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白塔埠机场
中国江苏省连云港市境内原军民合用机场
连云港白塔埠机场(Lianyungang Baitabu Airport,IATA代码:LYG;ICAO代码:ZSLG)位于中国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白塔埠镇,距离连云港市中心25千米,是江苏省地级市中第一个、中国沿海地区第八个开通民航的机场,是中国第一座实现导航台共址、华东地区第一座应用PBN飞行程序的4D级军民合用运输机场。
历史沿革
民国18年(1929年)中国航空公司成立,京平航线为中美航空邮运合同中规定由“中航”经营的第二条航线,此航线由南京起飞,经徐州、济南、天津至北平,于民国20年4月开始试飞后,因航线与津浦铁路线平行,客货营业都比较清淡,亏蚀颇多,当年12月即告停航。
民国19年(1930年)6月,中国航空公司将京平航线改为上海——天津航线。此线由上海起飞后,大部分航程为沿海飞行,中途经停海州(今连云港市)、青岛至天津。后来又决定在南段由上海起飞后,绕道南京再到海州,北段则由天津延伸到北平,改称沪平航线。
民国21年(1932年),上海至北平的沪平线路过海州,中国航空公司兴建海州机场(杨圩机场)。机场位于东海县,东经119°9′,北纬34°36′ 。机场北面长1097米,西面长1036米,南面长488米,东面长671米。机场有200瓦短波通讯无线机1套,风标、寒暑表、气压表各1只。
民国22年(1933年)1月11日,沪平航线正式开航。“欧亚”南京至北平沿海线经停海州站,其飞行班次为:每星期上海和北平对飞各3次。
1959年11月,新海连市经过三处考察选定锦屏山东南西为民航新海连站场址(现海州区锦屏镇南约三公里的大普安,即李圩)。其优点为:距市区较近,靠矿区公路6公里,距市中心约20公里;地势较高,比市区高出0.6米;大部分是荒地,无民房村落之迁拆;为灭蝗中心,地区适中;所需砂石材料,可就地取材,较为经济。
1960年12月,民航新海连站开始建设。机场飞行带面积长为600米、宽200米,跑道长400米、宽25米,碎石铺面结构;两端安全带各200×100米,两侧安全带各400×50米,均为土质结构。机场坐标为东经119°09′,北纬34°29′。建筑所需材料、工程机械费、运输费等21.92万元,电力、通讯、场内公路、房屋建筑等12.45万元。机场起降安—2型飞机,系民用机场。
1961年,民航新海连站更名为民航连云港站,南京—新海连航线试飞成功,机场试航后未正式开航。
1962年,民航连云港站根据民航总局统一部署撤销。
1955年,因国防需要,南京军区空军在连云港白塔埠镇征集土地,建二级永备机场。
1956年,空军连云港机场动工兴建,主跑道长2200米、宽60米、厚0.16米,滑行道长2250米、宽16米、厚0.16米,均采用水泥混凝土材料;集体停机坪2条,各长350米、宽35米;加油坪1条,长400米、宽32米,均为水泥混凝土材料;土跑道1条,长2200米、宽200米;土保险道2条,各长400米、宽311米。全部工程于1957年建成。
1984年,国务院确定连云港市为全国首批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连云港市委、市政府在制定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规划时,果断地将发展连云港民航运输事业、改善投资环境摆上了重要议事日程。
1984年4月3日,连云港市人民政府提出重建民航连云港站的请求;4月25日,江苏省人民政府向国务院、中央军委呈送《关于要求在连云港市开辟民用航线的请示》;7月3日,国务院、中央军委以“国发[1984]90号”《关于同意民航使用空军连云港机场的批复》,同意民航使用空军白塔埠机场。
1985年1月12日,为便于机场管理和保证飞行安全,民用设施建设与军队分开,自成系统。民航江苏省局与连云港市政府签定《关于建立中国民用航空连云港站协议书》,组建了民航连云港站工程建设办公室,在市政府统一领导下,全面负责民航连云港站工程的建设工作。
