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鱼类通过拦河闸坝抵达产卵或培育场所设置的结构物和机械设置。按鱼类洄游特性分为溯河洄游过鱼设施和降河洄游过鱼设施两类。有鱼道、鱼闸、升鱼机和集鱼船等形式。许多鱼类具有向流性。闸坝截断河道后,阻断了鱼类的天然洄游通道,建造过鱼设施以便于鱼类在克服水流落差情况下过坝,是保护和发展江河鱼类资源的措施之一。
溯河洄游过鱼设施
供产卵亲鱼上溯过坝的过鱼设施。一般过鱼设施即指此类设施。溯河洄游过鱼设施的造型和设计要考虑主要过鱼对象的生物学特性——鱼的洄游季节、洄游特性和路线、游泳能力等。溯河洄游过鱼设施进口及集鱼系统的进鱼孔口都需引用水流,形成诱鱼流速,一般布置在坝下常有流水的水域。诱鱼水流可从坝上游取水、也可从坝下游抽水或利用专设的水轮机组尾水。水电站尾水渠常是鱼群较为集中的水域,在厂房尾水管顶部布置厂房集鱼系统,能有效地诱引中上层鱼类通过进鱼孔口、集鱼廊道进入过鱼建筑物。上游出鱼口应与泄水建筑物及水电站进水口保持一定距离。出鱼口处的纵、横向流速均应控制在鱼所能克服的流速范围以内。过鱼设施的基本尺寸(宽度、最小水深、孔口尺寸等)取决于鱼体大小和过鱼密度。一般根据经验确定。
降河洄游过鱼设施
通常是为幼鱼过闸坝回海的通道。美国一些水电站针对幼鱼多在水面以下4~6m深处的水层漂流的特点,设置由细密拦网、幼鱼收集器、导流器及输鱼管等设备组成的幼鱼下坝系统,也可采用集鱼船在水库中收集幼鱼,用输鱼管送鱼过坝。
历史回顾
17世纪中叶,欧洲始建第一座过鱼建筑物。至20世纪70年代,全世界共有过鱼设施400余座,其中一半以上是美国、加拿大两国,西欧约占1/4.俄罗斯伏尔加格勒水利枢纽双线升鱼机各宽8.5m。美国约翰迪(John Day)坝在左右岸各设一座鱼道,并设有厂房集鱼系统。中国的过鱼设施,大多建在沿海挡潮闸和沿江节制闸上。实践表明,过鱼设施适用于低、中水龙头水利枢纽,对不同鱼类的效果不一。在建有高坝或梯级开发的河流上,生态环境变迁较大,目前依靠过鱼设施还难以有效地解决鱼类洄游及其资源增殖问题。国家采用鱼类人工繁殖放流,或利用坝下的天然产卵场或人工产卵场(渠)进行鱼类增殖,也能有效地保护和发展鱼类资源。葛洲坝中华鲟鱼已在下游形成了新的产卵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