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让乡(已撤销),四川省
达州市达川区下辖乡,地处达川区西北部,
铁山以西,地理位置位于东经107°15′20″至107°19′25″之间,北纬31°22′50″至31°26′之间。东邻
江陵镇,南与
虎让乡毗邻,西与巴中市
平昌县涵水镇接壤,北邻江陵镇。辖区总面积25.79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道让乡户籍总人口8353人。
历史沿革
春秋,属夔子国。
战国,属巴国地。
东汉永元二年(90年),属宣汉县。
明万历年间,时建场
清至民国,属达县(今达川区)。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置道让乡。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道让乡并入虎让乡。
1952年3月,复置道让乡。
1958年9月,改乡公社。
1983年12月,公社改乡。
2020年1月14日,撤销原道让乡,将原道让乡所属行政区域划归
石桥镇管辖。
行政区划
截至2011年末,道让乡辖道让1个居民委员会,五童坪、山峡、燕子、白马梁、迎河、白庙、靳家坪7个村民委员会;下设58个村民小组。
截至2019年10月,道让乡辖2个社区和6个行政村,乡人民政府驻中心街8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道让乡地处达川区西北部,铁山以西,距达川区城区87千米,地理位置位于东经107°15′20″至107°19′25″之间,北纬31°22′50″至31°26′之间。东邻
江陵镇,南与
虎让乡毗邻,西与巴中市
平昌县涵水镇接壤,北邻江陵镇。辖区总面积25.79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道让乡地处四川盆东平行岭谷区、盆中丘陵区、盆周低山区连接地带。地处山区。主要山脉有烂寨子,境内最高点位于尖子山,海拔668米;最低点位于道让乡街道码头,海拔266米。
气候
道让乡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四季分明,冬暖、春早、夏热、秋凉,无霜期长。多年平均气温17.3℃,1月平均气温6.2℃;8月平均气温27.3℃。平均气温年较差1.5℃。生长期年平均322天。无霜期年平均311.9天。年平均日照时数1328.15小时,年总辐射116.4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降水量1211.4毫米,年平均降水日数为140.1天,降雨集中在每年的4~10月,7月最多。
水文
道让乡境内最大的河流为巴河,多年平均径流量106亿立方米,最大洪水流量每秒3万立方米。
自然灾害
道让乡主要自然灾害有滑坡、泥石流等。滑坡年均发生0.5次,最严重的一次滑坡发生在2007年7月18日,白马梁村2社螺姗湾,由于连续的强降雨,造成整体滑坡,垮塌房屋275间,经济损失5000万元。
自然资源
截至2011年末,道让乡耕地面积8280亩。
2016年,道让乡土地面积3.6万亩,其中耕地面积10294亩(田7186亩,地3108亩),25度以上坡地1636亩,林地面积6039亩(森林2960亩,疏林907亩,灌木林2172亩),交通用地200亩,公路用地110.4亩,农村道路876亩,裸岩面积1505亩,住宅地1300亩。
人口
截至2011年末,道让乡辖区总人口9237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394人,城镇化率4.3%。总人口中,男性4695人,占51%;女性4542人,占49%。人口均为汉族。2011年,道让乡人口出生率8‰,人口死亡率4‰,人口自然增长率4‰。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318人。
截至2015年末,道让乡总人口8752人,总户数2342户,其中男4811人,女3941人。
截至2017年末,道让乡常住总人口6203人。
截至2019年末,道让乡户籍总人口8353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道让乡农业总产值7452万元,农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45.7%。农民人均纯收入4870元。财政总收入393万元。
