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教寺,位于
北京市东直门内
针线胡同的尼僧寺庙,它的历史可追溯到明代。它最早为明代一太监创建,清代明改建为尼寺,更名为“通教禅林”。1942年,开慧胜雨对该寺进行了扩建。
清末民初,殿堂残破,佛像毁坏,只剩下一位老年比丘尼(尼姑)住寺。1942年,有两位福建籍比丘尼开慧和胜雨住北京广慈寺,在净莲寺法界学苑学戒听经,她们决定重建通教寺,募集资金改造大殿,兴建了南北楼、念佛堂、五观堂、大寮等建筑。
新中国成立后,通教寺一直严守佛制寺规,尼众们过着如法如律的宗教生活。“
文化大革命”期间,经像法物被毁,尼僧离散。
通教寺,山门三间,坐西朝东,面阔9.5米,进深3.8米,内为白灰顶,花砖地,硬山绿琉璃顶,带脊兽及小兽,匾额书 “通教寺”。主要建筑大雄宝殿坐西朝东,面阔五间,绿琉璃瓦屋面,大式硬山三卷勾连搭顶。
通教寺现存主要佛教建筑有大雄宝殿、念佛堂、
五观堂、尼舍等,其中较为独特的建筑是大雄宝殿,因其殿内有《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画像》而名闻遐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