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陵州路使君赴任
唐代杜甫诗作
《送陵州路使君赴任》是盛唐诗人杜甫创作的五言排律。这首诗表现了杜甫“穷年忧黎元”的政治抱负,反映了国家大乱初定后的现实,具有重大的思想意义。开头四句为第一层,概括了安史之乱前后的政局,又说明了友人见用和不见用的原因。第五至八句为第二层,说国家急需贤良,赞友人辛苦赴任,祝好灰前程远大。九至十二句为第三层,是全诗核心所在。先说国家残破,府库贫乏,民不聊生,接着正面劝说友人做官要廉洁清白,平均赋役,言词中肯,“字字金石”。最后四句为第四层,先用对比的手法突出朝廷对友人的恩典,表达自己对友人的希望,然后归结题意,交待送别时间和地点。
作品原文
送陵州路使君赴任1
王室比多难2,高官皆武臣。
幽燕通使者3,岳牧用词人4。
国待贤良急,君当拔擢新5。
佩刀成气象6,行盖出风尘7。
战伐乾坤破,疮痍府库贫8。
众寮宜洁白,万役但平均9!
霄汉瞻佳士10,泥涂任此身11。
秋天正摇落12,回首大江滨!13
作品注释
词句注释
1.路使君:东汉称太守为使君,在唐代就是刺史。
2.王室:朝廷,指国家。比:近来。多难:安史之乱。
3.幽燕:指古幽州、燕国一带,即今河北省北部,这里曾是安史叛军的老巢。通使者:朝廷使命能够通行。
4.岳牧:泛称封疆大吏。相传尧、舜时期分了四岳十二牧的官职,后来泛指州郡官为岳牧。词人:文人,这里专指路使君。
5.拔擢(zhuó):选拔提升。
6.佩刀:《晋书·王祥传》:“吕虔有佩刀,工相之,以为必登三公,可服此刀。虔谓祥曰:“苟非其人,刀或为害。聊有公辅之量,故可相与。”吕虔时为徐州刺史,这里用其事,意在暗点路使君的郡守身份及威仪。
7.行盖:车盖。出风尘:谓蜀乱频仍,风尘未息,其赴任将出入风尘之间。
8.疮痍(chuāng yí):民生凋敝。
9.寮(liáo):同僚。洁白:廉洁清白。“万役”句:谓劳役、军役等,必须公正持平,勿畏豪强。
10.霄(xiāo)汉:谓高空。霄:云霄。汉:天河。此句喻路使君之升腾。
11.泥涂:犹言草野,比喻低下的地位,诗人以此自指。
12.摇落:凋残,零落。
13.大江:此指梓州涪江。
白话译文
朝廷近来困难很多,高官都由武官出任。
战乱已平形势很好,州郡长官多用文人。
国家急需贤良之才,你就首批得到提升。
你的才干气度不凡,驱车赴任路途艰辛。
连年战争国家破败,人民困苦府库赤贫。
大家做官应该廉洁,各种徭役都要平均。
看你扶摇青云直上,我在草野任度平生。
秋天草木凋残零落,记住江边送别之情。
背景创作
这首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秋,时杜甫在阆州(今四川阆中县)。诗中叙述了简用文人的理由,并鼓舞路使君能够锐意进取,坚持清白的操守,魏国为民,匡扶天下。
作品鉴赏
文学赏析
诗的前四句写国家近来经常发生战乱,朝廷着急赏功平乱,因此武将多在高位,当时的地方长官也多是由武将担任。如今安史之乱已平,因此朝廷开始简用文人,意在提醒路使君重视这一次的简用。
接下来两句说现在国家急需贤能的良臣,你应该很快被提拔的。朝廷由武臣兼领到简用词人,这是一个新的转变,因此说“新”。这两句写得冠冕、大气,意在鼓舞路使君,为其行壮色。因为当时文人多不敢领郡,所以杜甫有“领郡辄无色”的话。这句是用古人期待路使君。下两句写战祸的惨烈后,说明官府对百姓的剥削。接下来四句承上句,说官吏应该廉洁,百姓也不要惧怕豪强,只要你能做一个被人敬仰的刺史,我即便穷途潦倒也没有关系。
诗的最后两句点明送别的时间和地点,在秋天的大江畔。这个场景别有深意,一方面,诗人希望路使君能够听从自己的劝谏,做一个为国为民的廉吏;另一方面,也表现了诗人对国事的担忧,“回首大江”这个场景极具感染力。
杜甫赠人之作,对于“为民上者”都各有殷切的期望,归结于爱国爱民。在送路使君之前一年,送严武入朝有诗,其结句云:“公若登台辅,临危莫爱身”。直以大义相要。王嗣奭云:“公与严公交契厚矣,十韵不及私情,而结以‘临危莫爱身’,道义之交如此。”在送路使君后,赠王契侍御也有诗,长达四十韵,有句云:“要闻除猰㺄,休作画麒麟。”《镜铨》注云:“上句勉其立功,下句戒其尸位。”又送高常侍云:“今日朝廷须汲黯”。汲黯乃汉武帝时直臣,汉武帝称之为“社稷之臣”。杜公深感自己生平的政治理想和抱负未能实现,惟有寄希望于国之重臣以及地方官吏。故每当送人入朝或赴任时,无论亲疏,总是或显或隐、或直或婉地通过所赠诗篇而致其恳切期望之至意。故读送路使君诗而联想及诗人在蜀中的其他赠送之作,就可以明白诗人其爱国爱民的一片苦心了。
篇末两联,自是谦己而尊人,感物而寓意。“霄汉瞻佳士,泥涂任此身”。身在泥涂,哪还有什么作为, “诗酒尚堪驱使在”,也只有任运而行;瞻佳士于霄汉,或当大有作为,也可引以自慰了。 “秋天正摇落,回首大江滨”。点出了季节和地方,感慨万端,馀情不尽,托情于景,以景写心,尺幅中有千里之势,篇终接混茫,读者当于反复咏诵之中有所自得。此诗首四句起,末四句结,中间八句为腹心,“众寮宜洁白”一联,尤为重要。此诗结构谨严,语言质朴,对仗精工,而内涵力量甚大,境界很高,气浑旨深。
名家点评
清·刘濬《杜诗集评》卷十三引吴农祥:词严义正,不粉饰一笔。引查慎行:以史笔为诗,醒快夺目。审时地以立言,忠君爱友之诚,蔼然流露。一篇有韵之文,感事策勋,托意深厚。
清·邵长蘅《杜工部集五家评》卷十一:杜此种诗不必尽有警句,要是深浑难到。
清·纪昀《瀛奎律髓刊误》卷二十四:风骨老重,语亦沉着,然尚非杜之极笔。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尝自称少陵野老。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存诗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8-31 01:26
目录
概述
作品原文
作品注释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