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漕镇,隶属于安徽省马鞍山市含山县,地处含山县南端,东邻
芜湖市
鸠江区,南濒
无为县,西接
巢湖市。辖区总面积68.56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运漕镇户籍人口40776人。
历史沿革
东晋时,称蓼花洲,后又称中闸、漕川。
春秋,属吴地。
解放后,由临江县划回含山县。
1952年7月,运漕东镇和运漕西镇合并成立运漕镇,为县直属镇。
1971年,运漕镇公社划分为黄墩、海口公社。
1981年,运漕公社改为运漕镇,黄墩、海口公社改为黄墩、海口乡。
1982年,黄墩、海口2乡划归铜闸区。
1985年,划归运漕镇。
1992年2月,撤区并乡,黄墩、海口2乡并入运漕镇。
行政区划
2011年末,运漕镇辖漕川社区1个居民委员会,新丰、新港、黄墩、三台、潘桥、庙赵、前进、新海8个村民委员会。
截至2020年6月,运漕镇下辖1个社区、8个行政村,镇人民政府驻漕川社区。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运漕镇地处含山县南端,东邻
芜湖市
鸠江区,南濒
无为县,西接
巢湖市。辖区总面积68.56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运漕镇地处平原坪区,境内除黄墩、桃岗等岗地外,其余均为平原。
气候
运漕镇属
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其特点是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无霜期长。春季雨量集中,夏季炎热多风,秋季温和凉爽,冬季干冷少雪。多年平均气温16℃,1月平均气温0℃,极端最低气温-6℃;7月平均气温30℃,极端最高气温40℃。
水文
运漕镇境内河道有二级河流裕溪河,自西向东流入长江,河道长约53.6千米。
自然灾害
运漕镇主要自然灾害有洪涝、冰雹、台风、雷击等。洪涝四年一遇,历史上曾分别于1849年、1902年、1911年、1931年、1954年、1983年出现坪口溃破。雹灾也时常发生,最严重一次雹灾发生在2003年春节,造成3.5万亩油菜减产520万千克。2005年9月3日受台风“泰利”袭击,2.8万亩耕地被淹,损毁房屋307间,3万多人受灾。
自然资源
2011年,运漕镇有耕地面积50400亩。
人口
2011年末,运漕镇辖区总人口43874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8950人,城镇化率20.4%。另有流动人口12000人。总人口中,男性22770人,占51.9%;女性21104人,占48.1%;14岁以下6844人,占15.6%;15—64岁24701人,占56.3%;65岁以上12329人,占28.1%。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达43729人,占99.67%;其他少数民族145人,占0.33%。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657人。
截至2019年末,运漕镇户籍人口40776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运漕镇农民人均纯收入8820元。2011年,财政总收入3018万元,比上年增长11.4%。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701万元,比上年增长28.6%。从各主要税种看,完成营业税1028万元,增值税323万元,企业所得税83万元。人均财政收入688元,比上年增长5.4%。
截至2019年末,运漕镇有工业企业18个,其中规模以上12个,营业面积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20个。
农业
2011年,运漕镇农业总产值4.8亿元,比上年增长4%,农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5%。粮食作物以水稻、小麦、玉米为主。生产粮食28417吨。主要经济作物有棉花、油料作物等。棉花种植面积15091亩,产量6036吨;油料作物种植面积20000亩,产量6000吨。畜牧业以饲养生猪、家禽为主。生猪饲养量4360头,年末存栏3500头;家禽饲养量48.8万羽。水产养殖主要品种有青鱼、草鱼、鳍鱼、帰鱼、鲫鱼、鲤鱼等十多种淡水鱼。2011年,渔业总产量7435吨,产值25786万元。
工业
2011年,运漕镇工业总产值达到2.6亿元,比上年增长20%;工业增加值占全镇地区生产总值的42%。
2011年,运漕镇规模以上企业11家,职工860人,实现工业增加值1.7亿元。销售收入达到亿元以上的企业2家。工业园区1个。
商业
2011年末,运漕镇有注册工商户402户,从业人员897人,主要从事服装、家电、餐饮、理发、浴室、日用百货、粮油农资销售等行业。
金融业
