迤沙拉
四川省攀枝花市国家级4A级景区
迤沙拉历史文化景区位于攀枝花市仁和区平地镇,距京昆高速平地出口直线距离6.4公里。景区内的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俚颇彝族第一寨——迤沙拉村,是古时南丝绸之路的一个驿站。长期的彝汉交往和融合,在此形成了独具风情的俚颇民俗文化。
背景介绍
在攀西地区民族历史文化的壮丽图景上,自北而南的西南大驿道与自西向东的金沙江交汇处,有一个古朴而神秘的彝家村落——“中国彝家第一村”迤沙拉,凭着她古老的深山民族历史文化,吸引着世界探寻的目光……
二千年来,作为南丝绸路上必经之地,迤沙拉阅尽古道沧桑,迎送历朝历代名人雅士——司马迁经略云南,诸葛亮五月经此渡泸深入不毛,杨升庵数度往还,石达开经此入川血溅大渡河……
迤沙拉彝人隶属彝族中里泼支系,历史悠久。到了公元1381年,朱元璋“洪武开滇”,从江苏、江西、安徽等地派驻30万大军至云南平乱,并开明地实行彝汉通婚“就地落籍”的民族政策,迤沙拉迎来了攀枝花历史上第一次大移民。600年来,这些带来崇文重道、能耕善织、精于工巧习俗的江南移民,在这块土地上安居乐业、休养生息。本土彝人加上东部移民,迤沙拉形成了传承至今彝汉融合的独特民族历史文化。
简介
迤沙拉村
迤沙拉是我国最大的彝族自然村。在3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居住着518户2245人,其中彝族人口占全村总人数的96%。迤沙拉素有“天下彝家第一村”之称,言其在彝寨中,历史悠久、文化辉煌、人口兴旺、经济发达……
迤沙拉谈经古乐与丽江纳西古乐、大理洞经音乐同属一脉,均系古时的宫廷音乐演变而来。此中既有道家崇尚天地自然之声的仙风道骨;又有江南水乡缱绻涤荡的儿女情怀;且不乏里泼彝人田野劳作应歌而起的豪放粗犷……挚朴的迤沙拉人演奏金陵遗韵,表达了南京移民们对秦淮古土的拳拳依恋;彝家山歌野曲的变奏,正反映了彝汉通婚、彝汉民族融合在音乐中的演绎和变迁。
两千年的茶马古道承载着沧海桑田,经历了一段段艰难苍凉。青石上留下的深深的马蹄坑,使人情不自禁生出追古忆昔的怀想。在古道经过的地方,有据说是诸葛亮留下的“可以栖迟”的手迹石刻;在营盘山,诸葛大营城墙等古迹至今犹存……
迤沙拉,这藏在深山中的民族历史文化瑰宝,亟需受到世人关注和保护。而不久之前,国家发改委、建设部、国家文物局评定迤沙拉为第二批24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之一;市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给予迤沙拉极大关注,正积极制定措施和想方设法保护和开发迤沙拉;遵照“科学性、保护性、针对性、适度性、可持续性”原则,保护性地开发迤沙拉的民族历史文化内涵和古村特色,促进优秀的民族历史文化遗产持续发展和更好利用。
迤沙拉村史馆收藏了民族服饰、农耕器具、乐器、族谱等200余件展品,记录了迤沙拉村的人物风采、马帮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等内容。据介绍,村史馆于2019年建成,成为了迤沙拉对外宣传的窗口,方便游客直观了解迤沙拉村的历史文化,体验不同的民俗风情,为乡村振兴注入文化“灵魂”。
自2005年迤沙拉村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以来,迤沙拉通过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创建、全国传统古村落保护、高标准农田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新村、民族特色村寨、高效节水等项目,总投资上亿元,将村中的土泥路全部硬化成了水泥路,还修建了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对村民的庭院、厕所、厨房等进行了全面改造。
2022年7月,仁和区再次投资1300余万元对迤沙拉旅游景区进行优化升级。非遗小院、张家酒馆、游客中心……随着一项项文旅设施的落地建成,迤沙拉以崭新的面貌迎接着四面八方的客人。
2023年2月25日,2023年迤沙拉“姊妹节”热闹开幕,俚颇长街宴、打姊妹糕、彝族打跳舞、“姊妹手牵手”篝火晚会等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吸引了众多游客进村游玩。3天的活动累计接待游客1.8万余人,实现旅游收入900余万元。
建筑风格
依平缓的金沙江西岸台地而建的迤沙拉民居,大都采用青瓦白墙、土木结构,呈现出一派苏皖小镇的风貌。村内小巷纵横,密如蛛网;家家高墙深院,院院紧邻;门前有巷,巷巷相通。胡家巷、张家巷……一路走来,犹如行走在时空的迷宫之中,但见深院、高墙、深巷,“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勾心斗角”之势醒目。
体现着“合和聚财”风水氛围的四合院,其四合五进、高瓴飞檐突出表现了“五岳朝天、四水归井”的徽派建筑风格。房屋的屋脊、四檐尖端均有昂扬向天的装饰;其四厢的内檐水道均朝天井内,以讨聚风聚财的吉利。雕花窗户、板壁、檐梁、墩柱、桌椅……处处可见工巧的雕刻艺术。而屋檐设计的精美、瓦当图案的考究,更令人叹为观止。迤沙拉人在堂屋设立祭祀神位,“天地君亲师”、“先祖、灶君……”当地彝人虔诚地传承着汉文化传统。
四大姓氏
“起家车轮子,毛家笔杆子,纳家包谷子,张家酒坛子”。迤沙拉有四大姓“起、毛、纳、张”,家谱严谨,数百年数十代不断香火,老少妇孺皆知。“迤沙拉第一姓,毛家毛半村”,迤沙拉毛氏共148户,890人,堪称迤沙拉的第一大姓。和韶山毛氏同源共祖。
婚庆习俗
在喜庆的鞭炮声中,新郎新娘虔诚地祭神敬香“退车马”。一位族中长者杀公鸡喷血于地,以示驱邪,迎吉祥。进门前,一群族中亲友拥着新娘“踩碗”,踩破碗寓意岁(碎)岁(碎)平安。进门后,新娘点燃一对红蜡烛,新郎、新娘拜天地、祭祖宗后,各喝一大口交杯酒喷向对方脸上,毛兴荣告诉我们,“喷洒交杯酒”寓意相亲相爱、天长地久。
在松柏枝干搭顶、松毛铺地的青棚里,新郎新娘肃穆地举行了拜天地、拜祖先、拜长辈仪式,婚礼达到了高潮。
婚礼上,身着鲜艳民族服装的妇女是一道道养眼的风景。而她们的服饰着装,强烈地表现了彝汉交融的风格。妇女头戴彝人的扣花帽,服饰却保留着明代汉风的痕迹——宝蓝布料、宽袍大袖,配以装饰着漂亮纹饰的背心或围腰,尤其是脚上的绣花鞋,图案之精美,手工之灵巧,令人惊叹。
地图信息
最新修订时间:2024-09-25 15:02
目录
概述
背景介绍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