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交通安全与环境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是一支道路交通安全与环境领域具有技术研究、创新、开发与系统集成世界一流水平及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队伍、具有产业链特征的技术产品,
构筑了道路交通安全与环境产业链上产、学、研环节的高水平合作及成果转化的开放式平台,系统研究道路安全与环境发展的瓶颈问题,推动本行业技术进步与快速发展,同时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道路交通安全与环境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所依托的
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在科研创新方面一直处于国内交通运输领域的前列,在我国道路交通运输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历史中创立了一系列标志性的成果,其中许多成果被编入有关的标准、规范、指南及其它的行业性文件。在道路安全与环境方面,同济大学在我国首次建立了公路安全审计程序《新疆国省干线公路安全审计程序》,并在新疆S201省道改建中得到应用;参编了我国第一部交通行业道路安全指南《
公路项目安全性评价指南》;首次提出了基于累计频率曲线法的事故黑点鉴别方法,并在主编公安部行业技术标准《道路交通事故多发位置认定方法》中得到体现;另外,同济大学还建立了我国第一个路面管理系统;首次成功在上海开展ITS示范工程建设;率先开展了《道路规划与设计的环境影响评价》、《城市交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与声环境评价》等方面的研究。
在进行科学创新的同时,同济大学也一直致力于科研成果的转化,在本领域的科研成果工程化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实践,于道路安全与环境领域的技术标准编制、事故多发路点段鉴别和整治、道路安全评价、道路安全设计方法、道路环境景观设计、重大的道路基础设施安全运营管理系统等方面有过众多经验和成果。
工程研究中心以国家在公路行业及城市建设领域的市场需求为导向,以道路交通安全与环境学科技术攻关及技术转化、集成、创新为核心,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促进国内外先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创新和推广应用,提出或完善以安全和环境为导向的道路交通行业技术标准、规范、规程,持续不断地为社会提供交通环境与安全技术化成果,推动道路交通安全及环境行业科技进步,发展道路交通安全与环境产业,并带动整个道路交通产业地发展,培养具备道路交通安全与环境专业知识的科技创新人才及管理人才。
2019年10月至12月,依据《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和《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评估细则》,教育部对该中心评估结果为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