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郭处士往莱芜兼寄苟山人
唐代高适诗作
《送郭处士往莱芜兼寄苟山人》是唐代诗人高适创作的一首送别诗。此诗前部分写郭处士的行踪,赞美郭处士的才德;后部分写郭处士归隐莱芜山中,与苟山人相聚,二人志趣相投。
作品原文
送郭处士往莱芜兼寄苟山人
君为东蒙客,往来东蒙畔。
云卧临峄阳,山行穷日观。
少年词赋皆可听,秀眉白面风清泠。
身上未曾染名利,口中犹未知膻腥。
今日还山意无极,岂辞世路多相识。
归见莱芜九十翁,为论别后长相忆。
注释译文
①郭处士:名未详。处士,有才德而隐居不仕的人。莱芜:《新唐书·地理志》:“兖州鲁郡有莱芜县。”苟山人:名未详。山人,隐居在山中的士人,或指道士、仙家者流。
②东蒙:山东省蒙山的别称。因在鲁之东,故名。《论语·季氏》:“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杨伯峻注:“东蒙,即蒙山。
③峄阳:峄山之阳。峄山,即邹山,又名邹峄山、邾峄山,在山东省邹县东南。《史记·夏本纪》:“峄阳孤桐。”张守节正义引《括地志》云:“峄山在兖州邹县南二十二里。《邹县志》云:“邹山,古之峄山,言络绎相连属也。”日观:泰山峰名。为著名的观日出之处。郦道元水经注·汶水》引应劭《汉官仪》:“泰山东南山顶名曰日观。日观者,鸡一鸣时见日始欲出,长三丈许,故以名焉。”
④清冷:风神隽秀。《太平御览》卷四四七引郭澄之《郭子》:“简文云:“谢安南清泠如其弟,学艺不如孔严。”
⑤犹:敦煌选本作“独”。膻腥:荤腥。亦指鱼肉类食物。
⑥无极:无穷尽,无边际。《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女德无极,女怨无终”。
创作背景
此诗中有东蒙、峄阳、日观、莱芜等地名,则当作于高适漫游东鲁期间,时间大致在唐玄宗天宝四载(745)秋冬之际。
作品鉴赏
此诗前四句言郭处士行踪,往来于鲁地蒙山、峄山、泰山之间,云卧山行,来去潇洒。“少年”以下四句赞郭处士才德,长于词赋,风神隽秀,淡泊名利与世无争。“今日”四句交代诗题中“往莱芜兼寄苟山人”之意,郭处士归隐莱芜山中,将与年已九旬的苟山人相聚,二人志趣相投,别后欢聚,羡煞旁人。此为送别诗,亦有诗人对仕与隐矛盾的思考。
作者简介
高适(约702—765),唐代诗人。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蓚(今河北景县)人,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早年仕途失意。后来客游河西,先为哥舒翰书记,后历任任淮南、四川节度使,终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其诗以七言歌行最富特色,笔力雄健,气势奔放。边塞诗与岑参齐名,并称“高岑”,风格也大略相近。有《高常侍集》。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8-30 11:39
目录
概述
作品原文
注释译文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