1985年3月16日,机场举行试航仪式,上海至连云港航线试飞成功;3月26日,机场完成简易候机室和其他简易通航设施工程,在候机楼、停机坪未建成,设施、设备尚不完善的情况下,民航连云港站正式简易开航。
1986年11年26日,民航总局下发(86)民航局函字第727号《关于连云港民航站建站工程计划书的批复》。
1987年5月1日,标志着建站工程的主体建筑候机室、航管楼正式破土动工;9月,连云港民航站建站工程在民航总局的主持下通过了初步设计审查;
1989年5月,民航连云港站基本竣工;12月8日,工程通过验收。
1990年7月11日,连云港市政府向江苏省政府上报“连政发[1990]123号”《关于报送<连云港机场扩建二期工程项目建议书>的请示》;10月7日,江苏省政府向国家计委、总参上报了《关于转报连云港机场扩建二期工程项目建议书的请示》。
1992年5月18日,连云港市政府向民航总局上报了连政发[1992]72号《关于呈报连云港机场扩建二期工程预可行性报告的请示》;7月21日,民航总局向国家计委发函,民航局函[1992]901号《关于对连云港机场扩建工程预可行性报告的意见的函》,同意连云港机场进行第二期扩建工程。
1992年9月17日,总参国家纪委联合向江苏省政府和空军、民用航空局行文[1992]参作字第8433号《关于扩建连云港机场的批复》,同意按MD-82B767型飞机的使用要求,扩建空军连云港机场,工程所需资金全部由地方政府筹措,因扩建需牵动的军事设施,由地方政府负责建设。
1993年3月31日,连云港机场扩建二期工程开工;12月29日,工程通过竣工验收。
1994年1月1日,连云港机场二期扩建工程正式交付使用。飞行区达到4D级标准。机场安装有先进的仪表着陆系统和全向信标仪,有先进的助航灯光系统,航管二次雷达和气象雷达,可起降波音767、麦道82等大型运输机,从此结束了连云港机场不能起降大型飞机的历史。
2003年6月28日,民航连云港站新候机楼改扩建工程开工,工程总投资2000多万元人民币,建筑面积5100平方米,包括候机厅、迎接厅、出港厅和附属用房;11月26日,国家民航总局、江苏省人民政府在南京举行民航机场交接仪式,民航江苏省局所属的连云港白塔埠、常州奔牛、南通兴东机场移交给省政府。根据江苏省人民政府第17次常务会议通过的《江苏民航管理体制、行政管理体制和机场公安机构改革方案》,民航站直接下放到所在市管理。
2004年6月22日,民航新候机楼工程通过了民航华东地区管理局、市有关部门的验收。
2006年5月,为推进连云港机场航空口岸开放,连云港市经贸委委托上海民航新时代机场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对连云港航空港进行总体规划设计;7月24日,连云港市领导就筹建连云港机场国际联检厅到机场专题调研。
2007年6月8日,连云港至南京(香港)联程航线正式开通。这是连云港市开通的首条国际(地区)联程航线。
2008年9月8日,国家发改委率19个部委领导来连云港调研江苏沿海开发战略,连云港市正式提出新机场规划选址工作。
2008年10月31日,《连云港机场总体规划》(2008年版)通过民航华东地区管理局评审。根据规划,连云港民航机场的发展定位为区域性国际机场。
2009年3月27日,新建连云港航管业务楼全面竣工,顺利通过校飞,正式投入使用;3月31日,连云港机场国际厅改扩建项目可研报告通过专家评审;4月2日,连云港机场国际厅改扩建项目初步设计通过专家评审;8月16日,连云港机场国际厅改扩建项目举行奠基仪式,正式动工;12月15日,为解决由于连云港驻场空军对机场进行扩建改造与民航仪表着陆系统存在冲突导致连云港民航盲降导航设施不得不关闭使用的问题,在国内没有可行标准前提下,民航总局专门组织了军民航导航专家的微波与盲降共址建设问题的专题研讨会,经过军民航双方从技术标准、设备性能等多方面考虑,经过设备安装、调试及民航局飞行校验,连云港机场成功在全国军民航进行首例导航设施共址试点的先例,历经570天连云港机场无盲降的历史宣告结束。
