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虞城刘明府谒魏郡苗太守》是唐代诗人
高适创作的一首
五言诗。
作品原文
送虞城刘明府谒魏郡苗太守
天官苍生望,出入承明庐。
肃肃领旧藩,皇皇降玺书。
茂宰多感激,良将复吹嘘。
永怀一言合,谁谓千里疏。
对酒忽命驾,兹情何起予。
炎天昼如火,极目无行车。
长路出雷泽,浮云归孟诸。
魏郡十万家,歌钟喧里闾。
传道贤君至,闭关常晏如。
君将挹高论,定是问樵渔。
今日逢明圣,吾为陶隐居。
注释译文
①虞城:唐时为睢阳郡属县,在今河南省虞城县,位于商丘市区以东。刘明府:名未详。唐以后多以明府称县令。王志坚《表异录·职官》:“唐人称县曰明府,汉人谓之明廷。”据李白《虞城令李公去思颂碑》李锡拜虞城令在天宝四载。魏郡:原魏州,天宝元年(742)改魏郡,治所在贵乡县(今河北省大名县东北)。苗太守:即苗晋卿,据《旧唐书·苗晋卿传》:“开元二十九年,拜礼部侍郎,前后点选五年。……天宝三载闰二月,转魏郡太守,充河北采访处置使。……晋卿宽厚廉谨,为政举大纲,不问小过,所到有惠化,魏人思之,为立碑颂德。”
②天官:《新唐书·百官志》:“武后光宅元年,改吏部曰天官。”中宗神龙元年(705)复旧制。据《旧唐书·苗晋卿传》记载,苗氏曾任侍御史,度支兵、吏部三员外郎。开元二十三年(735)任吏部郎中,二十四年(736)任中书舍人,二十九年(741)任礼部侍郎。承明庐:汉承明殿旁屋,侍臣值宿所居,称承明庐。三国时魏文帝以建始殿朝群臣,门曰承明,其朝臣止息之所亦称承明庐。《文选·应璩〈百一诗〉》:“问我何功德?三入承明庐。”张铣注:“承明,谒天子待制处也。”后以入承明庐为入朝或在朝为官的典故。
③旧藩:指魏郡。唐代的郡与藩国的地位相当,故称。皇皇:昭著,光明。《诗经·小雅·皇皇者华》:“皇皇者华,于彼原隰。”毛传:“皇皇,犹煌煌也。”玺书:指皇帝的诏书。《汉书·循吏传》谓汉宣帝以太守为“吏民之本”,凡郡太守有治绩者,辄以玺书勉励。
④茂宰:旧时对县官的敬称。厉荃《事物异名录·爵位·知县》:“茂宰:《山堂肆考》:‘汉卓茂为密令有声,故用以比宰邑者。”此指刘明府。吹嘘:比喻奖掖,汲引。
⑤一言合:一言相合而成深交。
⑥起予:启发自己。《论语·八佾》:“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何晏集解引包咸曰:“孔子言子夏能发明我意,可与共言《诗》。
⑦雷泽:古泽名。本名雷夏泽。在今河南省范县东南和山东省菏泽市境内。传说舜帝曾在此捕鱼。《史记·五帝本纪》:“舜耕历山,渔雷泽。”张守节正义引《括地志》:“雷夏泽在濮州雷泽县郭外西北。”孟诸:亦作“孟猪”“孟潴”。古泽薮名。在今河南商丘东北、虞城西北。《左传·僖公二十八年》:“余赐女孟诸之麋。”杜预注:“孟诸,宋泽藪。”
⑧晏如:安定,安宁。
⑨挹:汲取。樵渔:樵夫和渔夫。亦泛指村舍中人。
⑩陶隐居:指南朝梁人陶弘景。《南史·陶弘景传》:“自号华阳陶隐居,人间书札,即以隐居代名。……国家每有吉凶征讨大事,无不前以咨询。
创作背景
据
李白《虞城令李公去思颂碑》和《旧唐书·苗晋卿传》的相关记载,李锡拜虞城令在天宝四载(745),刘氏拜虞城令应在此之前,而苗晋卿任魏郡太守在天宝三载(744)至五载(746)之间;又诗中有“炎天昼如火”之句,故可推知此诗当作于天宝三载夏。当时高适在宋中,虞城令刘某往谒魏郡太守苗晋卿,诗人为之送行而作。
作品鉴赏
诗前八句赞苗太守深得天子器重,又得下属爱戴。“对酒”以下六句照应诗题中送行之意,刘氏炎夏出行,自己仍归宋州。“魏郡”以下八句悬想刘氏至魏郡后情景:魏郡歌钟喧阗,闻君之至,将城关晏如,并嘱咐刘氏挹取高论,垂问渔樵,而今逢圣明君主,我将仿效陶弘景隐居以待咨询。
作者简介
高适(约702—765),唐代诗人。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蓚(今河北景县)人,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早年仕途失意。后来客游河西,先为哥舒翰书记,后历任任淮南、四川节度使,终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其诗以七言歌行最富特色,笔力雄健,气势奔放。边塞诗与
岑参齐名,并称“
高岑”,风格也大略相近。有《
高常侍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