓,后改名奎缓,自号起孟、启明(又作岂明)、知堂等,笔名仲密、药堂、周遐寿等。浙江绍兴人。鲁迅二弟。1901年入南京
江南水师学堂。1906年东渡日本留学。1911年回国后在绍兴任中学英文教员。1917年任北京大学文科教授。主要著作有散文集《自己的园地》、《
雨天的书》、《
泽泻集》、《
谈龙集》、《
谈虎集》等。
从《过去的的生命》这部诗集,可看到
周作人从《小河》的忧惧,逐渐陷入歧路彷徨之中,在悲哀中对生命嗟叹,不能振作,却一步步冷漠,到最后终于泯灭是非观。从诗人抒写的角度看,“五四”前的诗作多为“代言”,代为启蒙者言,代为民众言,这时人道主义与个性主义尚能粘贴在一块,但“五四”之后,人道主义和个性主义不能合拍,诗作流露出“独语”的味道。个人主义浮上来,在周作人自己看来,这倒是一种进步,此后,他身上的那种“隐士与叛徒”、“绅士与流氓”的角色分裂,便一直缠绕着他。
《过去的生命》虽然形似散文,然而风格上还是同周作人提倡的一样,含蓄蕴藉的。周作人的风格论是受到中国传统诗论的影响的,含蕴蓄藉本身就是从旧诗词那儿得来,并且他主张诗歌要采用传统诗歌“兴”的手法来使新诗与波特莱尔所提倡的散文诗相像。可见,他的诗论也是受到了法国象征派的影响的。而他翻译的日本诗歌都诗形短小,含蓄蕴藉,“能令人感到言外之意,直沁到心里去,正如寺钟的一击,使缕缕的幽玄的余韵,在听者心中永续的波动。由此,周作人的风格论也有着日本诗歌的因子。强调含蓄蕴藉,对克服新诗因解放诗体而导致的粗糙毛躁、诗味寡淡等缺点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中国传统诗论的借鉴和外国诗歌的影响,使周作人的风格论具有了前人没有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