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嘱
居伊·德·莫泊桑著短篇小说
《遗嘱》是法国作家莫泊桑创作的短篇小说,发表于1884年。
内容简介
科员卡舍兰,从海军陆路战队退伍以来一直过着正常的职员生活,他一直都在为自己的女儿科拉物色好小伙儿。卡舍兰的同事勒萨白勒先生是一个上进心和工作能力都很强的小青年,他是全科最有可能得到晋升的人选。卡舍兰是个走南闯北,见多识广,富于阅历的人,他非常欣赏这个小青年。在卡舍兰的不懈努力下,终于如愿以偿地将勒萨白勒变成了自己的女婿。科拉和勒萨白勒婚后的生活是幸福的,科拉的姑妈是一位坐拥百万法郎的富婆。科拉的姑妈夏洛特在科拉婚后一直不肯用明确的文字来确定死后财产留给侄女,这一问题一直困扰着家里的其它三口人。勒萨白勒并没有因这“贵重”的婚姻而交上好运,反而使他失去了晋升的机会,懊恼万分的他们更加迫切地想得到财产。直到夏洛特这个可怜的老太太病入膏肓,卡舍兰和勒萨白勒还翻箱倒柜找遗嘱。后来得知财产是赠予科拉子女的,遗嘱说她死后三年科拉仍没有孩子,财产将赠予慈善机关。姑妈死后二年科拉一直没有小孩,后来在利益的驱使下,科拉找到了丈夫的同事玛兹,几个月后自己便怀孕了,孩子出生后,一家人如愿以偿地过上了所谓的“上流人”的生活。
作品鉴赏
作品主题
《遗嘱》的结局应是一个喜剧,遗产终于得到了,人物皆大欢喜,于谁也无妨害,但作品中所揭露的资本主义社会严酷的生活现实则含有极大的悲剧性,人被金钱权势奴役,金钱和世俗异变着人的心理,使一个个人物不顾廉耻、不择手段、弱肉强食,作品中主人公的走投无路实际上也包含着作者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悲观主义态度。这些悲剧性因素增强了作品喜剧的嘲讽性。围绕着获得遗产的主题,作者也利用了三个相辅相成的偶然事件来揭示生活矛盾,并由之造成了情节的曲折变化、峰回路转的效果。第一个偶然事件是偏巧迎诗阑选中了勒萨白勒做女婿,他个头矮小,身体不算强键,但他勒勉公务,晋升有望的优势,深深吸引着边诗阑这个一辈子碌碌无能、仅凭老资格才当上主任科员的老公务员。边诗阑对女儿婚事的百般促成,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小市侩攀附权势的心理,与这一心理相呼应的是勒萨白勒对边诗阑小姐遗产的向往而终于吞并。第二个偶然事件是边诗阑小姐死后公布的遗产条件:倘若侄女夫妇在她死后三年内没有子女,则全部遗产将蹭给穷人和慈善机关。这种不合情却有理的遗嘱条件使作品矛盾骤然激化,作者利用这一偶然事件,揭示了金钱对家庭、对温情脉脉的人际关系的破坏和摧残。当第三个偶然事件,即勒萨白勒夫妇百般努力仍无后代成为事实时,金钱对人的左右力量就进一步被赤裸裸地揭示了出来。三年期限快到了,甘万遗产即将化为烟云,边诗阑一家决不会接受这一事实,因此利用移花接木得到后代就成为人物行为的必然选择。作者利用情节的巧合,深刻地反映了金钱对人的意识形态的腐蚀和导致犯罪、导致道德堕落的事实,揭露了金钱对家庭生活、对社会风尚造成的影响。
艺术特色
《遗嘱》中带有伏笔照应,并具有一箭双雕之艺术效果的插曲也可选出三处:第一处是小说第一章边诗阑等人对肥皂老爹的取笑。肥皂老爹因老婆有了外遇而分居,成为同事们的笑料。边诗阑等人对他的取笑及捉弄,显示了小资产阶级精神生活的空虚无聊及其相互间的勾心斗角,同时与下文情节的发展形成对照,并在揭露资本主义社会道德堕落的主题上,添上了有声有色的一笔.关于肥皂老爹的插曲在小说第四章和第八章有两处提及,都对作品主要情节起着映衬的作用,作者独具匠心安排的第二个插曲是勒萨白勒与玛兹的冲突,由于遗产原因,玛兹早就“带着一种看得见的企图在逛诗阑老爹身边周旋”,但却无缘成为其婿,当他得知勒萨白勒因生理缺陷而影响了遗产的继承时,便幸灾乐祸地用厚颇无耻的语言讥讽勒萨白勒,终于导致了两人的冲突。这场冲突的引起和解决,一方面典型化地表现了小资产阶级虚荣做作地对资产阶级上流社会的模仿,以及小资产阶级自身怯擂妥协的本质,另一方面,其伏笔意义在于:这场冲突嘲讽着小市侩阶层虚伪的道德观,引起致命一击并几乎引起以性命相博的决斗的侮辱,在金钱左右下竟然可以作为事实被接受。在这场冲突中,勒萨白勒的愤怒愈强烈,则其中所隐含的金钱对人性的异化意义就显得愈突出,第三个插曲是坷拉确定自己怀孕后与玛兹关系的调整。这个插曲很短,却被作者单列一章,可见其别具深意:其一,这一插曲使勒萨白勒的家庭由被动回到正常生活轨道上来,它照应了前文边诗阑这一阶层的人嘲笑肥皂老爹的心理意识,也照应了勒萨白勒与玛兹冲突行为的道德意识;其次,这一插曲使作者笔下涉及到的玛兹这个令人不齿的花花公子,也带有了被人利用、受人玩弄的悲剧色彩,玛兹的介入仅仅是被当作能创造继承遗产条件的工具,一旦条件具备,工具也就失去了价值而被抛弃了。作者由此进一步揭示了资产阶级人际关系表面上道貌岸然和骨子里的唯利是图;其三,这一插曲使贯穿于整个作品中的“遗产”成为唯一的、不带任何感情色彩而更具有慑人威力的主题。
作者简介
莫泊桑(Maupassant,G.D,1850~1893)法国作家。1850年8月5日生于法国西北部诺曼底省的一个没落贵族家庭。1870年到巴黎攻读法学,适逢普法战争爆发,遂应证入伍。退伍后,先后在海军部和教育部任职。19世纪70年代是他文学创作的重要准备阶段,他的舅父和母亲的好友、著名作家福楼拜是他的文学导师。莫泊桑的文学成就以短篇小说最为突出,有世界短篇小说巨匠的美称。他擅长从平凡琐屑的事物中截取富有典型意义的片断,以小见大地概括出生活的真实。他的短篇小说侧重摹写人情世态,构思布局别具匠心,细节描写、人物语言和故事结尾均有独到之处。除了《羊脂球》(1880)这一短篇文库中的珍品之外,莫泊桑还创作了包括《一家人》(1881)、《我的叔叔于勒》(1883)、《米隆老爹》(1383)、《两个朋友》(1883)、《项链》(1884)等在内的一大批思想性和艺术性完美结合的短篇佳作。莫泊桑的长篇小说也达到比较高的成就。
参考资料
莫泊桑.易文网.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24 17:52
目录
概述
内容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