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傩愿是中国傩文化的重要表现,也是一种古老的民间文化,现在它已成为海内外文化研究的热点之一。
分布地区
还傩愿在我国绝大部分地区已经消失,但在湘、鄂、川、黔边区的崇山峻岭中,尤其是南方一些少数民族中还保留着,特别是湘西、湘西北、鄂西、云贵边地,至今还以“还傩愿”、“傩堂戏”、“傩愿戏”、“神戏”、“师道戏”、“端公戏”等名称出现。还傩愿最显著的特征就是演员均戴假面具出场。清乾隆十年湘西《永顺县志》载:“永俗酬神,必迎辰郡师巫唱演傩戏……演傩戏,敲锣击鼓,人各纸面。”
表演形式
还傩愿准备
石门还傩愿(即演傩戏)盛行。平时,石门人只要碰上三病两痛,三灾六难,便以为是鬼神作祟,便向傩愿菩萨许愿,讨神灵庇护,再遇喜庆节日或佳期临门之时“还愿”,兑现先前的许诺,称“还傩愿”。另外,小孩满三、六、九岁时,请巫师“渡小关”,男孩子满十二岁时请巫师渡童子关,称“渡关”,也称“还傩愿”。还傩愿不仅有巫术行为,而且还有整套巫术仪式。施行时,唱腔曲牌就有三十多种,用打击乐按腔伴奏,基本具备戏剧形式。因其中有“出土地”一出戏,石门还傩愿又叫“土地戏”。
还傩愿前需作五方面准备。
①香纸:印制牒文、肴馔文、申神愿文等近千张。
②法器:铃、锣鼓、器皿等。
③占卜还傩愿的日期,安排祭献用的“牺牲”用品,如鸡、酒甚至猪羊。
④搭台定场。选择一个具体地点,或村庄广场或岩前树下或家宅院落等。布置场面,地面打扫干净,便于舞蹈活动及做法事动作。还愿主家既定“还愿”,要搬弄还愿的行头家什,还要招呼傩愿戏子及远道看戏的亲友同伴。届时班主率领十至十五人不等,吹动牛角,热热闹闹到主家选场、搭台、打前台锣鼓。
⑤设供桌。在堂屋神龛二三尺处摆一张八仙桌,桌上首放一只小凳,凳上置一横板,板上供奉三尊傩神雕像:清源妙道傩部真君,男,黑脸、三只眼、鼓眼睛;五通五显华光大帝,女,白脸;飞天五岳都总大帝,男,红脸。在八仙桌前侧围一块红色桌围,桌后侧用两根竹子支起一块黑布幕,称为“神帐”。傩神前置一方斗或升子,斗内装谷子或米糠,中间插一柱香和印有“前传后教,历代宗师”的宗师印牌。
傩八朝
石门还傩愿最少要做八出法事,白天结束称“傩八朝”。经济条件好的要增加法事,作十二出法事,时间一日一夜,称“大傩”;作二十四出法事的,时间要两天两夜,称“洋傩”;作三十六出法事的,时间要三日三夜,称“高脚傩愿”。不管法事多少,都少不了《姜女儿下池塘》这一法事,称:“姜女儿不到愿不了,姜女一到了愿心。”傩八朝程序如下:
首先巫师登场。在一阵紧锣密鼓中,巫师们套上神相面具,身穿法衣,头戴法帽,手持法器,代替傩愿菩萨、华光大帝、飞天大帝、六丁六甲神仙、麻山七姐妹、傩家子弟神高诵经文轩然登场。清源妙道傩部真君诵道:
仰起清源妙道主,威灵显应傩部神。三头六臂大神王,手执宝剑气昂昂。升旗百马溜神兵,部领阴军无数众。太上老君亲敕法,敕吾下界救凡民:买卖叫(我),金银旺;读书叫,登金榜;……女子临盆子母昌。有许有还降恩光,无许无还降吉祥,有许不还也不降.我今奉旨望来临,大慈神威常拥护。
(接着,钹儿锣儿鼓儿一齐上。中止。华光大帝诵经登场):手执金砖放豪光,前有白虎二神将,八万猛将随后跟,千里顺风随吾走,千叫千应万叫万应,我君有请望来临,大慈神威常拥护。
(又是钹儿锣儿鼓儿紧响一阵后,飞天大帝登场):仰起九天飞起神,肋生两翅顶乾坤,玉皇大帝亲敕旨,压傩太子统三军。我君有请望来临,大慈神威常拥护。
傩家子弟高诵经文,纷纷登场。钹儿锣儿鼓儿响过一阵又一阵,奏出《打秧鸡》的曲子,空坪上填满观众。还傩愿即开始。
①发功曹:班主将刷印的“告民四府”(天、地、水、阳四界)愿文分发给在场观众,在傩部真君神像前磕头焚香,吹吹打打前往当地土地庙敬神祗,去江边(水井边)请水(祭水神)。
