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解》,附《
观老庄影响论》,明
释德清著。 德清,字澄印,号憨山老人。憨山大师宗说兼通,解行并应,弘宗演教,著述极富。与莲池、紫柏、蕅益并称明季清初四大高僧。
《憨山老人自序年谱实录》万历三十五年条下云:「注《道德经》成。予幼读《老子》,以文古意幽,切究其旨,有所得,俗弟子请为之注。始于壬辰属意,每参究透彻,方落笔。苟一字有疑而不通者,决不轻放。因此用功十五年,携于行间,方完。」多历年所,均大师精心结撰之作。 憨山于老子玄旨,多有神悟,而平议三教,每有警拔之俊语,如言「不知《春秋》,不能涉世,不知老庄,不能忘世,不参禅,不能出世」,均足启人深长之思。不仅为研读老学者所宜参考,亦明季思想史之珍贵史料也。囱据清光绪十二年金陵刻经处刊本位点一过,作为《历代文史要籍注释选刊》中《老子卷》之一种,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刊行。己丑春整理者谨识。
宋苏辙撰。辙有《诗传》,已着录。苏氏之学本出入于二氏之间,故得力于二氏者特深,而其发挥二氏者亦足以自畅其说。是书大旨主于佛、老同源,而又引《中庸》之说以相比附。苏轼跋之曰:使汉初有此书,则孔、老为一;使晋、宋有此书,则佛、老不为二。朱子谓其援儒入墨,作《杂学辨》以箴之。然二氏之书,往往阴取儒理而变其说。儒者说经明道,不可不辨别毫厘,剖析疑似,以杜学者之岐趋。若为二氏之学,而注二氏之书,则为二氏立言,不为儒者立言矣。其书本不免援儒以入墨,注其书者又
安能背其本旨哉?
故自儒家言之,则辙书为兼涉两歧,自道家言之,则辙书犹为各明一义。《
杂学辨》所攻四家,攻其解《易》,解《中庸》,解《大学》者可也;攻及此书,则不揣其本而齐其末,不如径攻《老子》矣。
老子的
《道德经》在全世界都被称为一部救世奇书,它倡导修身和治世同步,它从天道出发,与自然统一,倡导无为不争,天人合一,在今天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本书是青年思想家
郑奎飞对老子
《道德经》的延伸和新解,提出“门道理论”和“德善观念”,指出在21世纪修行的门道和方法,是一部内在反省和寻找出路的新作。
门生道,道生德,德配天地,天地生万物。在“道”的前面一直有“门”存在着,其实《道德经》第一章就谈到“众妙之门”了,只是没有被人发现而已。作者发现了它,并让《道德经》找回自己的大门,服务21世纪。只有这样,人类与自然、国家与国家、人与人才能和谐共处,社会才能“开世间新门道,立道德新文明”,才能摆脱《道德经》千百年来被人们误用、乱用的尴尬状况。
书中介绍,为了更真实地了解《道德经》能否在21世纪发挥作用,作者带着一岁半的女儿郑嘉钰在道教圣地武当山住了近一个月,在那里身临其境地感受《道德经》在现实生活中的穿透力,找到了《道德经》宇宙观的玄机,找到了《道德经》天下大同思想的实现方向和钥匙。作者深感,与其说半部《论语》治天下,不如说一部《道德经》安天下。《论语》治天下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是《道德经》安天下的世纪了。
作者指出《道德经》是中国乃至世界最早的人学,马克思的《资本论》继承和发扬了《道德经》的人学精髓。然而,20世纪世界人学(也就是说以《道德经》为代表的人学)最大、最成功的实战者是一代伟人毛泽东。因此,为写作此书,作者特意带着两岁半的女儿来到湖南韶山毛主席故居,在他的家乡住了几天,参观了滴水洞、龙头山、虎歇坪、韶峰(仙女峰)等地,感受了伟人故里“聚龙之灵,藏虎之威”的人间仙境。在龙头山,作者从毛泽东一系列人生经历和诗词意境中,找到了让《道德经》回归21世纪的门径。离开毛主席故乡,作者总依依不舍,有一种说不出来的亲切感。作者深切体会到让《道德经》回归21世纪确有必要,唯有结合老子的道家无为学说和毛泽东的实践新学,才有出神入化的境界。否则,《道德经》即便是回归到了21世纪,也没有实践基础和精神脊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