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春牛
古代用土制成的象征农事的土牛
春牛,是古代用土制成的象征农事的土牛。后改作苇或纸扎成。旧时风俗,立春前一日有迎春仪式:地方官行香主礼,由人扮“句芒”鞭土牛,表示催耕迎春。句芒是传说中的人面鸟身的司命之神,“司禄益食而民不饥,司金益富而国家实,司命益年而民不夭”(《玉函山房辑佚书》辑《随巢子》)。
民俗演绎
送春牛的民俗,源于这种古老的迎春仪式。但在历史的长河中,已演绎成送春牛图的形式,即在立春前后,由“春倌”(送春牛的人)拿着木刻版印的春牛图逐村逐户唱送。
客家风俗
送春牛,一般在年初一,由三、五人组成一个小队,向各户送春牛图,有吹唢呐的,打小鼓的,敲小钹的,在每家门口吹打,送上“恭贺新禧”红贴,主人会给红包。 稻草龙 一截一截,插满香火,由小孩抬着到各户灶前和猪舍牛栏去舞,祝贺合家平安、六畜兴旺,各户要给红包,小孩得欢乐,主人求吉利。 蝙蝠灯也由小孩逐户去舞,“火龙进屋,要你蜡烛”、“恭喜发财,买田建屋”,蝙蝠灯不收红包,只要蜡烛。
侗族习俗
在农历立春日,家家修整、打扫牛栏,用嫩草、饭、糯米酒喂牛。晚上舞“春牛”。用竹篾做骨架,上面糊纸,做成牛头,用灰布缀以棉绒做牛身,上挂一朵大红花。两人提着写有“立春”二字的大灯笼引路,二人合舞“春牛”,紧随后面是一群挑担荷锄的青壮年,边走边表演各种耕耘动作,如驱牛耕地、挖泥耙田、送肥、捉害虫等,舞姿简朴粗犷,很有生活气息。
唱词
春倌吟唱的徒歌,既有劝耕之意,又有对主人的良好祝福:
走了一程又一程,不觉来到贵府门。
来到贵府把门进,我为主家送牛神。
牛角弯弯两边分,我说话来主人听。
这张牛图送主人,抓紧时光搞备耕。
修好农具换好种,阳雀一叫闹春耕。
这张牛图送主人,秋来满坝是黄金。
大仓小仓装不下,囤子冒尖齐屋顶。
这张牛图送主人,招财进宝满堂春。
六畜兴旺百事顺,家业鸿发有名声。
春倌唱到这里,便把春牛图送给主人。然后接着吟唱:
恭喜恭喜三恭喜,我把牛图来压起。
牛图压在桌子头,一股银水往屋流。
牛图压在神位旁,牛王慈尊主吉祥。
牛王慈尊到你家,金银财宝用锄挖。
牛王慈尊进你门,东仓西库尽堆银。
不是我今来奉承,招财进宝遇贵人。
自从我今送过后,春满乾坤福满门。
牛是农家之宝,是勤劳、善良、憨厚的象征。几千年来,它默默地为人类耕耘,而从不过问索取,因此,人们把它奉为“牛王慈尊”。为了启迪人们爱护耕牛,有的春倌还用下面的唱词构成线条(从牛鼻子开始到牛尾巴结束)组成一幅春牛图:
世人听我说原由,不要刻薄好耕牛。
它是人间大力神,丑宿星中排在头。
原为上界金牛兽,私与仙女把婚求。
王母娘娘动了怒,才把金牛贬凡域。
金牛下凡把善行,犁田耕土救黎民。
膀上枷担千斤重,吃苦耐劳往前奔。
走得快来不要紧,走得慢来打上身。
冬夏拉车忙推磨,春秋又把田来耕。
不管天气冷和热,水深泥烂都要行。
抬头望见鞭子晃,肚中无草泪长倾。
口渴喝口田中水,叫声快犁莫站停。
肚饿啃把田边草,声声骂它疲踏瘟。
一年四季都辛苦,做出粮食归主人。
白米细面主人吃,耕牛只有谷草吞。
种田之人听我讲,吃饭不要把牛忘。
耕田全靠牛力壮,早栽秧子谷先黄。
不怕年中雨水广,牛强总要多打粮。
人力强来牛力壮,抢水打田也不慌。
满栽满插满坝绿,秋天粮食堆满仓。
牛是农家宝中宝,喂养不好要遭殃。
这段组合成春牛图的文字,春倌也要唱给主人听。
主人收下春牛图,赠给春倌一些钱物,春倌便到下一户农家唱送去了。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6-17 21:32
目录
概述
民俗演绎
客家风俗
侗族习俗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