②扎寨:即圈地,插高标。说是赵侯点将唐、郭、周三姓,写房子、平乱。
③请神:由执事者(即度职的执掌坛印的人)请功二十四诸天大神和七十二煞神君,启驾光临:
清源妙道傩部真君、五通五显灵官司大帝、岳天戏主三八公卿、掌愿童子钩簿判官、元皇启教赵侯仙师、五方五路猖兵猖将、开山猛将打路先锋、钟馗老将和合二仙、十八峒华门道人、关索太子鲍氏三娘、柳毅相公龙王龙女、王母娘娘千里顺风、山伯书生英台小姐、华州范郎烈女孟姜、金花小姐银花小娘……
虚空过往一切真仙,宽厚财神,忠良志士之神一一请到,领受主家敬意。
④安位:请诸神到寨中就坐,男神在左(坐东),女神在右(坐西),各分上下,自分东西。请酒吃茶,下书,各执其事。坛师将主家何时许愿,了结什么心愿,一一填写清楚,再宣读主师刷印的“四符启文”,待告民四符“宣白云周”,便由介夫神马“纳向净地,用凭火化”。
如果是“渡童子关”,上四法事便是第一天还傩愿内容。
⑤点雄发猖:青、赤、白、皂、黄五路猖兵在鼓乐声中,全副披挂,手舞足蹈,口中念咒,气昂昂雄赳赳登场,分别驻守东、南、西、北、中五方,乐止后申神的黄纸烧化,擂鼓三通,令官举旗,亡灵官杀雄鸡,雄鸡血分别滴在五路猖兵水碗中,辨五方吉凶。在此法事中还有规劝,解释巫术中的各种现象,回答人们对过去、现在、将来中的各种疑问。如果是“渡童子关”,此法事还要做两件事:过桥和渡关(渡关在“祈求巫术”中已述)。以上为第二天法事。
第二天晚上到第三天上午还有三出法事。
⑥出土地。还愿戏子换上喜脸壳(假面具),扮土地公公讨三个土地婆婆,打情骂俏。情节风趣诙谐,集当地土话俚语之大全。表演者四人,全是男性,演土地婆的三位演员男扮女装,做出各种鄙俗动作。当然也唱《三国》、《梁祝》、《十月怀胎》等。唱“土地”的时间长短要看宾客多少而定,宾客多,主家无处安歇,就干脆唱一整晚土地戏,所以有“土地戏当被褥”的说法。如果渡童子关时,主家只请傩愿班子做一天法事,时间紧,就不唱土地戏。
⑦姜女团圆:有的演姜女与范郎的全部故事,有的只演“姜女下池塘”一场。但不管法事多少,“姜女下池塘”这出法事非有不可,所谓“姜女儿不到愿不了,姜女一到了愿心。”至于姜女戏下面再谈。
⑧勾愿送神:勾愿送神为还傩愿最后一出法事,巫师登上高台代表判官勾愿时唱《勾愿歌》。石门所街乡刘家拐村最有名的巫师张普胜演唱的《勾愿歌》是这样的:
紧打鼓,慢敲边,三躬门外接判官。说判官,道判官,兄弟三人都做官。大哥河州为知府,二哥本地为街官。只有三弟年纪小,又会写来又会算。说判官,道判官,古往今来三判官。最初判官本姓田,与人勾愿不周全。……(念户主××为×事许×愿),宣得清来道得明,判官提笔勾愿心。当日许愿红笔圈,如今还愿墨笔填。先勾年来后勾月,又勾日子共时节。四只角里打一圈,圈过清吉保平安。写个天字天为大,写个地字海洋深。写个人字会说话,写个鬼字不现形。写个风字风里去,写个火字化灰尘。君王武王亲看见,事后不说愿没还。再不要吵不要还,再不要讨阳傩愿。再要讨来再要还,弟子做一监察官。要学萝卜刀刀断,莫学藕断丝又连。火化钱来火化钱,方的方来圆的圆。交给判官当钱使,判官驾起车来推。三十五里听到车子响,判官大人领愿上天庭。
班主祷告上苍地府,求傩神天神赦罪免灾,领取酬愿,倒高标收场。整个还愿过程锣鼓喧天,热闹非凡,“家伙”(锣鼓)打出各种曲牌:“打秧鸡”“长三起头”“土地辽子”“半截工车”,还有“堆罗汉”“鬼扯腿”“龙摆尾”“白鹤闪翅”“八哥洗澡”“蛤蚂吐泡”“猛虎下山”等曲牌一应俱全。
傩文化
石门还傩愿是从巫术仪式“乡人傩”发展而来的一种戏曲化的巫术活动。它已不是原始的傩巫,它已经走向人神共娱或娱人化阶段,但石门闭塞的土地,自给自足的土家经济,使它仍保持了原始傩巫的歌舞娱神性质,尚未发展为成熟的戏剧。是明清以来一直未发展的一种戏曲式的巫术活动。它能完整反映傩巫发展到傩戏阶段的文化特征。如果我们把石门还傩愿放在傩的发展中去考察,就会发现石门还傩愿具有中国傩文化的许多特征。
