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王侍御往东川放生池祖席
唐代杜甫所作律诗
《送王侍御往东川放生池祖席》是唐代诗人杜甫的律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和对春景的无限留恋。
原文
东川诗友合,此赠怯轻为。
况复传宗匠①,空然惜别离。
梅花交近野,草色向平池。
傥忆江边卧,归期愿早知。
创作背景
【朱注】此诗见王原叔本。蔡氏编在多州诗内。今按:成都诗有王侍御郁及王侍御契,此或即其人欤。诗云衰疾江边卧,应指草堂言。放生池亦当在成都。邵注谓在蓬溪县龙多山,误矣。蔡曰:梓州为东川。唐肃宗诏:天下临池带郭处,置放生池,凡八十一所。颜真卿为碑。行者有祖道之祭,祭毕饮于其侧,谓之祖席。
注释
①诸本皆作传宗近,意不可解。张远指放生池,以佛家有南北宗也。此说牵强。邵注作传踪,谓音信相通,此亦无据。按近字犯重,恐是匠字,乃字形相似而讹耳。公《八哀诗》云:“宗匠集精选。”宗匠二字,本袁宏书。初欲改近为匠,尚无确据,偶阅《诗纪》载晋时仙识“匠不足虑忧远危”,冯惟讷云,“匠疑作近。”今按:彼是误近为匠,此则误匠为近,可以互证。
赏析
(上四送王侍御,五六池边春景,末乃预订归期。东川乃诗友会合之地,故欲赠诗而怯于轻为。况侍御能诗,共传宗匠,徒然作惜别常语,亦何为乎。当兹冬尽春来之际,惟愿早归,以尉衰疾,此今日送行之意也。)
作者简介
杜甫 (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生于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天宝中期到长安,仕进无门,困顿了十年,才获得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职。安史之乱开始,他流亡颠沛,为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左拾遗。后弃官西行,入蜀定居成都,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拾遗、杜工部之称。晚年举家东迁,途中留滞夔州二年,出三峡,漂泊鄂、湘一带,贫病而卒。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诗圣”。他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他的五七古长篇,亦诗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他在五七律上也表现出显著的创造性,积累了关于声律、对仗、炼字炼句等完整的艺术经验,使这一体裁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杜甫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大李杜”。存诗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传世。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8-31 07:02
目录
概述
原文
创作背景
注释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