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伤害是指凡是和运动有关而发生的一切伤害都可以列入运动伤害的范围。
定义
运动这个名词,包涵了肌肉的收缩活动、心智的活动、以及竞赛或娱乐性质的身体活动。伤害则指的是,由于一次或多次的内发性或外加性作用力,对活体组织所造成的破坏结果。例如:运动时踝关节外侧韧带扭伤、肢体被钝物挫伤或撞伤、短跑选手肌肉拉伤等,都是大家相当熟知的运动伤害。
也有一些运动伤害专家认为,上述的这类伤害并不只限于在运动时才会发生,而且在诊断和治疗时并没有什么特别的不同,只要有适当的处理就会获得极佳的治疗效果。相反的,有一些由于运动技巧错误或训练不当所造成的特殊伤害,如“网球肘”、“投手肩”、“跳跃膝”、与“胫腔隙症候群”等,往往需要运动伤害专家的鉴定,才能得到正确的诊断,获得较佳的治疗效果,并进一步加以预防其再发或恶化,甚至增强受伤部位的韧带与肌肉强度,而使运动员的运动成绩进步,因此,这一类的“技巧性伤害”或运动形成的特殊伤害,才是真正的运动伤害的内涵,也是运动伤害专家能够发挥专长之处。
尽管有关运动伤害的定义没有固定的叙述,不过广义的来说,运动伤害代表人体在各种不同的身体活动下,所产生的身体伤害皆称之。狭义的来说,运动伤害则专指因运动而产生的身体特殊伤害情形,以有别于日常生活中一般身体肢体的伤害。不过,对体育教师或教练而言,深入了解运动时可能发生的所有身体伤害情形,是较为正确的运动伤害学习概念。
分类
运动伤害的分类方法极多,依照受伤的情况或症状的病史来区分时,可分为急性运动伤害和慢性运动伤害两种。
急性运动伤害
所谓“急性运动伤害”是指单一次内发性或外因性的刺激,使组织器官破坏的现象。受伤者可以很清楚的记住;是那一次上课、练习或比赛中发生。就伤害的性质而言,可分为:
a.肌肉拉伤(strain)
肌肉在单一次的强大收缩作用下,或者不正常的肌肉协调、活动,而形成的肌肉受伤情形,最常见的是大腿肌肉拉伤。依受伤的程度可分为轻度(第一度)、中度(第二度)与重度(第三度)受伤。肌肉轻度拉伤,肌肉有一小部分的肌纤维断裂,肌肉出血很少,只有在肌肉用力时或压患部时,才会引起疼痛,外表并看不出特殊异常。肌肉中度受伤,是指肌肉有相当多的肌纤维断裂,肌肉明显出血,可能伴随有水肿出现,受伤的肌肉肌力减弱,患部外表肿大。肌肉重度拉伤,则是指肌肉的肌纤维全部断裂,整块肌肉断离,最常见的断裂部位是肌肉与肌腱的交合处。此时肌肉大量出血,断裂的肌肉缩至两端点处,而形成凸起一大块,断裂的部位则凹陷下去。
b.韧带扭伤(sprain)
韧带在单一次的关节过度伸展下,形成韧带受伤的情形,最常见的是踝关节外侧韧带扭伤。依受伤的程度亦可分为三级,轻度的韧带扭伤,只有在活动关节时才会有疼痛感,没有任何肿大或外形的改变。中度的韧带扭伤,是指韧带大部分断裂,同时有关节肿大和剧痛出现。重度的韧带扭伤,是指韧带完全断裂,伴随严重血肿与关节不稳定的病症出现。
c.挫伤(contusion)(撞伤)
所谓挫伤是指皮下组织受钝力性撞击所造成的创伤,最常见的是被球(棒球)击中身体。在受伤后会造成微血管破裂出血以及组织伤害,而使组织液流出,因而形成水肿的现象。因挫伤而形成组织内出血或血肿(hematoma)的现象,如果没有适当的处理,可能因组织的纤维化与钙化现象而造成慢性疼痛。
d.骨折(fracture)
骨骼经由外力的出冲击而折断或是由于疲劳或训练过度时亦易发生。可分为闭锁性和开放性骨折。是一般大众较清楚如何紧急处置(固定、送医)的一种伤。
e.关节脱臼(dislocation)
关节脱臼是指骨骼关节面被迫移位、关节囊破裂、关节韧带过度伸展或断裂。最常出现在肩关节上。可分为急性的脱臼和慢性的脱臼两种,急性脱臼合并韧带的裂伤。慢性脱臼患者,往往曾有韧带裂伤、或韧带经常被牵扯的病史,形成韧带松弛与关节囊扩大,进一步造成关节的慢性脱臼。
f.开口创伤(擦伤、裂伤、创伤等)
此为一些身体创伤,不在此进一步说明。
慢性运动伤害
慢性运动伤害是指累积多次微小伤害的身体病态现象。受伤者往往无法肯定何时何地发生的,但最后都因影响到运动表现而被发现。就受伤的性质可分为:
a.
