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进击敌人的
战斗。战斗的基本类型之一。目的是
歼灭敌人,攻占重要地区或目标。按敌人的行动性质和态势,分为对防御之敌的进攻战斗、对驻止之敌的进攻战斗和对运动之敌的进攻战斗。对防御之敌的进攻战斗,有对野战阵地防御之敌的进攻战斗、对仓卒防御之敌的进攻战斗、对坚固阵地防御之敌的进攻战斗、对空降着陆之敌的进攻战斗;对驻止之敌的进攻战斗,有对临时驻止之敌的袭击战斗、破袭战斗;对运动之敌的进攻战斗,有伏击战斗、遭遇战斗、追击战斗。按地形、天候等条件,还有登陆战斗、渡江河进攻战斗、城市进攻战斗、山地进攻战斗、水网稻田地进攻战斗、热带山岳丛林地进攻战斗、荒漠草原地进攻战斗、高寒地进攻战斗以及夜间进攻战斗等。
历史发展
进攻战斗随着武器装备的发展、作战理论的进步而不断发展。经过几千年的变化,已经从古代徒兵的进攻战斗,发展到现代的诸军种、兵种合同进攻战斗和联合进攻战斗。
中国早期的进攻战斗以徒兵用冷兵器格斗取胜。约公元前21世纪,夏启进攻有扈氏的甘之战,开始用战车实施进攻战斗。到前11世纪,车战成为进攻战斗的主要样式。前6世纪后,进攻战斗通常由步兵、骑兵、车兵配合进行,出现了迂回、包围、穿插、分割、袭击、伏击、牵制等战法,采用了火攻、水淹等手段,攻击的战斗队形逐渐多样化,并采取挖掘壕沟和暗道夺取城寨的方法。同一时期,古埃及、古希腊等国家多采取密集方阵进攻,以后又以斜形队形、军团阵形进攻。古罗马军团的进攻战斗,主力通常成2或3线配置,先以长矛兵投掷标枪,接着骑兵从两翼进攻,步兵从正面攻击。
10~13世纪,中国军队将火枪、火铳、霹雳用于作战。进攻战斗中注重发挥火器的威力,强调以骑兵实施快速机动,部队相互支援配合,力求达成战斗的突然性。17世纪上半叶,中国后金军在进攻战斗中开始集中使用火炮,运用火器与冷兵器相结合实施进攻。瑞典旅采取了横队战斗队形,进攻时先行火炮射击,再以火枪手接战,接着长矛兵和骑兵冲锋,火力与突击结合更加紧密。随后,西方一些国家军队普遍运用线式战斗队形进攻,进一步发挥了火力的重要作用。
19世纪中叶,随着后装线膛枪炮的大量使用,线式进攻战斗队形有了较大改进。攻击部队一般展开成2或3线,步兵在炮火掩护下向敌推进,骑兵实施迂回攻击。美国独立战争中,军队开始以散兵队形进攻。法国军队在进攻中,采取散兵与纵队结合,在关键时刻、地点集中兵力,迅速机动,分进合击,先以炮火轰击,再以步兵冲锋,后以骑兵和预备队扩大战果。普法战争中,由于火力密度增大,进攻开始采取散兵线战斗队形。
19世纪,中国清代新军装备了近代枪炮,进攻战斗兵力成两线配置,分主攻、助攻和支援队,通常先行炮火突击,接着步兵从两翼发起冲锋,骑兵实施侧后迂回,形成夹击或包围,最后逐次歼灭敌人。由于飞机、坦克、导弹和化学等武器的使用,进攻战斗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出现了诸兵种合同进攻战斗,参战的部队在统一指挥下,按目标、时间、地点协调一致地进攻。战斗时,先行火力准备或火力袭击,步兵、骑兵在火力掩护下接敌,火力延伸时发起冲击,突破后迅速向纵深发展进攻。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进攻战斗逐渐立体化,坦克集中在主要方向突击,航空兵直接支援地面战斗,进攻的正面、纵深加大,火力、机动、突击结合紧密。战后,进攻战斗强调迅速、隐蔽地集中兵力,建立疏散、纵深、立体的战斗部署,充分发挥各种火器的威力,多从行进间发起攻击,结合垂直包围,实施高速度、大纵深的连续突击。中国人民解放军在革命战争中,对拥有优势武器装备之敌,主要采取集中优势兵力,从敌人薄弱要害处实施主要突击;突然、勇猛、连续地攻击,力求速决全歼敌人;袭击与强攻相结合,大胆穿插分割和迂回包围;利用复杂气象条件,进行近战和夜战;实施政治攻心,瓦解敌军。进攻战斗的基本问题包括进攻战斗的分类、基本原则、组织与实施等。
