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地,质量达到标准的果蔬糖制品,要求质地
柔软,光亮透明。但在生产中,如果条件掌握不当,成品表面或内部易出现返砂现象。返砂即糖制品经糖制、冷却后,成品表面或内部出现
晶体颗粒的现象,使其口感变粗,外观质量下降。
一般地,质量达到标准的果蔬糖制品,要求质地柔软,光亮透明。但在生产中,如果条件掌握不当,成品表面或内部易出现返砂或流汤现象。返砂即糖制品经糖制、冷却后,成品表面或内部出现晶体颗粒的现象,使其口感变粗,外观质量下降。
果蔬糖制品出现的返砂现象,主要是因成品中蔗糖和转化糖之间的比例不合适造成的。若一般成品中含水摄达17%-19%,总糖量为68%-72%,转化糖含量在30%,即占总糖含量的50%以下时,都将出现不同程度的返砂现象。转化糖越少,返砂越严重;相反,若转化糖越多,蔗糖越少,流汤越严重。当转化糖含量达40%-45%,即占总糖含摄60%以上时,在低温、低湿条件下保藏,一般不会返砂。因此,防止糖制品返砂和流汤,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控制原料在糖制时蔗糖转化糖之间的比例。影响转化的因素是糖液的pH值及温度。pH值2.0-2.5,加热时就可以促使蔗糖转化提高转化糖含量,杏脯很少出现返砂,原因是杏原料中含有较多的有机酸,煮制时溶解在糖液中,降低了pH值,有利于蔗糖转化。
对于含酸量较少的苹果、梨等,为了防止制品返砂,煮制时常加入一些煮过杏脯的糖液(杏汤),可以避免返砂。生产上多采用加柠檬酸或盐酸来调节糖液的值。调整好的糖液的pH值(2.0-2.5),对于初次煮制是适合的,但工厂连续生产,糖液是循环使用的,糖液的pH以及蔗糖与转化糖的相互比例时有改变,因此,应在煮制过程中绝大部分砂糖加毕并溶解后,检验糖液中总糖和转化糖含量。.按正规操作方法,这时糖液中总糖量为54%-60%。若转化糖已达25%以上(占总糖量的43%-45%),即可为符合要求,烘干后成品不致返砂。
成品中蔗糖与转化糖含量之间的比例,取决于煮制时糖液的性质,煮制时转化糖含量高,则成品中转化糖含量也高。因此,控制煮制条件是提高成品中转化糖含量的有效措施。煮制时,所加的蔗糖必须在适当的条件下经过转化,使其生成部分转化糖。转化的影响因素是糖液的pH值及温度,若pH值在2.0-2.5之间,加热时就可以促使蔗糖的转化。对于含酸量较低的苹果、梨,为防止制品返砂,煮制时常加入一些煮过杏脯的糖液,或采用添加柠檬酸或盐酸的办法来调节糖液的pH值。一般按糖液质量的0.12%加入浓盐酸或糖液质量0.25%加入柠檬酸,并搅拌均匀使溶液的pH值保持在2.5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