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双镇(已撤销),隶属
四川省成都市
新津区,地处新津区南端,东与
金华镇相连,南临眉山市
彭山县青龙镇,西同
永商镇相接,北与新津区城隔河相望,全镇行政区域面积28.6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邓双镇户籍人口24372人。
历史沿革
民国二年(1913年),属南四区四、五段。
民国十六年(1927年),属下南四区。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属第三区邓双联保。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改邓双镇。
民国三十年(1941年),镇改乡。
1950年4月,属第四区。
1954年3月,划归第三区。
1958年10月,乡改公社。
1959年,邓公场镇划归邓双公社。
1963年4月,邓公场镇析出。
1966年1月,邓公场镇划入。
1983年7月,公社改乡。
1992年10月,并入五津镇,设邓双办事处。
1997年10月,析置邓双镇。
2009年,增设邓双街道。
2019年12月23日,撤销邓双镇,将其所属行政区域划归永商镇管辖。
行政区划
1952年,彭山县青龙乡董河村划入。
2005年,14个行政村和邓公场镇合并为8村、1社区。
2011年,邓双镇辖邓公、金龙、罗山、何店、文山、季河、新桥、双河、董河9个村(居)民委员会;设12个居民小组,96个村民小组。
截至2019年10月,邓双镇辖1个社区、8个行政村,镇人民政府驻邓公社区。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邓双镇地处新津区南端,东与
金华镇相连,南临眉山市
彭山县青龙镇,西同
永商镇相接,北与新津区城隔河相望,全镇行政区域面积28.6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邓双镇地势从北向南倾斜。西部是属邛崃山脉长秋山的一部分,山势连绵,起伏不大。中东部为平原。境内最高点位于曾大山,海拔640米;最低点位于董河坝,海拔432米。
水文
邓双镇境内河道属岷江流域。岷江境内长8千米,南河境内长1千米;通济堰干渠长7.6千米。
自然灾害
邓双镇的主要自然灾害有洪灾、旱灾、滑坡等。最严重的一次洪灾发生在1990年8月23日和9月2日,出现2个时段的连阴雨天气,雨量集中次数多,造成8个村56个组1619户受灾,冲毁农田25亩,受灾农田750亩,其中110亩颗粒无收。
人口
2011年末,邓双镇辖区总人口22635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3670人。总人口中,男性11092人,占49%;女性11543人,占51%:14岁以下1766人,占7.8%;15~64岁18425人,占81.4%;65岁以上2444人,占10.8%。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有满、蒙古、藏、回、羌、土家等少数民族。其中满族15人,蒙古族14人,藏族7人。2011年,人口出生率8.8‰,人口死亡率6.5‰,人口自然增长率2‰,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791人。
截至2019年末,邓双镇户籍人口24372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邓双镇财政收入15105万元,比上年增长3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383万元,比上年增长40.1%。从各主要税种看,完成营业税377.4万元,增值税1308.8万元,企业所得税1726.6万元,个人所得税313.6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7%、41%、27%、70%、11%。人均财政收入667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955元。
截至2019年末,邓双镇有36个工业企业,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3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的超市或综合商店13个。
农业
2011年,邓双镇有耕地面积5507亩,林地面积5514亩。
2011年,邓双镇农业增加值10043万元。
邓双镇的粮食作物以水稻、小麦为主。2011年,生产粮食吨,其中水稻1662吨,小麦6040吨。
邓双镇的经济作物以油菜、蔬菜为主。2011年,油菜种植面积3058亩,产量536吨;蔬菜种植面积1707亩,产量4872吨。
邓双镇的畜牧业以饲养生猪、家禽为主。2011年,生猪饲养量33918头,年末存栏14878头;家禽饲养量493320羽。
2011年,邓双镇生产肉类3509吨,其中猪肉2286吨;禽蛋612吨。
邓双镇的渔业以塘堰养殖为主。2011年,水产品总产量2702吨,渔业总产值3439万元。
截至2011年末,邓双镇累计造林5514亩。
2011年,邓双镇有水果种植面积6800亩,产量5418吨,主要品种是柑橘,产量5023吨。
工业
邓双镇的工业以化工、新材料、加工为主。2011年,工业总产值139.8亿元,比上年增长82%,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91%。
2011年,邓双镇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1家,职工4458人,实现工业增加值31.4亿元,比上年增长60%。销售收入达到亿元以上的企业12家,其中10亿以上的2家。
商业
2011年末,邓双镇有商业网点33个,职工147人。
金融
2011年末,邓双镇有各类存款余额4.5亿元,人均储蓄19880元,各项贷款余额4.6亿元。
交通运输
2011年,邓双镇有05国道与103省道线过境,境内总长13千米,有互通式立交桥1座。乡村道路37条,总长41.5千米。
社会事业
文化事业
2011年末,邓双镇有综合文化站1个,建筑面积600平方米;公共图书室7个,建筑面积260平方米,藏书2.7万册;多功能电影院1个,年放映230场次,观众达2.3万人次。文化行业从业人员3人。
教育事业
2011年末,邓双镇有幼儿园1所,在园幼儿428人,专任教师23人;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小学在校生720人,专任教师53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在校生388人,专任教师31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100%。
2011年,邓双镇教育经费达1007万元,比上年增长2%。科技2011年末,四川省草原研究所科研机构1个。
医疗卫生
2011年末,邓双镇有公立卫生院1个;病床27张,固定资产总值337.8万元。专业卫生人员29人,其中执业医师6人,执业助理医师5人,注册护士8人。
2011年,邓双镇医疗机构完成诊疗40554人次,出院病人1593人次。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0.5%,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90.5%,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97.5%。
体育事业
2011年末,邓双镇有四川省水上运动学校1个,属省级运动员人才训练基地。80%的村和社区安装了健身器材。
社会保障
2011年,邓双镇有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37户,人数250人,支出37.5万元,月人均125元,比上年增长50%;农村五保集中供养35人,支出44800元;农村医疗救助15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527人次,共支出79318元;农村临时救济122人次,支出51112元,比上年增长35%。新增就业人员209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0.2%,组织4~8名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三支一扶”的工作。年末,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六险合一”新增1564人;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6240人;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9433人。
基础设施
1969年8月,邓双镇有建广播站。
2011年末,邓双镇共有线电视用户7000户,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100%。
2011年末,邓双镇有邮政网点1个,投递路线单程总长度9千米,投递站10个,乡村通邮率100%。固定电话用户8989户,移动电话用户10868户,宽带接入用户1856户。
2011年末,邓双镇拥有110千伏变电站1座,主变容量3.2万千伏安。
2011年末,邓双镇有天然气加气站1个,天然气用户5324户,燃气普及率98.5%。
历史文化
名称来历
邓双镇取邓公、双河2个场名的首字而得名。
民间艺术
邓双镇的地方特色民间艺术有表演狮灯、牛灯、腰鼓等。