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欧洲中侏罗统的专名, 与德国的褐侏罗统(Brauner Jura)相当。道格统自下而上包括巴柔阶、巴特阶和卡洛维阶。;道格统一名源自英因一术语道格(Dogger)。这个术语系指含铁岩石中一些大而不规则的结核,由于中侏罗统中常含比种结核,因而得名卡洛维阶。
侏罗纪之名称源于
瑞士、
法国交界的
侏罗山(今译
汝拉山),是法国
古生物学家A.布朗尼亚尔于1829年提出的。由于欧洲侏罗系岩性具有明显的三分性,1837年,L.von
布赫将德国南部侏罗系分为下、中、上3部分。1843年,F.A.昆斯泰德则将下部黑色泥灰岩称黑侏罗,中部棕色含铁灰岩称棕侏罗,上部白色泥灰岩称白侏罗。侏罗纪分早、中、晚3个世。
里阿斯统时发生过一些明显的
地质、生物事件。最大
海侵事件发生于晚麻姆统末里期,与
联合古陆分裂和新海洋扩张速率增强事件相吻合。环太平洋带的
内华达运动也发生于基末里期,这可能显示联合古陆增强分裂与古
太平洋板块加速俯冲事件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晚基末里期起,海生
动物中出现特提斯大区和北方大区的明显分开,反映古气候分带和古地理隔离程度的加强。道格统末的降温事件在欧亚大陆许多地方均有反映。近年来在
波兰、
西班牙中、里阿斯统界线层中发现了地内罕见的
铱、
锇异常,有人认为是地外小星体
撞击地球的结果。
侏罗纪是恐龙的鼎盛时期,在
三叠纪出现并开始发展的恐龙已迅速成为地球的统治者。各类恐龙济济一堂,构成一幅千姿百态的龙的世界。当时除了陆上的身体巨大的
迷惑龙、
梁龙、
腕龙等,水中的
鱼龙和飞行的翼龙等也大量发展和进化。
主要的草食性
脊椎动物有原龙脚类和
鸟盘目恐龙,以及类似
哺乳类的小型爬行类。但晚期,巨大的
蜥脚类恐龙占了优势。这些动物可以同时吃到高与低处的植物;龙脚类主要靠吞下的石头来磨碎食物。大型的
兽脚类猎食草食性动物;而小型的兽脚类,如
腔骨龙类和
细颚龙类等则追捕小型猎物,也可能以腐肉为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