2010年8月,国家口岸办在收到公安部、海关总署、质检总局、民航总局、中央军委空军等部门同意连云港市空港临时开放的意见后,以国岸函[2010]67号向江苏省口岸办下发了《关于同意连云港至韩国首尔临时客运航班在连云港机场出入境的批复》,可每周执行4班至韩国首尔的航班。
2010年10月8日,连云港市人民政府与连云港市检验检疫局签署了关于连云港航空口岸临时开放保障事宜备忘录;11月15日,连云港机场联检综合楼工程竣工并投入使用;12月3日,连云港机场国际候机厅工程竣工;12月11日,连云港机场国际候机厅工程通过民航专业行业验收;12月15日,连云港机场航空口岸临时开放,开通至韩国首尔航班,成为连云港开辟的第一条国际航班。
2011年6月,连云港机场航空口岸对外开放被列入《国家口岸“十二五”发展规划(2011-2015)》,并于2013年列入国家年度口岸开放审理计划。
2011年7月18日,连云港白塔埠机场公司正式揭牌,标志着连云港白塔埠机场进入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的现代企业发展新阶段;9月7日,连云港机场顺利通过民航华东地区管理局的航空保安后续审计。
2012年10月8日,国家口岸办正式批准连云港市开通连云港至香港出入境临时客运包机航线;10月29日,连云港机场举行连云港至香港航班包机航线首航仪式。连云港成为继南京、无锡、徐州、盐城之后,江苏省内第五个开通香港航线的城市。
2013年5月,江苏省人民政府将连云港机场对外开放的请示重新上报国务院。
2014年6月29日,由中国东方航空开通的连云港至香港航线恢复运行。航线恢复后由每周两班改为每周一班;
2015年7月30日,海关总署将《关于江苏省连云港白塔埠机场对外开放的请示》(署岸发字[2015]38号)上报国务院;9月17日,国务院以国函[2015]144号下发了《国务院关于同意江苏连云港白塔埠机场对外开放的批复》。
2016年12月23日,连云港港口口岸、连云港航空口岸(扩大对外国籍飞机开放)列入《国家口岸发展“十三五”规划》扩大口岸开放项目表。
2017年1月16日,连云港白塔埠机场航空口岸开放通过了省级预验收;2月9日,连云港白塔埠机场航空口岸对外开放顺利通过国家级检查预审;5月18日,连云港白塔埠机场航空口岸对外开放通过国家验收;12月6日,连云港白塔埠机场旅客吞吐量突破100万人次,标志着连云港机场正式迈入全国中型机场行列;12月29日,连云港机场开通直飞泰国曼谷的航班,成为连云港机场航空口岸正式开放后开通的第一条国际航线。
2018年4月18日,连云港白塔埠机场国内候机厅扩容改造项目批前公示。
2019年9月8日,“连云港号”西游文化航空宣传首航活动在北京、连云港两地举办。11点10分,“连云港号”飞机抵达连云港白塔埠机场,在滑行区穿越“水门”滑行而过。以中国红为主色调的“连云港号”飞机是连云港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中国联合航空公司联合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携手打造的全球首架全机体西游文化主题彩喷客机;9月10日,东部机场集团有限公司同时与连云港市国资委签署《连云港花果山机场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增资协议》《连云港白塔埠机场股权转让协议》,连云港白塔埠机场正式加入东部机场集团有限公司;11月10日,连云港机场开通直飞日本静冈的航班,成为继泰国曼谷航线后开通的第二条国际航线;11月25日,连云港机场开通直飞日本大阪的航班,成为继日本静冈航线后开通的第二条前往日本的国际航线。
2020年1月1日,连云港机场开通“天津-连云港-深圳”定期货运航班,成为连云港机场开通的第一条全货机航线;4月25日,国务院批准连云港航空口岸扩大对外国籍飞机开放;7月10日至9月9日,经民航华东地区管理局批准,连云港白塔埠机场进行跑道延长、注浆和道面更换,机场临时关闭;9月10日,连云港白塔埠机场恢复通航;10月25日,连云港机场首次引进中国南方航空驻场过夜飞机,标志着连云港首次迎来始发航班,实现了过夜航班零突破。