2011年末,运漕镇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16亿元,比上年增长13%;各项贷款余额6亿元,比上年增长9.4%。
交通运输
2011年,运漕镇有渡口10处,达标渡船13只,年客运量达200万人次,其中,省控运漕大码头渡口是安徽省最大的内河渡口之一。2011年,已建成66.31千米的村村通水泥路。2010年4月,226省道裕溪河大桥开工。2011年末,镇区道路总长度18千米,人均道路长度2米;桥梁3座,总长度1千米。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11年,运漕镇有幼儿园1所,在园幼儿270人,专任教师18人,小学11所,在校生2176人,专任教师143人;初中2所,在校生881人,专任教师65人,完全中学1所,在校生1100人,专任教师120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2011年,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2400万元,比上年增长26%。预算内教育经费(包括城市教育费附加)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为31%,比上年提高了10个百分点。
科技事业
2011年末,运漕镇有各类科技人才8182人,其中,专业技术人才42人,经营管理人才2280人,技能人才1360人,农村实用人才4500人。
文化事业
2010年底,运漕镇有综合文化站1个。地方特色民间艺术龙舟、龙灯、花船、狮子等。
2011年末,运漕镇有体育场地6处,2个村安装了健身器材,每年定期举办的体育活动有篮球赛、乒乓球赛。
2011年末,运漕镇有广播站、有线电视台、差转台各1个。有线广播已做到了全镇广播联网,实行自动调频,覆盖率达100%。数字电视用户3700户。
医疗卫生
2011年末,运漕镇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0个,其中中心卫生院2所,村级卫生室8个;病床180张,固定资产总值5400万元。专业卫生人员122人。2011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100%。
社会保障
2011年,运漕镇有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313户,人数424人,支出819660元,比上年增长3.5%;城市医疗救助73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1762人次,共支出5.2万元,比上年增长5%。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751户,人数1353人,支出113.6万元,比上年增长1.2%;农村五保集中供养43人。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252人,抚恤事业费支出774450元,比上年增长1.3%。社会福利费39万元,比上年增长14%。社区服务设施3个,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2.67万人,参保率83.4%。
基础设施
2011年末,运漕镇有电信服务网点2个,固定电话用户7500户,宽带接入3000户。移动、联通两公司在运漕营业网点8个,手机用户近万户,营业额210万元。
2004年,运漕镇新建了1家“大运液化气站”,镇区燃气率达90%,农村燃气率约48%。
2011年末,运漕镇有自来水厂2座,镇区供水6000户,供水率达90%。
历史文化
运漕镇地名因古代水运航道经过此地而得名。
裕溪河龙舟竞赛,从端午节开始至农历六月初六期间的五月初五、十三、二十、二十五和六月初六、十三、至农历五月二十,是约定俗成的划龙舟日子,也被称之为节贡。
运漕镇境内有
万年台、东岳庙、三台阁、正觉寺、西徕庵、圆通庵、水阁凉亭、明代巢国公华高墓、藏书楼、百子桥、晏家桥(北魏曹操部将点兵桥)等。此外,还有天主堂、福音堂、同善堂、清真寺、无极道等宗教活动场所。这些文物古迹除正觉古寺为唐贞观二年(628年)所建,其余均建于明末、清朝和民国初年。
万年台建于辛亥革命后的民国六年(1917年),位于镇大北门外(今运漕镇医院大院内)。民国初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这一伟大革命,由运漕镇各商号店铺捐资建造这座戏台,以标榜民国昌盛万年。金碧辉煌的万年台高十余丈,上下两层,雕梁画栋,飞檐翘角,台顶为青铜所铸,四角风铃。台正中青龙抢珠空悬,投以金属币物即可滚动,活龙活现。台两旁对联镶嵌,台上方“现身说法”4个大字的横匾,为著名书法家鲍洁所书。万年台建筑规模是省内集镇戏台之最,此台因年久失修,已于1963年拆毁。
荣誉称号
2017年11月,运漕镇获评第五届全国文明村镇。
2020年6月,运漕镇被授予“第五届安徽省文明村镇”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