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梓州高参军还京
唐代卢照邻诗作
《送梓州高参军还京》是唐代诗人卢照邻的作品。这是一首送别诗,是作者宦游四川期间所作,诗中抒写了送高参军的离情别绪,流露了对友人路远艰难的担心和别后的思念之情。景凄词切,情真而思深。
作品原文
送梓州①高参军②还京
京洛③风尘④远,褒斜⑤烟露⑥深。
北游君似智⑦,南飞我异禽⑧。
别路琴声断,秋山猿鸟吟。
一乖青岩酌⑨,空伫白云心⑩。
创作背景
这是一首送别诗,是作者宦游四川期间所作,诗中抒写了送高参军的离情别绪,流露了对友人路远艰难的担心和别后的思念之情。景凄词切,情真而思深。
字词注释
①梓州:州名,因梓潼水为名,旧治在四川三台县。
②高参军,生平不详。参军,谓参谋军事。晋以后军府和王国始置为官员,沿至隋唐,兼为郡官。
③京洛:洛阳的别称。因东周、东汉均建都于此,故名。
④风尘:风与尘,喻旅途辛苦。
⑤褒斜:即褒斜道,古道路名。因取道褒水、斜水二河谷得名。通道山势险峻,历代凿山架木,于绝壁修成栈道,旧时为川陕交通要道。
⑥烟露:一作“烟雾”。
⑦“北游”句:语本《庄子·知北游》:“知北游于玄水之上。”按“知”即智。
⑧“南飞”句:指由京来蜀。典出《庄子·逍遥游》鲲鹏图南。禽,指鹏。异禽,与鹏有异,谓无鹏之宏志。
⑨青岩酌:青山饯行。
⑩白云心:谓思念之情。《穆天子传》载西王母《白云谣》:“白云在天,山陵自出。道里悠远,山川间之。将子无死,尚能复来。”
作品鉴赏
提起“初唐四杰”,人们自然会想到杜甫对“王杨卢骆”的高度评价:“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会想起千古传诵的名句:“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还会想到骆宾王7岁而吟《咏鹅》,杨炯9岁被奉为神童,王勃25岁即赋《滕王阁序》等逸事。但是,对于卢照邻,知之者甚少。他的《长安古意》虽为佳作,但因其未能尽脱六朝藻绘余习,流传也并不广。其实,卢照邻同样才华过人,除擅长七言歌行外,其五言格律诗十分精致,特别是登临送别类的小诗,更是别具一格。
好友高参军北还,可喜可贺,一路上,纵然山高路险,他也会觉得“驿路开花处处新”的。诗人觉得自己南滞在此,形单影只,实在愚痴,即便有鸿鹄之志也是枉然。高参军将从自己当年南游蜀地的来路还京,真为他提心吊胆:这一路上,风尘滚滚,关山重重,那数不清的峭壁悬崖,急流险滩,不知他如何跋涉。诗人眼看好友离去,远了,远了,好友的车盖早已在视线之外,他还在离别的高坡上挂肚牵肠:什么时候该过三峡,什么时候能越秦岭,什么时候才安抵京洛,“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渡愁攀援”的蜀道将如何穿越,“又闻子规啼夜月”的空山野岭又怎样入眠。恍惚间,琴声似断,昔日相与饮酒吟诗的高参军已离他而去,难以再见;秋山俱寂,夜空“杜鹃啼血猿哀鸣”的悲声格外刺耳,令人毛骨悚然。猛一惊,直面惜别时的童山青岩,不胜感慨:“志同道合的你我,千山万水将隔不断我们的情谊。《穆天子传》载西王母《白云谣》云:‘白云在天,山陵自出。道里悠远,山川间之。将子无死,尚能复来。’我期待着这一天的到来。”
卢照邻性格孤傲,卓尔不群,为时世所不容,却为亲友所钦佩。关键时刻,总有朋友使他摆脱困境。因此,诗人特别珍重这人世间难得的真情,每每分手之时,常常写诗馈赠。由于悲苦,这类诗作往往景幽情苦,词冷曲哀,凄切有余而旷达不足,但其拳拳之心,眷眷之意却表露无遗。
“士穷节乃见”,“患难见真情”,卢照邻其人其节,其情其义,便是一例。
作者简介
卢照邻(约632—695),唐代诗人。字升之,自号幽忧子,汉族,幽州范阳(今河北省涿州市)人。他与王勃、杨炯、骆宾王以文词齐名,世称“王杨卢骆”,号为“初唐四杰”。卢照邻工诗,尤其擅长七言歌行,对推动七古的发展有贡献。
最新修订时间:2024-09-18 22:22
目录
概述
作品原文
创作背景
字词注释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