2021年11月4日,中国民用航空局空中交通管理局印发通知,明确连云港地区空域调整方案于2021年12月2日零时正式启用。连云港花果山机场全面具备转场运营条件,将于2021年12月2日零时正式实施转场运营,并同步关闭连云港白塔埠机场。
2021年12月1日上午11时,最后一班民航(CZ3636次航班)客机从白塔埠机场飞离。至此,连云港白塔埠机场民航部分完成使命,停止运作。
建设规模
建设分期
连云港白塔埠机场(空军机场)工程于1956年动工,1957年建成。工程主跑道长2200米、宽60米、厚0.16米,滑行道长2250米、宽16米、厚0.16米,均采用水泥混凝土材料;集体停机坪2条,各长350米、宽35米;加油坪1条,长400米、宽32米,均为水泥混凝土材料;土跑道1条,长2200米、宽200米;土保险道2条,各长400米、宽311米。机场属性时为空军二级永备机场(现为三级永备机场)。
连云港白塔埠机场一期(简易通航设施)工程于1984年8月动工,1985年3月完工,历时6个月。工程组建了民航连云港站工程建设办公室,确定机场占地10公顷,其中占用东海县白塔埠镇西柳村土地8公顷,主要用于航站区停机坪、候机室、航管搂、办公室、仓库、武警营房以及辅助用房。工程完工时,仅建成简易候机室和其他简易通航设施,候机楼、停机坪均未建成,设施、设备尚未完善,仅能满足民航连云港站简易开航。
连云港白塔埠机场一期(连云港民航站建站)工程于1988年5月正式动工,1989年12月正式完工并投入使用,历时1年零7个月。工程占地150亩,投资1856万元,按高峰200人次/小时的旅客流量设计,候机楼建筑面积3480平方米,航管楼建筑面积1370平方米,停机坪面积102米×60.5米,可停放两架BAe-146型飞机,联络道面积为181.3米×18米,两边各有4.5米的道肩,停机坪和联络道原设计厚度为20厘米。机场油库按1500立方米建造,建设北远、近导航台,中心发射台,机房面积共计800平方米,场内生产辅助用房、行政办公、生活设施总建筑面积5290平方米,跑道用原空军飞行跑道,规模为2200米×60米。
连云港白塔埠机场二期扩建工程于1993年3月正式动工,1994年1月正式交付使用。工程占地172亩,投资7000万元,飞行区达到4D级标准,全部采用国际标准的夜航助航灯光,累计安装跑道中线灯、边灯、滑行道边灯、入口灯、“T”字灯、一排灯、坡度灯、下滑连体灯、环视灯、南北下滑灯等助航灯具1100套,铺设灯光电缆10万米。机场跑道长度由原来的2200米增至2500米,民航停机坪由原来的6000平方米扩大到20400平方米,可同时容纳两架麦道-82型和一架波音767型飞机。候机楼3500平方米,候机室客流量为300人/小时。
连云港白塔埠机场新候机楼改扩建工程于2003年6月正式动工,2004年6月完工并投入使用。工程投资2000万元,对原候机楼拆除重建,新候机楼建筑面积5100平方米,包括候机厅、迎接厅、出港厅和附属用房。
连云港白塔埠机场三期(国际候机楼改扩建)工程于2009年8月正式动工,2010年12月竣工投入使用。工程投资1.75亿元,扩建停机坪30000平方米,改造原候机厅955平方米,增设旅客登机桥2座、电梯8台,迁建气象观测场、航空加油站及更新改造其他设施设备。新建国际候机楼为地上一层,局部二层。总长113.8米、总宽56.5米,建筑高度为16.508米,建筑面积6289平方米,外观设计是单曲线的一个波浪,有海滨城市的特色。国际候机楼由国际厅、联检综合楼、停机坪、消防车库、特种车库、货运仓库、油料库、气象观测场和航空配餐中心9个子项目组成,设计年吞吐量60万人次,高峰期每小时300人次。工程扩建后,候机楼总面积从5100平方米扩建至1.12万平方米,民航停机坪从2万平方米扩建到5万平方米,设7个停机位(2D4C1B),机场设计年旅客吞吐量扩大至100万人次,高峰期每小时400人次。
