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夜漫漫路迢迢
尤金·奥尼尔创作戏剧
《长夜漫漫路迢迢》是美国剧作家尤金·奥尼尔创作的自传体四幕戏剧,1956年首演。
内容简介
《长夜漫漫路迢迢》浓缩了一家四口一生的辛酸和痛苦。剧情发生在1912年8月的一天,背景是位于蒂龙家避暑别墅的起居室。剧中的蒂龙一家正是以奥尼尔真实的家庭成员为原型,包括詹姆斯、玛丽、杰米和埃德蒙,一家人恶语相向,互相指责。
父亲蒂龙是有名的戏剧演员、舞台明星,65岁的他有着帅气硬朗的外貌和高大颁长的身型,有着训练有素的舞台感,声线优美洪亮又富有弹性。妻子玛丽在少女时期非常崇拜蒂龙,成年后跟偶像结合。此后一直跟丈夫过着东奔西跑的演剧生活,住在低廉的旅馆中。在这种奔波的生活中,玛丽育有两个儿子,长子詹姆斯的职业与父亲相关,但事业并不出众,还有嗜酒的劣习。次子埃德蒙罹患疾病,随着埃得蒙病情的确诊引发了一家人对往事的回忆,这些往事又引起了关于玛丽身体为何每况愈下的更大秘密。这些根深蒂固的记忆跟现在的生活结合在一起,让一家人互相埋怨、感到生活的疲累无望,短短的一天时光变得无比漫长,随着自然天光渐暗人心也变得毫无光亮。
创作背景
1939年夏末,大战阴影笼罩的旧金山,在一座名为“道庐”(TaoHouse)的房子里,3年前刚刚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殊荣的奥尼尔,开始动手撰写深藏内心多年的自传戏《长夜漫漫路迢迢》,他决心将自己家中不可告人之事毫不留情、赤裸裸地公诸于世。奥尼尔夫人的日记里有如下记载:“1939年6月21日,整夜闷热,不能入睡。尤金同我长谈数小时,讲关于计划写他母亲、父亲、哥哥和他自己的一部戏。”奥尼尔那时身体已经不好,晚上常常失眠,有时他忧虑和紧张到不能自已,就把夫人叫醒,常常谈一整夜。他忧虑第二次世界大战不可避免;他谈自己不能不写这部关于他青年时代和他家庭的戏。那些往事仿佛在他心灵深处作祟,逼着他非写不可,不尽心倾吐,他就永远无法安宁。基于此,奥尼尔创作出了《长夜漫漫路迢迢》。
人物介绍
参考资料
作品鉴赏
作品主题
该剧作者以深沉的悲衰和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剖析了一个病态家庭,展示了这个家庭的成员精神沉沧、心灵死亡的过程,从而引人漏目地揭示出本世纪的精神危机。
艺术特色
该剧充满了象征。作家用雾象征谎言、幻想,用黑夜象征死亡。
雾的意象贯穿全篇,他们仿佛在一片茫然的雾中生活,没有方向,受尽折磨,又寄希望于雾来逃离生活。雾里的人生,是他们每一个人的写照,而他们之间真诚而热烈的情感将他们深深联结,使复杂纠结的故事有了走向和解的可能。
雾号,采用的一种音响效果。在多幕剧《长夜漫漫路迢迢》中,蒂龙一家不时受到雾号的困扰,当浓雾将玛丽推入幻想的麻木境界时,雾号却不断地将她拉回到现实世界。玛丽说:“我喜欢雾。雾把你隐蔽起来,不让外面世界看见;同时也把外面世界隐蔽起来,不让你看见。”
海陆的鲜明反差贯穿于奥尼尔的整个剧作。在该剧中、蒂龙一家就居住在海边,海洋被作为这出剧的自然背景,营造出的空灵缠纱氛围始终索绕在每个家庭成员心头。埃德蒙感到,“我来到这个世上做个人,真是个大错。要是做只海鸥或做条鱼,我一定生活得更好。”
该剧在剧情的时间跨度上,第一幕始于早上八点半,第二幕则是午后十二点半到一点钟,第三幕发生在傍晚,而最后一幕是在午夜时分。这漫长的一天以虚幻的快乐开始,却在一步步地走向沉寂和死亡。
作品影响
电影《长夜漫漫路迢迢》,由西德尼·昌美特导演,凯瑟琳·赫本拉尔夫·理查德森主演,于1962年上映。
作品评价
根据亲生母亲艾拉·昆兰·奥尼尔的原型塑造的《长夜漫漫路迢迢》女主人公玛丽·泰隆这一角色是奥尼尔塑造的“所有母亲形象的巅峰之作”。(评论家维吉尼亚·弗罗德 Virginia Floyd)
出版信息
作者简介
尤金·奥尼尔(Eugene Gladstone O’Neill,1888-1953)是美国剧作家,被称为“美国戏剧之父”。曾四次获得普利策奖(1920年、1922年、1928年、1957年),也是美国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于1936年)的剧作家。一生创作独幕剧21部,多幕剧28部。
代表剧作有:《东航卡迪夫》(1914)、《加勒比斯之月》(1917)、《天边外》(1918)、《安娜·克利斯蒂》(1920),《琼斯皇》(1920),《毛张》(1921)、《榆树下的欲望》(1924)、《奇异的插曲》(1927),《啊,荒野》(1923)、《无穷的岁月》(1933)、《送冰人来了》(1939)等。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9-10 15:04
目录
概述
内容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