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忘
心理学概念
心理学认为:识记过的内容在一定条件下不能或错误地恢复和提取都叫遗忘。按照信息加工的观点,遗忘是信息提取不出或错误提取。
概念
识记过的内容在一定条件下不能或错误地恢复和提取都叫遗忘。 按照信息加工的观点,遗忘是信息提取不出或错误提取。
规律
最早对遗忘进行实验研究的是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他提出了著名的“遗忘曲线”。 他以无意义音节为材料,依据保持效果,绘制了遗忘曲线。
这条曲线表明,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其趋势是先快后慢、先多后少,呈负加速,并且到一定的程度就不再遗忘了。
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
(1)学习材料的性质。 有意义的材料比无意义的材料遗忘得慢;形象、直观的材料比抽象的材料遗忘得慢;比较长的、难度较大的材料遗忘快;材料的系列位置不同,保持效果也有差异;凡是能引起主体兴趣,符合主体需要、动机,激起主体强烈情绪,在主体的工作、学习、生活上具有重要意义的材料,一般不易遗忘;反之,则遗忘得快。
(2)识记材料的数量和学习程度。 材料越多,越容易遗忘。 学习程度太小或太大,都不利于对知识的记忆。 实验证明,过度学习(即能够背诵之后再进行的学习)达到 50%,记忆效果最好。
(3)记忆任务的长久性与重要性。
(4)识记的方法。 以理解为基础的意义识记比机械识记的效果好得多。
(5)时间因素。 根据遗忘规律,记忆的最初阶段遗忘速度快,随后逐渐变慢。 学习内容的保存量随时间减少。
(6)情绪和动机。 学习者的情绪和动机等也影响遗忘进程。 学习者情绪差、动机弱、目的不明确都不利于记忆。
原因
(1)消退说
消退说认为,遗忘是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而逐渐衰弱,以致最后消退的结果。
(2)干扰说
干扰说认为,遗忘是由于在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刺激的干扰所致。 一旦干扰被排除,记忆就能恢复,而记忆痕迹不会消退。 干扰说可用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来说明。 前摄抑制是先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 后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先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称为倒摄抑制。
(3)压抑(动机)说
压抑说认为,遗忘是由于情绪或动机的压抑作用引起的,如果压抑被解除,记忆就能恢复。
(4)提取失败说
我们常常有这样的经验,明明知道对方的名字,但就是想不起来。 这种现象称为“舌尖现象”。
遗忘之所以发生,不是因为存储在长时记忆中的信息消失了,而是因为编码不准确,失去了检索线索或线索错误。 一旦有了正确的线索,经过搜寻,所需要的信息就能提取出来,这就是遗忘的提取失败理论。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11-17 21:16
目录
概述
概念
规律
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