1、还傩愿承袭了楚巫歌舞娱神的古风。
最早的歌舞演员就是巫。《说文》释巫:“女能事无形,以歌舞降神者也。”楚地之巫,“实以歌舞为职”,目的是“乐诸神”。《十三经注疏》:“巫以歌舞事神,故歌舞为巫觋之风俗也。”以人的歌舞来表达对神的颂赞和祭祀,这种歌舞就是巫觋乐舞。商周以降,巫觋乐舞在楚地得到了最广泛最全面的发展,并形成了多种仪式程式。屈原根据楚国民间祭神歌舞加以改写出的《楚辞·九歌》共十一章,主要是歌舞描写。它从迎神开始:“吉日兮良辰,穆将愉兮上皇。”让神灵们自天而降,来到人间,接受人们祭祀。在神灵们得到了娱乐之后,又送他们回到天上:“成礼兮会鼓,传芭兮代舞,姱夸女倡兮容与,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以送神结束。我们只要稍稍检视石门还傩愿的八出法事,就可以发现,“发功曹”“扎寨”“请神”“安位”四法事就是迎神。“出土地”“点雄发猖”“姜女团圆”三法事就是娱神。而第八朝“勾愿送神”,更是不用多说。再回顾还傩愿情景,那长串的神仙姓名,那鄙俗的表演,那十几个锣鼓曲牌,整个还傩愿活动就是歌舞娱神的过程。
2.还傩愿面具具有巫术功能。
傩,简单讲就是假面跳神。人们就凭着有无面具,把傩和一般鬼神信仰区别开来。在巫师看来,面具并不是简单的化妆术,它是某一个神灵可能具有的姿态表情,戴上某个神的面具就意味着该神附体,他便具有该神的本领。记录了楚国巫风的《楚辞·招魂》载:“雕题黑齿,得人肉以祀,以其骨为醢些。”(题,本义是“额”,“雕题”就是指神像面具),“雕题黑齿”就是巫人装扮的某一神灵。所以傩巫中面具的运用实际是一种模拟巫术或交感巫术。石门还傩愿的面具可分为两类,主要的一类是起交感巫术作用的面具。台上供奉的清源妙道傩部真君等三种神像、三巫师戴的面具都属于这一种。还傩愿中不同的角色面具造型也不同,如“阎罗大王”狰狞可怖,“玉皇大帝”平和高贵,“将军”威武,“小鬼”猬琐,面具均直观地表现出角色的性格,戴上某神的面具即具有某神的威力。另一类面具不是某一特定神像的雕塑,是类型化(或无定指)的神、人的代表,如“出土地”一出中,面具就特别滑稽可笑,谁也说不清面具代表着谁。“姜女儿团圆”中姜女、范郎的面具,只要其清秀端庄、憨厚诚实即可。傩面具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已经巫化,湘北流行的“人面兽”即“吞口”,挂在门上、门顶或屋顶,具有门神的功用,就是傩面具的一种世俗化。
3.石门还傩愿体现了楚巫生殖崇拜。
楚巫风里蕴藉着浓郁的生殖崇拜因子,因此常常有一些外在的鄙俗表现。汉王逸说:“屈原放逐……出见俗人祭祀之礼,歌舞之乐,其词鄙陋,因为作《九歌》之曲。”宋朱熹说:“荆蛮陋俗,词既鄙俚,而其阴阳人鬼之间,又或不能无亵慢淫荒之杂。”这里的“鄙陋”、“俚”就是“鄙俗”。这里“鄙俗”的含义就是指原来的歌舞含大量的性爱内容。这是因为在农耕生活中,劳动力的生产,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人口的生产与农业生产具有等同的份量,所以,以性爱来促进人口生产的旺盛。祭祀中的性爱内容既是为了悦神,也是为了表达祈求神灵的目的。在古人看来,祭祀中有性爱内容是很正常的,天经地义的,只是后来人们才认为生殖器官有不洁性和下流性,凡与生殖崇拜有关的仪式、行为、语言都被认为是鄙俗,楚人的祭祀也被名之以“淫祀”。