2015年,道让乡生产总值9600万元,人均GDP1285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700元。
第一产业
道让乡粮食作物以水稻、玉米、小麦为主。2011年,道让乡生产粮食6352吨。
道让乡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牛、羊为主。2011年,道让乡生猪饲养量2000头,年末出栏1800头;牛饲养1000头;羊饲养5000只,年末出栏4900只。
2011年,道让乡水产品总产量10万吨。
截至2011年末,道让乡累计造林1600亩,道让乡林木覆盖率39.24%。2011年,水果种植面积59亩,产量231吨。
2015年,道让乡完成小麦播种2281亩,油菜3360亩,马铃薯1000亩,实现小春粮食产量888吨,油菜籽520吨。大春完成栽插水稻6919亩,玉米2536亩,红薯648亩,大豆215亩,高粱170亩,大春粮食总产达5227吨。全年生猪存栏6245头,肉牛存栏1167头,肉羊1385头,家禽3.35万只,其中:专业合作社1个,家庭农场4个,规模化养鸡场2个,规模化养鸭场1个,大型鱼塘1个,中小型鱼塘8个。共计投入1400余万元,实施金土地工程和农业用水保障工程。累计建成蓄水池24个,改造堰塘32个。
第三产业
2011年末,道让乡有商业网点85个。2011年,社会商品销售总额200万元,乡镇集市农贸市场1个。
交通运输
2011年末,道让乡有县乡级公路1条,总长11千米。运输企业拥有货运汽车20辆,货运总量2.5万吨;客运汽车2辆,客运总量4.5万人次。
2015年,从达川区到道让乡的交通路线有两条,一条是达州市通川区—石桥镇—道让乡,全程2小时;一条是达州市达川区—巴中市平昌县青凤镇—通川区江陵镇——道让乡,全程1小时。
截至2015年,道让乡村社道路交通网基本形成,场镇至山峡村5.1千米,场镇至靳家坪村3.6千米,场镇至燕子村4千米,场镇至白马梁村5.2千米,场镇至白庙村3.8千米,五童坪村社道路21千米,山峡村社道路4.2千米,燕子村社道路12千米,白马梁村社道路18千米,迎河村社道路6千米,白庙村社道路22千米,靳家坪村社道路6.5千米,道路已全部硬化为水泥砼路面。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11年末,道让乡有幼儿园4所,在园幼儿120人,专任教师4人;小学4所,在校生351人,专任教师26人;初中1所,在校生170人,专任教师26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2011年,道让乡教育经费达106万元。
截至2015年末,道让乡有中学1所,教师人数33人,其中高级教师5人,中级教师12人。全校小学6个班级,初中3个班级,每年都有10多名优秀学生升入重点学校学习。村级小学6所,即五童坪村小、山峡村小、燕子村小、白马梁村小、白庙村小、靳家坪村小。
文体事业
2011年末,道让乡有线电视用户500户,电视综合覆盖率82%。
2011年末,道让乡有乡文化站1个。
截至2015年末,道让乡共建成文化活动室7个,农家书屋8个,每个文化活动室配置了影响设备,投影设备,每个农家书屋配备各类书籍达2000多本。配套了篮球场、室外体育健身场等设施。有综合文化中心大楼一栋,建筑面积350平方米,内设图书室、阅览室、多功能厅等,室外有200多平方米活动场所,安装了体育健身器材一套。
医疗卫生
2011年末,道让乡有乡卫生院1个。专业卫生人员4人。2011年,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5500人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8843人。
道让乡卫生院位于道让场镇大桥桥北,紧挨政府综合楼。是一所集医疗、预防、保健和计划生育为一体的综合性国有医疗机构,达到一级甲等综合性卫生院标准,也是新农合和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2013年9月更名为达州市达川区道让乡卫生院。全乡共有7个村级卫生站,专职医生各一名。截至2015年末,道让乡卫生院建筑面积1100多平方米,职工13名,床位16张。
社会保障
2011年末,道让乡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73户,人数105人,支出20.2万元,月人均160元。
