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信
汉语词语
迷信,汉语词语,拼音是mí xìn,指相信怪自然的东西存在,也泛指盲目地信仰崇拜。
释义
1、相信怪自然的东西存在。
2、泛指盲目地信仰崇拜。
例句
1、信仰神仙鬼怪
清·潮声《记栗主杀贼事》:“迷信者云:‘命中犯披麻,杀人不用刀。’”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回:“我不是迷信了那因果报应的话。”
峻青《海啸》序幕:“他很迷信,每当有什么重大行动和委决不下之事,总要用龟板占上一卦。”
洪深 《五奎桥》第一幕:“乡下迷信的事太多了,吃素念经是迷信,拜忏打醮是迷信,坟地风水也是迷信。”
《大乘庄严经论·卷第四·明信品第十一》‌:“七者有迷信,谓恶信,由颠倒故;八者不迷信,谓好信。”
2、泛指盲目的信仰崇拜
新华文摘》1982年第5期:“善疑,就是不迷信旧说,坚持独立思考。”
参考资料
迷信.百度汉语.
迷信.千篇国学.
大乘庄严经论.读书网|dushu.com.
最新修订时间:2025-04-03 20:48
目录
概述
释义
例句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