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阿贝利主题变奏曲》,作于1823年的《迪阿贝利变奏曲》。奥地利作曲家兼出版家迪阿贝利创作了一首圆舞曲,并邀请50位音乐家根据此主题各创作一首变奏曲,合成一部集体创作集,以爱国艺术家协会的名义出版。参加此项活动的音乐家包括了贝多芬、舒伯特、车尔尼、胡梅尔和年仅11岁的李斯特。迪阿贝利是一位相当成功的音乐出版家,但却只是一个平庸的作曲家,当时贝多芬接到迪阿贝利这个主题时曾大笑,讥讽这是“擦鞋匠的破布”,认为这是一首极粗俗、无聊、幼稚的圆舞曲,拒绝参加“爱国艺术家协会”。
《迪阿贝利主题变奏曲》,作于1823年的《迪阿贝利变奏曲》。奥地利作曲家兼出版家迪阿贝利创作了一首圆舞曲,并邀请50位音乐家根据此主题各创作一首变奏曲,合成一部集体创作集,以爱国艺术家协会的名义出版。参加此项活动的音乐家包括了贝多芬、舒伯特、车尔尼、胡梅尔和年仅11岁的李斯特。迪阿贝利是一位相当成功的音乐出版家,但却只是一个平庸的作曲家,当时贝多芬接到迪阿贝利这个主题时曾大笑,讥讽这是“擦鞋匠的破布”,认为这是一首极粗俗、无聊、幼稚的圆舞曲,拒绝参加“爱国艺术家协会”。后来同意单独给贝多芬出版,他才答应为迪阿贝利写一首六至八段的变奏曲。但是,在创作过程中,贝多芬的乐思滚滚而来,一下写了33首,比他1807年创作的有32段变奏的c小调变奏曲还要多。因篇幅过大,歪打正着,正好单独成册,作为上卷。其余音乐家的作品合为下卷。贝多芬是在53岁的时候创作此曲的,这也是他创作出许多伟大作品的鼎盛时期。也许是创作的构思早已深埋在贝多芬的心里,一但遇上合适的环境,音乐的种子马上破土而出,他的创作仿若下笔有神,挡不住的音乐灵感令他一下子就创作了33首优秀的变奏曲。这部作品是继巴赫《哥尔德堡变奏曲》后,又一部传世的经典钢琴变奏作品。
这部出色的钢琴变奏作品,自1824年出版后却更遭到了数年乏人问津的尴尬命运。直到由19世纪著名的指挥家、钢琴家彪罗对《迪阿贝利变奏曲》作了大量的推广工作,成功地激起了人们对该曲的兴趣。
贝多芬高超的创作技巧和极富创造性的手法在《迪阿贝利变奏曲》中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彪罗认为不应只简单地把这部作品看作是一系列精彩的变奏,应更深地发掘作品的内涵——在作品中,人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贝多芬思想的进化和对
声音的想象力,整个音响世界的意象被勾勒出来,这部作品反映的是他天才般音乐“
小宇宙”的无限潜能。
在第31变奏中,人们会看到巴赫所写的柔板的再现,随后的两重
赋格变奏非常类似亨德尔时代的复活。最后三段变奏构成了过去音乐世界的重演。除c小调的第9和第28至31变奏以及降E大调的第32的
赋格变奏外,整曲都采用C大调。第23变奏采用了莫扎特的
歌剧《唐·璜》的主题,但这并未打乱变奏形式的逻辑。
舒曼曾称这部变奏曲是贝多芬用钢琴对听众的永别。在这部作品中,贝多芬表现出高深的技巧,因此它被称为
音乐史上
无与伦比的著名变奏曲。
《迪阿贝利变奏曲》表现出古典主义的宏伟气势,贝多芬将原本平庸无趣的圆舞曲主题打造成华丽典雅的音乐殿堂。只有巴赫的《哥尔德堡变奏曲》以及独奏
小提琴奏鸣曲第五乐章主题加32个变奏的《夏空舞曲》才能与之媲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