递变层理
地质学术语
递变层理,又称粒级层理(粒序层理),是指以组分颗粒的粒度递变为特征的一个沉积单元,层面基本上相互平行,没有交切与交错。除粒度变化之外,一般没有任何内部纹层。
成因
其成因是由泥、砂和水搅混在一起的密度流周期性地顺斜坡流动,并将砂岩搬运至深水中,在沉积过程中,因水流程度逐渐衰竭所致。
以组分颗粒的粒度递变为特征的一个沉积单元,层面基本上相互平行,没有交切与交错。除粒度变化之外,一般没有任何内部纹层。
特点
特点是在一个单层中,从底到顶颗粒由粗逐渐变细,例如,由底部的砾石或粗砂向上递变为细砂、粉砂以至泥质。右图所示的递变层理是携带各种粒级悬浮体的浊流沉积,虽然其中混有粗细不同的颗粒,但总的特点仍是下粗上细。一组递变层的厚度几厘米到几十厘米。另外,递变层理的顶面与其上一层的底面是突变的,有明显的界面。
分类
根据递变层理的内部构造特征或递变型式可分为正向递变层理和反向递变层理。
主要有两种基本类型,第一类是颗粒向上逐渐变细,但下部不含细粒颗粒,它可能是由于水流速度或强度逐渐减低而沉积的结果(图a)。第二类是细粒全层均有分布,粗粒物质向卜逐渐减少和变细,它可能是由于悬浮体含有各种大小不等的颗粒,在流速减低时因重力分异而整体堆积的结果,这种递变层理又称为粗尾递变层理(图b)。前者多属于牵引流的机械分异成因,后者属于重力流(浊流)成因或风暴成因,大多数递变层理属于第二种类型。多数学者认为粗尾递变为颗粒流形成的卞要产物。
递变物质可以是粉砂,砂甚至砾石。一般来说,单个递变层的厚度通常不大,物质越粗递变层的厚度越大,大多数砂岩的递变层厚度由几厘米至1m不等。通常20~ 50cm,递变层理常具有非常清晰的底界面,向上逐渐递变为较细物质,最后常过渡为泥质沉积。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4-30 17:06
目录
概述
成因
特点
分类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