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拼音:yuǎn)是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此字初文见于商代甲骨文,形声字,从辶(chuò)袁声。远本义为
遥远,距离长。引申为时间的久远,意义的深远,关系的疏远,志向的高远,地理的边远等。还可指多,差距大。又用作动词,指
离开、
远离,再引申有违背等意义。这两个意义旧读yuàn,今统一读yuǎn。
文字溯源
“远”一般被认为是形声字,甲骨文作附①,左部为“袁”,作声旁,表示读音。右部为“
彳”,作形旁,表示与行动有关(距离远就要走很久)。有人认为“袁”有表意的作用,古代的“袁”字是个形声字,下半部分的“衣”字是形符,本义指衣服特别长的样子。正因为“袁”有长的意思,而“远”也有距离长的意思,所以“远”字用“袁”作声符并会意。也有人认为“袁”最早和“睘(huán)”是同一个字,本义为一种玉器,与“远”的本义无关,因此不兼义。
发展至周代金文阶段,“袁”字上部或上下各增添一“止”,改为从辵(chuò)、袁声,战国文字、篆文、隶书、楷书都从辵、袁声。辵也是与行动有关的意符。后来的小篆字形由金文演变而来。隶书、楷书将“辵”字改写为走之底“辶”,后简化为“远”,以“元”字为声符,“辶(辵)”为形符,这就成了单纯的形声字了。
空间的概念与时间概念关系很密切,中国古代认为空间与时间不可分,反映在字义上则有“间”本是空间意义上的缝隙,同样也可以用来指时间意义上的空闲。“远”也是这样。如《吕氏春秋·大乐》“音乐之所由来者远矣”和《曲礼》中“旬之外曰远某日”的说法,更是将“远”字作为指示时间的专用词加以使用。
“远”字在空间与时间意义上的运用是最常见的。直到当代这两个意义还是“远”字最主要的义项。
“远”这种距离感用在别的方面,就有了“远谋”“远虑”“远房”“远亲”等这些词,还有“差远了”这种表达方式。“远谋”“远虑”是对事情的发展变化考虑得很清楚,主要是从时间角度来说。“远房”指同一宗族中血缘较远的亲戚。中国传统的家族聚居式的生活,其实是以“房”为单位的各个小家庭共同构成的,每一房就是一个小分枝。从家谱上可以看出,在宗族这棵大树上距离越远的分枝血缘越远。“远亲”除了指“远房亲戚”以外,还指姻亲关系较远或居住相隔远的亲戚。在“差远了”一词中,“远”成了表示程度的副词,意义更加虚化了。
另外,一些神秘或深奥的事物或感觉也会造成遥远不可把握的印象。《易经·系辞下》说:“其旨远,其辞文。”是说《易》内涵深刻,耐人寻味。古人品评人物诗画时,有“冲远”“淡远”等词,都是形容一种平和而富韵味的格调。
详细释义
(参考资料:《汉语大词典》《现代汉语词典》《汉语大字典》)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卷二】【辵部】远(yuǎn)
远,辽也。从辵袁声。
𨖸,古文远。
说文解字注
“远,辽也。从辵,袁声”注:云阮切,十四部。
广韵
云阮切,上阮匣 ‖袁声元1部
远,遥远也。云阮切。二。
于愿切,去愿匣 ‖袁声元1部
远,离也。于愿切。一。
康熙字典
【酉集下】【辵部】 远;康熙笔画:17;部外笔画:10
古文:𨖸、𢕱
《广韵》云阮切。《集韵》《韵会》雨阮切,并爰上声。《说文》:辽也。《广韵》:遥远也。《正韵》:指远近定体也。
又《广韵》《集韵》《韵会》于愿切。《正韵》于怨切,并爰去声。《正韵》:远之也。远近之远上声,如《诗》其人则远之类。远离之远去声,如《论语》:敬鬼神而远之之类是也。
又叶于员切,音渊。《诗·小雅》:尔之远矣,民胥然矣。俗作逺。
字形书法
字形对比
书写提示
【规范提示】“辶”3画,第二笔楷体是㇋(横折折撇),一笔写成。
【写法】❶“辶”从左、下包围“元”,顶部“元”“辶”齐平。❷“元”,两横长短不一,都从竖中线左侧起笔;撇从竖中线起笔,撇向左下格。❸“辶”,㇋(横折折撇)的横段写在横中线上侧。
书法欣赏
韵书集成
中上古音
韵书集成
方音集成
注意:方言字音的声母和韵母用国际音标标注;各方言点的字音以当地城区中老年人口音为依据,仅作参考
(参考资料:《汉语方音字汇》、汉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