石门还傩愿至今保存了原始傩巫中的生殖崇拜遗风。第六出法事“出土地”就集中充满了性行为的粗俗动作和打情骂俏的挑逗词语。譬如土地公公唱:“土地嗲,土地嗲,告诉你们姑儿家,坐着莫要翘木马,站起莫要撇胯巴……”。又譬如土地公公讨了三个土地妈,土地公要到主家还愿,不许土地婆子去,土地婆子好高兴,当着丈夫唱道:“奴家要去你不准,要奴在家看闺门,土地一去奴不去,偷个和尚好欢心……。”男女在台上公开演唱:(女角多是男扮女妆)“男人没有十个婆,一生不在世上磨;女人没有十条汉,一生莫在世上站。”……第七出法事“姜女儿下池塘”,最突出的表演就是姜女洗澡及男子窥视姜女的各种鄙俗动作。石门还傩愿就是通过这种带有生殖崇拜遗风的狂歌狂舞煽起的欲情来娱神娱人。正因为此,当地还傩愿时,妇人少女,特别是大家闺秀、名媛淑女是不准去看的,甚至稍有身份的人也以看还傩愿为羞耻之事。
石门还傩愿中第五出法事“点雄发猖”是还愿巫术活动的高潮。在鼓乐声中,土地公发令,如“牛角一声叫,东方猖兵到”,依次,青赤白皂黄五路猖兵手舞足蹈,口中念咒,轩然登场,分别驻守东南西北中五方。乐止,申神黄纸烧化,擂鼓三通,王灵官把一只公鸡头拧下,鸡血滴在五路猖兵水碗中,查看碗中图形以问卦,预测五方吉凶祸福,解释巫术现象。这一巫术形式实际是“阴阳五行说”与“阴阳八卦”的综合运用。
5.石门还傩愿体现了傩文化入世的思想意识。
具有巫教色彩的
傩戏傩文化与道教之类的神学宗教文化比较,一个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入世和出世的思想意识。古老的巫教。由于产生于原始社会,那时没有阶级斗争和贫富悬殊,自然也没有死后进“天堂”或下“地狱”的观念。因而,原始宗教——巫教所祈祷的不可能奢望于来世的富贵,只是为了今生祈福消灾,诸事遂愿。因此,古老的巫教面向现实,重视今生,它与中国的人文精神的重现世,重现实,重此岸的思想十分吻合。而石门还傩愿的“傩八朝”中就十分明显地体现了这一思想意识。
巫师还傩愿时,鼓乐齐鸣,祀奉巫教清源妙道傩部真君的神像,值得注意的是鼓乐手只能在神像右侧吹打,方位是入门,是生门;意在祈求神灵保佑还愿主家人富安康,禳灾祈福。而道士做道场时,鼓乐手在神像左边吹打,方位是死门,意在超度亡灵“早升天堂,不坠地狱。”
还傩愿时清源妙道傩部真君登场诵文,讲得很清楚:“太上老君亲敕法,敕吾下界救凡民,买卖(人)叫(傩神),金银旺;读书叫,登金榜;船上叫,风浪静;罪人叫,枷锁脱;女子临盆子母昌……”祈求人们对现世的追求、幸福。
在渡童子关时,
巫师将童子带到关煞(用空甑象征)前,手执响篙(劈破的竹篙)问:“你愿出家还是愿俗家。”旁人齐声答:“愿俗家。”巫师用响篙在小孩身后噼啪地赶:“愿俗家,赶出山门。”这时渡关童子从关煞(空甑)中钻过去,巫师手中的雄鸡也从空甑中抛过去,算是渡过了关煞,标志着从此可以享受成年人权利:如继承财产,可娶亲,可结拜兄弟,长子可当家。渡童子关,明显就是一个成年礼仪式,人们通过还傩愿这种形式告诉孩子:十二岁就是成人了,你可要好好把握现实,享受成年人该享受的权利。
特别是“出土地”这出法事,那些鄙俗的动作正是对现实生活的追求,那些鄙俗语言如“土地一去奴不去,偷个和尚好欢心”正是对现世美好生活的追求。
另外,傩愿菩萨故事中那个宁死要保护百姓的英雄及死后金刚怒目的傩神雕像,虽然是虚构附念,但不能不承认,在“信鬼而好祀”的楚人原始宗教心理不自觉地融入了对英雄好汉的崇拜,这仍然反映了石门还傩愿重现实,与现实抗争的入世思想。
由此可见,遍及神州的古傩随着历史的进化而渐渐消蚀,唯独湘鄂这一块封闭环境中,在楚巫文化的孕育下,仍保存着风格独特的傩文化。我们研究石门还傩愿文化的文化因子及其发展变化,对于宗教学、神话、民俗学等学科提出了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