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个等位基因同时存在于一个基因座称为遗传多态性(genetic polymorphism)。遗传多态性一般是建立遗传分子标记来分析的。
简介
多个等位基因同时存在于一个基因座称为遗传多态性(genetic polymorphism)。
遗传多态性一般是建立遗传分子标记来分析的。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标记:这种多态性是由于限制性内切酶酶切位
点或位点间DNA区段发生突变引起的。
随机扩增多态性(RAPD)标记:RAPD是通过短的随机引物扩增个体基因组DNA体
现多态性
扩增片段长度(AFLP)多态性标记:AFLP是将PCR技术与RFLP结合的一种方法,
通过对基因组DNA酶切片段的选择性扩增来检测DNA酶切片段长度的多态性。
微卫星多态性标记(SSRP):基于PCR技术的DNA标记,多态性是由同一座位上
的串联单元数量的不同而产生的。
单链构象多态性标记(SSCP)
单核苷酸多态性标记(SNP):将被测DNA片段与高密度DNA探针(中部单核苷酸替代探针)微阵列杂交,一次性快速显示被测序列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并通过计算机分析
杂交类型,最终显示SNP结果。
分类
在同一生物群内的正常个体间存在的不连续遗传变异的现象。多态现象(polymorphism)可分为暂时的多态(temporary)或称过渡的多态(transie- nt)及长久的多态(lasting),即平衡(balanced)的多态两类。起初曾规定(E.B.Ford,1940)为了符合多态的标准,曾要求变异个体中频率最低的也应该远远高于因反复突变(recurrent mutation)而能够在群体中所保存的那些突变型的频率。但是,这一定义是在多态现象的保持机理阐明之前,事先在人为假设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因此有时不符合实际情况。现在已逐渐废置不用,而代之以目前使用颇广的下述定义:构成多态现象的变异个体,频率的下限可任意确定为某一点(一般为1% ),在此以下不作多态范畴处理。瓢虫的鞘翅斑纹是遗传多态现象的著名例子,这里至少存在有4个复等位基因。关于染色体倒位和其他染色体变异导致群体中存在多态现象的所谓染色体多态(chromosome polymorphism)曾在果蝇中进行了详细的研究。此外,在信息高分子水平上的多态现象也有发现,研究较多的是蛋白质的多态现象。多数是用电泳法测出的。现在即使单从电泳测出的变异类型来看,群体中平均有高达30%的基因座位存在着多态现象。至于个体,据估算有10%的座位系处于杂合型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