连云港白塔埠机场国内候机楼扩容改造工程于2018年7月正式动工,2018年11月投入使用。工程投资398万元,对原候机厅进行改造,一层增加候机面积980平方米,对服务台、验证台、无框自动门等装修更换,增加相应的安检设施和监控系统;对进港厅进行改造,拆除休息区及行李存放查询点,增设行李转盘一部;对03号跑道水泥砼道面除胶,跑道中线地面标志线刷新以及机坪地面机位号码标志的清除、刷新,停机位调整为8个(1D7C);在边防驻勤活动场地南侧增设停车场一处,停车场占地面积约4750平方米,设计小型汽车停车位134个,同时配套建设沥青路面道路与现有道路顺接。工程扩建后,国内候机楼设计吞吐能力扩大至50万人次,高峰小时400人次。
连云港白塔埠机场四期(跑道维修延长)工程于2020年7月正式动工,工程投资约900万元,工程对主降方向跑道延长300米,采用停航施工方案,停航施工结束后,暂时恢复2500米跑道运行。设置600米、20排立式进近灯以及10盏顺序闪光灯,对标记牌进行改造,将跑道脱离道口处跑边灯补齐。滑行道暂停使用,机坪出口处补齐滑行道边灯缺口。跑道道面换板涉及30盏中线灯换新。转为2800米跑道运行时,需设置全套滑行引导标记牌、风向标灯。调整标志线及更新嵌缝料,调试灯光站内的设备及监控系统,搬迁中间气象自动观测设备及下滑台工艺设备一套。
设计参数
运营情况
航线航点
截至2021年4月,连云港白塔埠机场通航城市37个,中国国内城市33个,国际及地区城市4个。
人工值机
据2019年11月中国东方航空官网信息显示,连云港白塔埠机场中国国内及国际港澳台航班起飞前40分钟停止办理乘机手续。
便民设施
客货运量
特色服务
网上值机
截至2019年11月,连云港白塔埠机场提供网上办理乘机手续服务,旅客通过微信公众号,输入身份证号或者护照即可办理网上自助值机服务,并可预选座位。
临时乘机证明
自2019年9月19日起,连云港白塔埠机场正式启用“民航临时乘机证明”系统。旅客在安检过程中发现身份证忘记携带或已过期,便可使用民航临时乘机证明微信小程序,自行注册并填写个人姓名、身份证号码等信息,经系统对本人信息验证后,生成个人专属二维码。前往安检专属验证台,凭系统生成的二维码扫描安检验证台前的仪器设备即可完成乘机身份证件查验。
服务团队
“云燕”服务组组建于2008年,是在连云港机场地面服务部服务队基础上新成立的服务团队。服务组根据旅客的新需求增加了旅行常识、天气预报、失物招领、针线包等服务项目,为旅客提供免费茶水、航班时刻表,书报;对老、幼、病、残、孕旅客提供专人接送一条龙服务,并针对这些特殊旅客给予特别关爱,如提供轮椅、乘机引导、优先安检、优先登机、特殊护理等。
交通换乘
机场专线
机场专线途经站点为市公交集团、党校、市政府东门、市政府、文化艺术中心、联通大厦、市检察院、博纳花园、苍梧小区西门、兴业时代花园、大润发、万润花园、博威江南明珠苑、郁洲公园东、郁洲公园(北)、银泰花苑、利玛国际锦苑、汽车总站、连云港火车站(南)、石油公司、电视台(西)、园林花园、华北桥、幸福中央、幸福广场、白塔埠机场。采取无人售票,票价20元,机场专线的运营时间如下。
定制班线
机场定制班线途经连云港白塔埠机场、灌南汽车站、灌云汽车站。灌南发往机场时间为6:30、13:00,灌云发往机场时间为7:10、13:50,机场返回时间为9:50、15:30。
停车场
据2019年11月中国南方航空官网信息显示,连云港白塔埠机场停车场位于候机楼南侧广场。收费标准为15分钟内免费,12小时内10元,每24小时上限为20元。
建设规划
2006年,市经贸委委托上海民航新时代机场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对连云港航空港进行总体规划设计,规划标准按照国家民航的近期10年,远期4D级机场设计兼顾E类飞行区规划设计。
2008年6月1日,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了《江苏省民航“十一五”至2020年发展规划》。按照规划江苏省将分布9大机场,同时明确“两枢纽、一大、六中”的定位。其中,连云港民航机场定位“大型机场”(省内干线机场)。
2008年10月31日,《连云港机场总体规划》通过民航华东地区管理局评审。根据规划,连云港民航机场的发展定位为区域性国际机场,规划年限为30年,分别按照近、远期和过渡期三个阶段进行。根据预测,近期规划目标年为2020年,拟满足年旅客吞吐量130万人次、货邮行吞吐量0.75万吨,年客机起降14988架次的业务需求。远期规划目标年为2040年,拟满足年旅客吞吐量530万人次、货邮行吞吐量5.4万吨,年客机起降56667架次的业务需求。