2011年末,道让乡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655户,人数824人,支出59.4万元,月人均60元;农村五保集中供养78人,支出23.4万元;农村五保分散供养78人,支出23.4万元;农村医疗救助52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824人次,共支出4.2万元;农村临时救济60人次,支出6.5万元。
2011年末,道让乡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129人,抚恤事业费支出32.6万元。
邮政电信
2011年末,道让乡有邮政网点1个。电信服务网点1个;固定电话用户220户,移动电话用户4200户,宽带接入用户65户。
历史文化
地名由来
道让乡因巴河水流经此地倒让进小溪,取同音而得名。
文物古迹
道让乡有骑龙寺、王爷庙等文物古迹。
骑龙寺,位于道让乡白马梁村5组,原名骑架罐,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是本乡最大古寺,占地10余亩。全寺主体建筑分大佛殿、三清殿、十殿、戏楼四重组成的两个严整的四合院,坐西向东,后高前低,以区分君臣尊卑的泥塑、木雕、石刻像体。大佛殿内的三尊古佛(如来、释迦牟尼、关羽)全身披金,赤足盘坐,庄重严肃;下有十八罗汉,衣裙条纹清晰,姿态各异,神情生动;护法韦陀端立于前,两眼疑视,令人望而生畏;殿前两滚龙抱柱,工艺精巧,形色动人。三清殿左侧的武圣神像巍峨,腰粗、枣红脸、卧蚕眉,体态威武。清同治年间在此殿前修的十殿并排两边,塑像杂多,千姿百态;中堂的观音慈像塑形逼真,左侧的七天大圣,前排的吴氏夫妇和城隍土地,污嘴鱼舌,牛头马身,皆画栋雕梁;内设大钟、巨鼓。山门附近的鸡脚神像设计巧妙。
王爷庙,道让乡乡政府驻地,古庙三间,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重建。王爷、观音、关羽三尊塑像各别,王爷木雕,顶盔穿甲,神态如生,庙置大钟、大鼓各一,春节或圣会,香火通行。
古石窟,柱圆形,深2米,位于道让乡白马梁村5组骑龙寺。
古万洞,长拱形,高1.2米,宽1.5米,深2米,位于道让乡白马梁村2组,古墓田背。
汉代砖窑,长方形,长3米,宽2米,位于道让乡白马梁村四组。
魁字岩
魁字岩,位于道让乡燕子村六组,岩上一魁字,直径丈余,靳怀堂书。
石牌坊,位于道让乡白马梁村三组,清代,李王氏为贞洁夫人而竖石牌坊。
胡家寨,位于道让乡燕子村三组,清代,胡氏置三面靠溪的山包砌石围寨防匪。
穿石洞,位于道让乡燕子村一组,山腰一古洞,深500米,与巴河相通,内有两层土坝,历代战乱时人们入洞防护。
地方特产
道让乡有全国
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达州脆,中国
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达县苎麻和达县乌梅。
达州脆李果实中大,圆形,果顶平或微凸;果面黄绿色,果粉中多、灰白色;缝合线浅、明显、不对称;果肉淡黄色,肉质脆,汁液中多,味甜、浓,离核。
2011年12月20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达州脆李”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达县苎麻,具有强度好、单纤维支数高、纤维长等特点。达县苎麻的单纤维强度为35~40克,束纤维强度为52克左右;达县苎麻平均单纤维支数在1900~2200米/克支,纤维支数最高可达2402米/克支。
2007年03月05日,原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批准对“达县苎麻”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乌梅,为蔷薇科植物梅,为《药典》收载品种“耳梅”。乌梅主产在四川、贵州、福建等地,四川达川区是
达县乌梅的原生资源地和主产区,果实椭圆形,青中透黄,种核属椭圆籽类型,两侧无棱线,呈流线型边缘。果肉率85.5%,达县乌梅初加工后成品呈不规则的耳扁球形,直径1.5~2.3厘米。表面棕黑色至乌黑色,皱缩不平。一端有圆形的果柄痕。果肉柔软,乌黑色或黑棕色。核坚硬,椭圆形,棕黄色,表面有小凹点。
2010年12月31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达县乌梅”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