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镇,隶属于
陕西省榆林市佳县。地处佳县北部,东与佳州街道接壤,南与
乌镇为邻,西与
朱官寨镇、
金明寺镇相连,西北邻
王家砭镇,北接
刘国具镇、
朱家坬镇。辖区东西最大距离18.2千米,南北最大距离19.1千米,总面积163.60平方千米。
历史沿革
因北宋元符二年(1099年)在此地置通秦寨,金正大三年(1226年)为通秦县治而得名。
北宋时曾设榷场。
北宋元符二年(1099年),筑通秦寨。
金正大三年到元至元六年(1226—1269年),改寨设县达43年。
清属榆林府。
清末民初属十二地方之岔道铺地方。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设通镇联保处,辖10保。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设通镇区,辖6乡。
1952年7月,改属八区(驻地通镇)。
1958年10月,成立通镇公社,辖36个生产大队。
1984年7月,改设为通镇,辖36个行政村。
2001年11月,撤销西山乡并入通镇。
行政区划
截至2011年末,通镇辖通镇1个社区,杨道渠、向阳湾、张包山、前曹家坬、高家塬、后曹家坬、贺家坬、罗山、小杨家沟、大杨家沟、崔家峁、李家沟、郝梁沟、高家集、西沟畔、薛家墕、大坬、桑沟、高家墕、张家坡、陈家墕、魏家坬、小里旺、高家塄、程家坬、康家寨、李厚、通镇、郭家老庄、白城、王家川、马新庄、东槐树峁、进柏沟、页梁湾、中沟、常家坬、西梁峁、万家寨、史家沟、上李家坬、王家沟、高满沟、白家沟、李家塌、见虎墕、白龙庙、黑龙滩、张家沟、刘长家沟、西陈家墕、河川、崔家西山、张强家坬、阎家坬、后家湾、阎辛庄、大李家坬、暴石家圾共59个行政村;下设8个居民小组、226个村民小组。
截至2020年6月,通镇下辖1个社区、31个行政村。人民政府驻高家塄村。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通镇地处佳县北部,东与佳州街道接壤,南与
乌镇为邻,西与
朱官寨镇、
金明寺镇相连,西北邻
王家砭镇,北接刘国具镇、
朱家坬镇。辖区东西最大距离18.2千米,南北最大距离19.1千米,总面积163.60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通镇地处黄土丘陵沟壑和黄河沿岸土石山区结合部,地势北高南低。境内地形复杂,支离破碎。最高峰位于进柏沟村后山,海拔1124.4米;最低点位于崔家西山村崔家峁自然村沟底,海拔874米。
气候特征
通镇气候属温带大陆性半干旱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夏季炎热,秋季凉爽,冬季干燥寒冷。多年平均气温9.0℃,1月平均气温-7.3℃,极端最低气温-24.4℃;7月平均气温24.9℃,极端最高气温42.1℃。生长期年平均214天,无霜期年平均196天。年平均日照时数2710.8小时,年总辐射142.0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降水量352.4毫米,降雨集中在每年6—9月,8月最多。
水系水文
通镇境内河道属黄河流域。主要河流有佳芦河,从北向南穿境而过,境内流长28.5千米。另有佳芦河支流五女河,由西向东注入佳芦河,境内流长7.8千米。
自然资源
通镇境内已探明矿藏资源主要有岩盐等。
自然灾害
通镇境内自然灾害主要有冰雹、干旱等。最严重的一次雹灾发生在2011年7月20日,降雹持续时间约10分钟,涉及境内大杨家沟、罗山、进柏沟等10个村,受灾面积约2600余亩。
人口
截至2011年末,通镇辖区总人口24027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8000人,城镇化率33.3%。另有流动人口5000人。总人口中,男性12975人,占54%;女性11052人,占46%;18岁以下4941人,占20.6%;18—60岁16052人,占66.8%;60岁以上3034人,占12.6%。2011年,通镇人口出生率9.4‰,人口死亡率4.4‰,人口自然增长率5‰。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148人。
截至2018年末,通镇户籍人口26395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通镇财政总收入417万元,比上年增长9.6%。
2011年,通镇农民人均纯收入5628元。
2018年,通镇有工业企业2个;其中,规上企业1个。
2018年,通镇有营业面积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个数9个。
第一产业
2011年,通镇农业总产值0.6亿元,比上年增长12%,农业增加值1600万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9%。耕地面积6.7万亩。
通镇粮食作物以玉米、绿豆为主。2011年,通镇粮食生产5133吨,其中玉米1798吨、绿豆311吨。
通镇主要经济作物有大红枣等。2011年,通镇枣树栽植面积38200亩,红枣产量21000吨。
