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山连四纸
江西省铅山县特产
铅山连四纸,江西省铅山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产品特点
产地环境
铅山连四纸产自江西省铅山县,铅山县南部中低山区,层峦叠嶂,森林茂密;中部低山丘陵区,梯田层层,油茶遍布;北部低山岗地河谷平原区,地势平缓。北境最低处海拔仅40米。境内地势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倾斜,南北最大跨度66千米,东西最大宽度54千米。
铅山属中亚热带温湿型气候,距海洋较近,受亚洲大陆和太平洋、印度洋季风交叉影响,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根据1959年~2007年气象资料统计,2011年平均气温在17.2℃至19.6℃之间,最冷的一月份平均气温6.1℃,最热的七月份平均气温29.5℃,年均降水量1700至2100毫米,平均年日照为1792小时,年均无霜期251至274天,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南风。由于气候温暖,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截至2017年,铅山县森林面积242.5万亩,森林覆盖率74.25%,毛竹林62万亩,是江西省重点林区县,适宜制作铅山连四纸。
历史渊源
后汉,铅山连四纸始创。
明代,高濂《遵生八笺》把“铅山纸”列为元代“妍妙辉光,皆世称也”的精品。明代宋应星《天工开物》有数处记载了铅山造纸状况,对铅山纸品种的连四、柬纸作了说明。
20世纪50年代开始,连四纸的生产始终处于时续时停的状态。
20世纪80年代中期,浆源村应省供销社之请,再度开槽。
生产情况
清末民初全县生产连四纸的纸槽有1400多张,仅浆源一个村就有20张,铅山连四纸每年外销20多万件。
铅山连四纸年产40000刀,年产值约2000万元。先后与国家图书馆、浙江省图书馆、西泠印社等多家机构达成产品专供协议,成为古籍善本修复用纸。
产品荣誉
2016年12月,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铅山连四纸”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地理标志
地域保护范围
铅山连四纸产地范围为江西省铅山县现辖行政区域。
质量技术要求
一、原料制备
保护区范围内海拔400~600米生长的当年生嫩毛竹,断条长度3.5~4.0米。
二、发酵制丝
选取PH值7.0~7.5的山泉水在堆叠整齐的毛竹堆塘均匀淋水,约60天后待毛竹断面有乳白色浆液渗出后,断水三天发酵,再行淋水。
再淋水90~100天后进行制丝,尽量减少青皮厚度,对剥出的竹丝进行捶打,并予以清洗,减少毛竹内黄。
腌制时按1分生石灰10份水使石灰乳化,再按1份生石灰2份竹丝的比例充分浸渍竹丝,叠堆密实整齐,使它自然生热发酵。冬季发酵堆上应加覆盖物。
蒸煮竹丝,装锅密实而又较为透气,不会产生偏漏气现象,锅顶冒气5~6小时后方可停火,歇火后12小时出锅。
漂白,将竹丝团成黄饼,规格¢30厘米,厚度1~1.5厘米,饼形园整,黄饼上漂白山场晾晒,上山后每月翻饼一次,4个月后天然漂白的白饼下山,须捡尽残留在竹丝饼上的杂质。
三、抄纸
打浆前用水充分润浸白饼,第二次捡尽杂质,打浆度保持在18±1度的叩解度。
正确掌握纸药用量,按1.2~1.5%配用纸药;根据纸张克重要求正确掌握克重,要求每平方米克重误差不得超过±2克。
四、焙纸
榨砣必须逐步加压,时间控制在1~1.2小时之间,榨好后的湿砣水份控制在60~62%之间。
严格控制焙面温度,以不超过60℃为宜,归置烘焙过程中废纸,防止杂尘二次污染浆料。
五、产品主要技术指标
六、感官指标
纸质绵韧,手感润柔,纸面平整洁净,有隐约竹帘纹。
专用标志使用
铅山连四纸产地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铅山县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经江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核,报质检总局核准后予以公告。铅山连四纸的检测机构由江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在符合资质要求的检测机构中选定。
最新修订时间:2023-06-01 08:36
目录
概述
产品特点
产地环境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