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文字
近(拼音:jìn)为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战国文字,古字形从辶(辵),斤声。“近”本义指距离短,与“远”相对,引申指时间短,离现在不远,也引申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亲密。“近”还指语言、道理等程度浅、容易理解,或指互相比较相差不多。
字源演变
形声字。“近”在战国文字中写作图1,为从辵(chuò),斤声的结构。外部为“辵”,表示与行动有关,作形旁;内部为“斤”,作声旁指示读音。斤初文为斧的象形,与“近”无关,因此不兼义。小篆作图3,与战国文字不同的是,小篆由原来的半包围结构变为左右结构。到了隶书(图4、5),又由左右结构变为半包围结构,一直延续到楷书。
《说文解字》中还收录了一个古文,作图2,字形下部还是声旁“斤”,而上部形旁是“止”。止、辵为义近形符,古常相通。
“距离小”是“近”的本义。从辵,意思是说要知道距离近不近,走一下才知道。从时间角度看,历时短的为“近”。如近来、近期。在历史分期上有“近代”的说法,指过去不远的时代。引申用作动词,指靠近、接近、近似。或时间上临近、时间短。
在认知领域,有功夫深浅的区别。容易理解的东西往往功夫不深。于是“近”又引申为浅显的、浅近的意思。如《孟子·尽心下》:“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由此引申出浅陋、平庸之义。
人与人的关系具有亲疏远近的区别。关系近称为“亲近”。如“近亲”,指血统关系较近的亲戚。
详细释义
(表格信息来源:《古代汉语词典》《现代汉语词典》《汉语大字典》)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卷二】【辵部】渠遴切(jìn)
附也。从辵,斤声。
𣥍,古文近。
说文解字注
“附也。”注:许附为附娄字,坿为坿益字,疑附近当作坿也。《经典释文》远近上声,近之去声,古无此分别。
“从辵,斤声。”注:渠遴切,古音十三部,《广韵》其谨、巨靳切。
广韵
其謹切,上隱群 ‖ 斤聲文1部(jìn)
近,迫也。幾也。其謹切。又其靳切。二。
巨靳切,去焮群 ‖ 斤聲文1部(jìn)
近,附也。巨靳切。又巨隱切。一。
康熙字典
【酉集下】【辵部】 近
古文:𣥍
《广韵》其谨切。《集韵》《韵会》《正韵》巨谨切。并音瘽。《玉篇》:不远也。《诗·小雅》:会言近止。《易·系辞》:近取诸身。
又《广韵》:几也。言庶几也。《论语》:其庶乎。注:庶言近道也。
又《韵会》:迫也。《易·系辞》:二多誉,四多惧,近也。注:位逼于君也。
又《广韵》《集韵》《韵会》并巨靳切,音觐。《说文》:附也。《增韵》:亲也,近之也。《书·五子之歌》:民可近,不可下。
又《洪范》:是训是行,以近天子之光。《韵会》:凡远近之近,上声。附近之近,去声。
又《集韵》居吏切,音记。已也。辞也。《诗·大雅》:往近王舅。注:辞也。
字形书法
字形对比
书写提示
【规范提示】“辶”3画,第二笔楷体是㇋(横折折撇),一笔写成。
【写法】“辶”从左、下包围“斤”,顶部“斤”高“辶”低。“斤”,首笔平撇撇尖抵竖中线;竖撇沿竖中线下行,横笔右端超过上部。“辶”,第二笔㇋(横折折撇)从横中线起笔。
书法欣赏
音韵汇集
中上古音
(表格信息来源:汉典)
韵书集成
(表格信息来源:汉典)
方音集成
注意:方言字音的声母和韵母用国际音标标注;各方言点的字音以当地城区中老年人口音为依据,仅作参考
(表格信息来源:《汉语方音字汇》、汉典)
参考资料
.汉典.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03 15:20
目录
概述
字源演变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