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旭门
湖北襄阳市樊城古城门之一
迎旭门,是湖北襄阳市樊城古城门之一,因处老樊城最东方,每天迎接第一缕阳光的名副其实而流芳百世。
城门简介
 据乾隆版《襄阳府志》记载,樊城有九座城门,南面三座已没于水。仅存六门为迎旭门、屏襄门、定中门、朝圣门、朝觐门和迎汉门。樊城于1935年遭遇了洪水袭击。迎旭门的城楼、城门洞墙壁被损毁,附近居民争相捡城墙砖。“当年这户张姓人家用捡的城墙砖盖了这4间房。迎旭门在1935年汉江发大水时,城门楼被冲毁了一部分。抗日战争时期,日本空袭丢炸弹,迎旭门门洞和残存的城门楼被完全炸毁。
迎旭门的样式与屏襄门、定中门是一模一样,几座城门上都有城门楼,用城砖砌筑,城墙是土夯的。城墙上还长着许多榆树、柳树、枫杨树等。新中国成立初,樊城的城墙和护城河还基本保存完好。迎旭门外是一座石桥,石桥下面就是护城河。迎旭门外的一条街叫丰乐街,街上有一个杨泗庙,供奉着河神杨泗将军。迎旭门里面的一条街叫铁匠街,街上有一个福音堂。迎旭门外的大路过去是樊城通往肖湾、张湾和河南的主要通道。
  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由于城市建设的需要,樊城护城河和城墙被拆除。护城河变成了下水道,上面修建了公路(现在的解放东路下面就是护城河)。市粮食局物资站北面的一栋大楼就建在迎旭门东面拆除的城墙原址上。迎旭门东南面是护城河的入汉江口,江边有一个清朝时期修筑的矶头,至今还保存完好。
 襄阳市一位艺术品收藏者李先生家收藏了两块迎旭门石匾。其中一块较大的石匾上有“迎旭门”三个大字,另一块则只有“迎旭”两字,其中一块能辨认出“顺治”二字。为何会有两块石匾?市考古人员介绍,不同时期的维修,可能会更换门匾,所以会出现两块不同时期的迎旭门石匾。
遗址发掘
 2015年3月份,在樊城“九街十八巷”改造工地,施工人员发现了一些有人工雕琢痕迹的较规则的数十块弧形石块。市文物考古人员查看并结合石块发现地推测,这些石块可能是樊城迎旭门的石构件。
2015年5月14日,市文物研究所考古人员王先生,以及82岁的老居民肖光华一起,来到鱼梁洲大桥北桥头与中山后街的交叉口,即中山后街原市粮食物资局北门口,对一处之前挖掘过的遗址做进一步确认。当时挖掘距地面1米多深的位置,露出了青石条和城墙大青砖。经过考证,这里正是迎旭门城门遗址。楸子会馆前面临街有四间老房屋,墙面布满大块青砖,其规格比普通青砖和红砖都要大很多,考古队人员经过仔细辨认,四间房屋所使用的青砖正是城墙砖。
参考资料
樊城迎旭门遗址位置确定.襄阳市文化和旅游局.
最新修订时间:2024-05-21 09:44
目录
概述
城门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