慢性肌腱炎或骨膜肌腱炎(tendinitis)
肌肉(肌腱)反覆过度的使用之下,造成肌腱连续性的轻度受伤,使得肌腱产生慢性发炎的现象,称为慢性肌腱炎。著名的运动伤害“网球肘”,即是指网球选手肘关节外上髁处的慢性肌腱炎。
b.肌腱腱鞘炎(tenosynovitis)
在手脚的肌腱外围,皆有含润滑液之腱鞘包住,具有润滑肌腱之作用。慢性的肌腱腱鞘炎起因肌腱长期的反覆过度使用,造成磨擦性伤害,或是急性的肌腱过度使用未完全治好,而继续运动而反覆性发作。由于肌腱的润滑作用受到限制,因而肌腱在活动时产生疼痛并发出声响。
c.化骨性肌炎(myositis ossificans)
对训练不足或已受伤的肌肉,施以繁重的运动负荷,使得肌肉因受伤而产生病变的发炎现象。可以分为纤维性肌炎与化骨性肌炎两种。纤维化是肌肉复原时的一个时期,如果在肌肉未完全恢复前就施以繁重的负荷,将使纤维化的肌肉发炎,进而形成化骨性肌炎。
d.关节炎(arthritis)
关节炎的原因很多,有关运动伤害形成的关节炎,是指关节过度负荷或未经适当训练而给予重负荷,使得关节受伤而发生退化性的病变。症状则有疼痛、压痛,但不一定会肿大,关节活动时经常会有声响发出,有时则会出现肿胀痛觉或无力感。
e.滑液囊炎(bursitis)
滑液囊在关节附近扮演缓冲的重要角色,一旦关节过度负荷使用或受伤时,往往会引起滑液囊发炎。症状为有肿胀、压痛与关节活动障碍等,有时症状类似关节炎,不易诊断。
f.疲劳性骨折(stress fracture)
骨骼在长时间的过度使用下,会在主要的压力点形成压力性骨折现象,症状是运动时受伤处会持续疼痛与刺痛感,休息时的症状会明显缓解。经常发生于长跑选手的胫骨与庶骨。
g.急性伤害处置不当(Improper disposal of acute injury)
急性伤害处置不当,造成运动伤害不易复原,甚至产生恶化或长期的后遗症,如肩关节的“
习惯性脱臼”与踝关节的“反覆再发性扭伤”等。
以上资料节录于中山大学王顺正博士《运动与生理》一书.
踝关节扭伤
踝关节扭伤必须小心是否合并骨折、脱臼或其他肌腱等组织也一起受伤,在处理上有所不同。单纯的韧带扭伤,依严重程度分为三个等级:
第一度韧带扭伤 - 较轻的外力造成,只有少数韧带纤维受伤,受伤时只在局部出现轻微的肿痛或瘀血,韧带的功能及强度不受影响,一般在一两星期内会完全痊愈。
第二度韧带扭伤 - 关节受到较强的外力扭转,整条韧带中有较多的纤维受伤,有较明显及持续较久的肿痛瘀血,受伤时韧带被拉长,其后韧带的功能及强度都会减弱,复原必须较长的时间。
第三度韧带扭伤(或韧带完全断裂) - 关节受到巨大的外力,造成至少一条韧带断裂。明显的肿胀瘀血,痛可能反而不像第二度扭伤那么厉害(因为韧带整个断掉了),但有不正常的关节松脱或不稳的现象,关节的功能受到严重影响,并且容易再受伤,连累其他的组织也一起受害,而退化性关节炎或习惯性脱臼,都是日后可能的后遗症。
如果合并骨折,不但有明显且持续较久的肿痛,在骨折部位尚未愈合之前,关节的活动、负重、或冲击性的动作都会特别疼痛而无法从事。
韧带的完全愈合须要6-12星期,下肢骨折的愈合通常须要2-3个月。
在处理上,除了急性期的PRICE(保护、休息、
冰敷、加压、抬高)之外,第二度的韧带扭伤,最重要的是在韧带尚未愈合之前,给予适当的保护,才不致愈合不良,使痊愈的时间拉长,或者韧带变长,以致关节较松,容易再受伤。
受伤后三至四天,肿胀已达最高峰,不会再继续扩大时,才可以把冰敷停止,改在温水里运动,每天做2-3次,直到肿痛消失为止。不泡水的时候,就要用保护性的器材来限制踝关节的活动,使它不产生内翻或拉紧受伤韧带的动作。
保护性的器材有很多种,比较确实有效的是用塑胶制的护木或支架来固定(甚至也有骨科医师主张干脆打上石膏,一方面保护的效果比较确实可靠,另一方面,“承重性石膏”weight bearing cast让伤者可以直接穿着走路,活动反而比较方便),其次是黏性胶布的贴扎,至于一般的弹性绷带或护套则比较不可靠。固定期间须要2-3星期,这段期间可能需要拐杖来帮忙走路,以受伤的脚不用力着地为原则。。如果固定期结束后,发现肿痛的现象仍然存在,或者活动踝关节还会疼痛,就必须再延长固定的时间2-3周,直到完全愈合不痛为止。
第三度的韧带扭伤,处理原则类似第二度扭伤,但最好用石膏固定,而且固定的时间要延长到六个星期,并且拿掉石膏之后,还得继续使用保护器材六个星期。换句话说,总共要保护十二个星期(差不多三个月)之久,才能使韧带的功能与强度恢复。而完全恢复到受伤之前的最大强度,差不多都在受伤后的三至六个月之间,并且需要一段时间的
物理治疗,来改善关节的活动度及加强肌力。
关于脚踝扭伤的复健,可以参考赖金鑫医师写的书“运动医学讲座”。虽然书成至今已经过了十多年,但踝关节扭伤的处理和复健原则在这十年中没有什么改变。
踝关节扭伤后复健,常犯的毛病(错误)是:欲速则不达。RICE几乎每个人都知道,唯独常会忽略两个P(protection保护性的措施)(prevention预防再度受伤)的重要性。[如果再加上S(Support 功能性支撑,如贴扎之应用),就成为2PRICES!]一般社会大众扭到脚踝可能只要休息一两个星期就好了,这常常是因为受伤的程度较轻(第一度韧带扭伤),同时能够真正的休息,复原后也不会马上就进行激烈的运动;但运动员往往受伤的程度较严重,复原后关节的功能需求也远超过一般大众,因此在处理时就必须小心从事,以免留下长期的后遗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