随着军事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未来进攻战斗的原则和方法将有新的发展。火力和信息作战能力在进攻中将主导战斗全过程;集中力量的方法,将由以往在较宽的地段上预先疏开配置,改变为通过战斗力量的适时机动,实现集中,以保持主动;信息进攻与地面突击、空中突击、垂直包围的结合将日趋紧密;逐次夺取目标的方法,将改变为大纵深高速突贯,全纵深割围歼敌,并把战斗胜利迅速发展为战役胜利。
战斗种类
按照不同的划分方法,进攻战斗有多种分类。
按敌人的行动性质和态势
按敌人的行动性质和态势,分为对阵地防御之敌进攻战斗、对立足未稳之敌进攻战斗、对运动之敌进攻战斗、对机动防御之敌进攻战斗等。
对阵地防御之敌进攻战斗,有对野战阵地防御之敌进攻战斗、对坚固阵地防御之敌进攻战斗;
对立足未稳之敌进攻战斗,有对临时驻止之敌进攻战斗、对仓促防御之敌进攻战斗、对空降着陆之敌进攻战斗;
对运动之敌进攻战斗,有伏击战斗、遭遇战斗、追击战斗。
按战法
按战法,有机降战斗、反机降战斗和反空降战斗等。
按战场环境
按战场环境,有登陆战斗、渡江河进攻战斗、城市进攻战斗、山地进攻战斗、荒漠草原地进攻战斗、水网稻田地进攻战斗、热带山岳丛林地进攻战斗、高寒高原地进攻战斗、严寒地区进攻战斗及夜间进攻战斗等。
战斗特点
进攻战斗有选择攻击方向、目标、时机和方法的主动权,便于达成战斗的突然性;能够预先进行战斗准备,便于形成有利的力量对比;能够实施广泛机动,便于利用火力突击效果和有利态势;但难以利用良好的阵地条件,易遭敌火力杀伤。进攻战斗多在复杂多变、激烈对抗的情况下,在战场的全维空间同时展开,具有更强的突然性、灵活性、机动性;进攻目的更加坚决,行动节奏加快,指挥协同复杂,保障任务繁重。
基本原则
基本原则包括:
进攻方法
进攻战斗可从进攻出发阵地发起,也可从行进间发起。从进攻出发阵地发起的进攻战斗,通常有前沿突破战斗和纵深进攻战斗两个阶段。从行进间发起的进攻战斗,还包括接敌等阶段。进攻部队通常在集结地域进行战斗准备,在信息干扰和火力掩护下占领进攻出发阵地和完成攻击准备;按规定或按命令实施信息攻击和冲击火力准备,攻击部队迅速开辟通路并完成冲击准备;突击部队利用信息攻击和火力准备效果,在信息攻击和火力打击的支援下发起勇猛冲击,坚决突入敌人阵地,消灭守敌;在对敌前沿实施攻击的同时,使用强有力的力量,采取信息攻击、火力突击、快速突进、穿插迂回、纵深机降、渗透袭击等多种方式,打击敌纵深目标,对敌达成全纵深攻击;突破敌前沿后,迅速扩大与巩固突破口,在具有决定意义的时机和方向使用第二梯队或预备队,向敌纵深迅猛突进,分割包围预歼之敌;随时准备粉碎敌反冲击,各个歼灭被围之敌。对企图突围之敌实施立体封锁,阻敌从地面、空中增援和逃跑,当敌开始退却时,立即转入立体追击。根据敌人的防御性质和行动特点,进攻战斗须采取不同的打法。对立足未稳之敌,通常采用袭击战法,迅速歼敌。对机动防御之敌,须以一部兵力在正面对前方守敌实施多路攻击和钳制,以主力利用敌暴露的翼侧或防御间隙实施主攻,迅猛突入敌防御纵深,分割包围,各个歼敌。对野战阵地(地域)防御之敌,采取强攻或袭击战法,集中优势力量,向敌要害、弱点猛攻,分割围歼敌人。对坚固阵地防御之敌,须经周密组织和充分准备,通常集中绝对优势力量,有重点地连续突击,分割包围,逐次攻歼。对运动之敌,抓住战机,出其不意地攻击,力求速战速决,歼敌于运动之中。与敌遭遇时,力求先敌信息攻击,先敌开火,先敌抢占有利地形,先敌展开,先敌发起冲击,先机制敌。伏击敌人时,须切实掌握敌人行动规律,选择有利的伏击区,隐蔽配置兵力,突然勇猛地发起冲击,分割围歼敌人。追击敌人时,以兵力追击与火力追击、平行追击与跟踪追击、地面追击与空中追击相结合,歼敌于败退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