截至2011年末,通镇累计造林8.97万亩,林木覆盖率39%。2011年,通镇水果种植面积1.76万亩,产量213吨,主要品种有红枣、杏、李子。
通镇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羊、家禽为主。2011年,通镇生猪饲养量3556头,年末存栏1350头;羊饲养量25814只,年末存栏16500只;家禽饲养量2.5万羽,上市家禽2.27万羽。2011年,通镇生产肉类910吨;畜牧业总产值0.22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36.7%。
第二产业
2011年,通镇工业总产值达到2.41亿元,比上年增长7.2%,工业增加值0.17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2%。2011年,通镇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2家,职工298人,实现工业增加值1亿元,比上年增长8.5%。
第三产业
截至2011年末,通镇有商业网点138个,职工456人。2011年,通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200万元,比上年增长20.5%;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0.2亿元,比上年增长9.6%。
截至2011年末,通镇有邮政所1个,投递路线单程总长度310千米,投递点67个,乡村通邮率99%;征订报纸0.13万份、期刊0.04万册,业务收入0.18万元。
截至2011年末,通镇有电信服务网点1个,固定电话用户620户,移动电话用户15000户。全年电信业务收入9930万元。
2011年,通镇金融产业实现税收143万元。年末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0.36亿元,比上年增长21.6%;人均储蓄1440元;各项贷款余额0.067亿元,比上年增长11.7%。
交通运输
通镇境内有302省道、县道通(镇)稍(店则)公路、通(镇)古(城)公路纵横交错,交通便利。有县乡公路4条,总长54千米。截至2011年末,通镇镇区道路总长度2.5千米,人均拥有道路长度1米;城镇桥梁3座,总长度0.5千米。
社会事业
文化事业
截至2011年末,通镇有镇文化站1个,村级文化活动场所12个,各类图书室11个,藏书4万余册。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
2011年,通镇有广播电视站1个,有线电视用户624户,入户率8%。
教育事业
截至2011年末,通镇有幼儿园3所,在园幼儿346人,专任教师15人;小学21所,在校生1720人,专任教师162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1340人,专任教师169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
卫生事业
截至2011年末,通镇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67个,其中镇中心卫生院1个,村级卫生室50个,个体诊所16个,单位医务室1个,计划生育服务站1个;病床70张。专业卫生人员47人,其中执业医师6人,执业助理医师1人,注册护士2人。2011年,通镇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1.2万人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100%。
体育事业
截至2011年末,通镇有学校体育场2个,11个村安装了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15%。
社会保障
截至2011年末,通镇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403户,人数880人,支出295.68万元,比上年增长22%,月人均280元,比上年增长21%;城市医疗救助2782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156人次,共支出7950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249户,人数3130人,支出122.19万元;农村五保供养113人。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43人。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10359人,参保率100%。
基础建设
截至2011年末,通镇镇区有自来水厂3个,铺设干线水管10千米,生产能力774吨/日,居民自来水普及率97.4%;排水管道2千米。
截至2011年末,通镇镇区拥有35千伏及以上变电站1座,主变压器2台。年售电量累计完成0.06亿千瓦时,综合电压合格率97%,供电可靠率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