2009年6月1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了《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规划明确提出:“扩建连云港白塔埠机场并提升为国家一类开放口岸,根据发展需要规划迁建新机场,实施军民分设,建设服务苏北鲁南地区、面向亚太的区域性国际航空港”;
2019年4月16日,《连云港民用机场总体规划》(2019年3月版)获民航华东地区管理局批复。批复明确:连云港民用机场近远期规划均为干线机场、国际机场。
连云港白塔埠机场自1985年开航以来,历经多次扩建。2006至2017 年,连云港白塔埠机场旅客吞吐量从15.5万人次猛增到109.3万人次,高峰小时国内旅客进出港超过700人次,国内候机厅已经远远超过高峰小时300人次的设计吞吐能力,服务保障能力严重滞后,影响了旅客服务质量。机场设施设备相对简陋,配套设施不完备,影响了机场各种功能的发挥。机场的周边道路配套设施等级较低,进出市区道路与铁路平面交叉,高峰时段堵车情况时有发生。机场站坪、航站楼南北两侧均为军用设施,且站坪与平行滑行道之间无法新建第二排机位,故站坪、航站楼无原址扩建空间。
根据《连云港民用机场迁建工程项目选址公示》、《连云港民用机场迁建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连云港军民合用机场民用部分迁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关于连云港军民合用机场民用部分迁建工程初步设计及概算》、《连云港民用机场总体规划》(2019年3月版),为缓解军民航飞行矛盾,拓展民航发展空间,适应江苏北部地区航空运输发展的需要,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和旅游业发展,规划迁建连云港军民合用机场民用部分。连云港民用机场迁建场址为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小伊乡,机场近远期规划均为干线机场、国际机场。近期规划目标年为2030年,远期规划目标年为2050年。近期按照满足年旅客吞吐量8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8万吨、飞机起降73674架次,远期按照满足年旅客吞吐量30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28万吨、飞机起降221233架次进行规划。近期规划1条长3200米跑道;远期在近期跑道西侧规划建设长3600米第二跑道1条,并将近期跑道向南延长至3600米,飞行区指标为4E。连云港民用机场迁建完成后连云港机场将实现军民航的分开设置,白塔埠机场将保留现状,逐步转为军用机场。
所获荣誉
机场文化
建设区域性国际枢纽机场
确保安全、开拓市场、优质服务、美化环境、争取开放
满足客户需求、创新谋求发展、追求客户价值
价值意义
连云港白塔埠机场在同类机场中航线最多、结构最优、运行经济性最好,旅客吞吐量连续多年增长速度达到20%以上。连云港是42个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之一,民航的快速发展,强化了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地位,“民航强市”反哺港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逐渐成为连云港市对外交流的空中桥梁、招商引资的靓丽名片和产业升级的强劲引擎。(《连云港日报》评)
参考资料
机场简介.连云港白塔埠机场.
最新修订时间:2024-05-09 15:56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