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蔡十二之海上》是唐代诗人
高适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是诗人海上送别友人的写实诗歌,整首诗表达的是悲戚无奈的送别场面,以海上天寒地冻的情景烘托诗人心情。借南飞大雁表达了诗人送别友人的无奈与不忍。高适诗歌以苍劲豪放,气势磅礴见长,这首是诗人不多的惜别友人,心情悲酸的诗。
①此诗敦煌集本题作《卫中送蔡十二之海上》,《全唐诗》题下注:“时在卫中。”卫中,即古卫国之地。周公平定武庚叛乱后,把原来商都周围地区与殷民七族分封给周武王弟康叔,是为卫国,建都朝歌,即今河南省淇县。②黯然:感伤沮丧貌。
江淹《
别赋》:“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益:更加。③季弟:最小的弟弟。此指蔡十二。念:敦煌集本作“今”。救:敦煌集本作“旧”。急难:《
诗经·
小雅·常棣》:“脊令在原,兄弟急难毛传:“脊令,雍渠也。”郑玄笺:“雍渠,三鸟,而今在原,失其常处,则飞则鸣,求其类,天性也,犹兄弟之于急难。”④海路雪中寒:敦煌集本作“海日望中寒”。
因卫中在河南淇县,则此诗应作于高适寓居淇上之时,故系于开元二十九年(741)。诗为蔡十二送别,前半抒情,既抒诗人与蔡十二之别情,又赞蔡氏兄弟友爱之情;后半写景,实则借景抒情,以想象中此去海上凄冷风光烘托眼前别情,境界开阔而情深意重。
高适(700—765),唐代诗人。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蓚(今河北景县)人。早年仕途失意。后来客游河西,先为哥舒翰书记,后历任淮南、四川节度使,终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其诗以七言歌行最富特色,笔力雄健,气势奔放。边塞诗与
岑参齐名,并称“
高岑”,风格也大略相近。有《
高常侍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